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淑华

作品数:25 被引量:111H指数:5
供职机构:徐州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资助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哲学宗教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经济管理
  • 2篇哲学宗教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信用
  • 3篇市场化
  • 3篇经济增长
  • 3篇场化
  • 2篇行政
  • 2篇行政垄断
  • 2篇市场经济
  • 2篇民营
  • 2篇民营化
  • 2篇经济结构
  • 2篇经济增长方式
  • 2篇产权
  • 2篇产权理论
  • 1篇道德
  • 1篇道德建设
  • 1篇道德信用
  • 1篇邓小平
  • 1篇邓小平论
  • 1篇低收入
  • 1篇低收入家庭

机构

  • 23篇徐州师范大学
  • 3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23篇石淑华
  • 3篇李建平
  • 1篇崇庆余
  • 1篇丁天

传媒

  • 5篇福建论坛(人...
  • 3篇徐州师范大学...
  • 2篇东南学术
  • 2篇学海
  • 2篇经济学动态
  • 2篇辽宁商务职业...
  • 1篇当代经济研究
  • 1篇发展研究
  • 1篇贵州财经学院...
  • 1篇经济社会体制...
  • 1篇石家庄经济学...
  • 1篇学术评论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3
  • 4篇2002
  • 2篇2001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日本的环境管制体系及其启示被引量:10
2007年
自1970年之后,日本在较短的时间内由公害大国成为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经济强国,主要是由于在环境管制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和创新。环境管理机构从无到有,职权范围不断拓展,机构及其负责人的地位不断提高;环境法律不断完善,形成了由基本法、部门法、程序法、行政法规、地方自治团体的条例等组成的完备法律体系;在环保投资方面,建立了一套包括投资总量、主体结构、制度基础、公共财政等内容的比较健全的环保投资机制。
石淑华
关键词:环境立法
信用本质上是一个经济问题——兼论经济信用、法律信用和道德信用的关系被引量:27
2003年
信用到底是道德问题、法律问题还是经济问题 ,实践迫切要求对此作出回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信用本质上是经济问题 ,信用范畴实质上是一个经济范畴。这不仅是因为理论上对信用问题的考察更多地侧重于经济角度 ,而且实践中信用问题的凸现与经济发展相联系。只有这样理解 ,才能抓住信用的真谛 ,才能解决现实中的各种经济失信问题 ,才能促进经济、道德和法律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和共同进步。
李建平石淑华
关键词:法律信用道德信用经济信用市场经济
转型国家政府俘获问题研究综述
2007年
20世纪90年代末,世界银行组织乔尔·赫尔曼、丹尼尔·考夫曼等专家考察了转型国家的企业对政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首次提出转型国家的政府俘获问题。随后,中东欧国家、波罗的海以及独联体国家的一些学者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本文从涵义、俘获者类型、俘获原因、俘获效应等方面对这一理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述,并分析了该理论对我国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作用。
石淑华
关键词:政府俘获
论产权问题的几个认识误区被引量:2
2009年
在产权问题上存在着几个认识误区:不能把适用于一般竞争性领域的产权理论完全应用到公营经济领域;不能只看到公有产权与私有产权的对立与替代,忽视二者的融合;不能固守现有理论,无视现阶段民营化改革的新情况和新特点而忽视其发展与创新。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改革实践的步伐才会迈得更大,少走弯路。
石淑华
关键词:公营经济民营化产权理论
区分两种不同意义上的垄断
2003年
垄断按其性质可分为经济(集中性)垄断和行政(分割性)垄断,经济垄断是发达国家自由竞争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行政垄断是特指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计划经济的残留,二者在概念、构成要件、产生条件、行为特征上都具有本质的区别。从严格意义上讲,我国并不存在经济垄断,大量存在的是行政垄断。因此,反行政垄断就成为我国反垄断的主要任务。
石淑华
关键词:垄断经济垄断行政垄断
马克思主义垄断理论与西方经济学垄断理论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马克思主义垄断理论和西方经济学垄断理论是两种不同的垄断理论,尽管二者有相似之处,但在研究目的、垄断内涵、垄断的形成、垄断与竞争的关系、垄断的社会经济效应等方面都存在本质差异。通过比较,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垄断理论的科学性以及西方经济学垄断理论的合理性和不足之处。马克思主义垄断理论是指导我国反垄断实践的基础理论。
石淑华
试论我国财政分权改革的“非协调性”与地方性行政垄断的形成被引量:1
2007年
我国财政分权改革不仅在内容上存在不规范性、不完善性,而且在改革措施的实施时序上存在"非协调性"。这种"非协调性"导致了政治体制改革、横向分权改革、政府职能改革、地方财政自主权改革等项改革严重滞后,加重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影响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推动了地方性行政垄断的形成。
石淑华
关键词:财政分权改革非协调性
全面科学地实施再就业工程
2001年
我国特殊的社会经济条件,决定了再就业是一项宏大而长远的 战略工程,必须通过全社会的深化改革和整体发展才能解决好。当前迫切需要克服片面化的 思想,走出实施再就业工程的认识误区。其认识误区主要有:片面强调加快经济增长速度; 片面强调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片面强调“离土不离乡”的转移模式;片面强调实现“充分就 业”;片面强调实施“减员增效”;片面强调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丁天石淑华
关键词:再就业工程经济增长速度第三产业充分就业减员增效
试析“诚信”与“信用”的联系与区别——再论信用本质上是一个经济问题被引量:20
2004年
目前学术界不少论者将“诚信”与“信用”混用 ,实际上这是两个在内涵、历史形成、表现形式、建立和维护机制、惩罚机制上都有着严格区别的概念。信用本质上是一个经济范畴 ,它反映的是一种经济关系 ,并体现为规章制度 ,具有规范性和强制性 ;而诚信则是道德范畴 ,体现的是人的道德品质 ,是经济信用的道德基础和前提 ,但它不具有外在的制度约束力。明确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无论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建设 ,还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用建设 ,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李建平石淑华
关键词:诚信信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垄断性产业经济增长方式分析——以电力、电信产业为例被引量:1
2006年
从垄断性产业增长因素、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经济效益指标三个方面对垄断产业增长方式的现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垄断产业的经济增长方式既不属于“粗放型”,也不属于“集约型”,而是粗放与集约“并重型”。或者说,是处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过渡时期。因此,要实现垄断产业增长方式的彻底转换,必须坚持市场化改革。
石淑华
关键词:垄断性产业经济增长方式技术进步贡献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