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妍

作品数:16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局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与现代分析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6篇学位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3篇腺癌
  • 2篇蛋白
  • 2篇咬合
  • 2篇咬合力
  • 2篇乳房
  • 2篇乳房X线摄影...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球藻
  • 2篇龈组织
  • 2篇细胞
  • 2篇酵母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摄入
  • 1篇地平
  • 1篇电网
  • 1篇电网无功
  • 1篇电网无功优化
  • 1篇凋亡
  • 1篇动态无功

机构

  • 16篇青岛大学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作者

  • 16篇李妍
  • 5篇王玲
  • 3篇郑明刚
  • 3篇赵燕燕
  • 2篇崔春晓
  • 2篇张琦
  • 2篇徐全臣
  • 2篇林青
  • 2篇边甜甜
  • 2篇楼迎华
  • 2篇王春
  • 2篇苏晓慧
  • 1篇李婷婷
  • 1篇赵全升
  • 1篇仝颜丽
  • 1篇刘晔
  • 1篇宋康
  • 1篇王杰
  • 1篇王春
  • 1篇李丽丽

传媒

  • 2篇环境化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精准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国际口腔医学...
  • 1篇科技视界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6
  • 6篇201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2,3-二溴丙基)异氰脲酸酯对微拟球藻的毒性效应被引量:3
2015年
通过研究新型杂环类溴代阻燃剂三(2,3-二溴丙基)异氰脲酸酯(TBC)对微拟球藻的毒理效应,探索TBC对海洋初级生产力的作用机制.实验选用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sp.)为供试藻种,以微藻急性毒性、生长率、抑制率、叶绿素浓度和光合活性的变化为参数,研究微拟球藻对不同浓度的TBC产生的毒理效应.结果表明,藻细胞密度随TBC浓度增加而明显下降,且呈现较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微拟球藻叶绿素浓度与TBC浓度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即微拟球藻叶绿素浓度随TBC浓度升高呈现下降的趋势,TBC微拟球藻光合色素含量的增加有抑制作用.本研究为TBC对海洋生态毒理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科学依据.
王玲郑明刚赵燕燕王春李妍楼迎华石磊
关键词:叶绿素浓度光合活性
微拟球藻同质型乙酰辅酶羧化酶1的编码基因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微拟球藻转录组数据库中分离的编码同质型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核苷酸序列。它是具有SEQ ID: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且具有编码SEQ ID: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本发明包括编码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核苷酸序列与表达载体...
王玲仝颜丽郑明刚李妍
文献传递
成年人蛋白质摄入与抑郁症状的关系研究
目的:抑郁症是一种世界性的精神疾病,其与膳食因素的关系已被广泛证实。但目前国内外关于蛋白质摄入与抑郁症状关系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且关于不同食物来源的蛋白质摄入与抑郁症状关系的研究结果有限。本研究旨在评估美国成年人总蛋白质...
李妍
关键词:抑郁症状患病风险蛋白质
文献传递
骨转移乳腺癌X线表现与免疫组化分型的相关性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骨转移乳腺癌的数字乳腺X线摄影特征与免疫组化分型的相关性,以及骨转移灶的CT与MRI表现,并与无远处转移乳腺癌进行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和无远处转移患者各90例(90个病灶);比较骨转移乳腺癌与无远处转移乳腺癌X线表现及免疫组化的差异。结果:①骨转移乳腺癌肿块以高密度为主,无远处转移乳腺癌肿块以等密度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骨转移乳腺癌肿块边缘以模糊为主,无远处转移乳腺癌以毛刺状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骨转移乳腺癌首诊区域淋巴结转移所占比例高于无远处转移乳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相比骨转移乳腺癌,无远处转移乳腺癌无T4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骨转移乳腺癌Luminal A型及Luminal B型组织学分级以Ⅱ级为主,三阴性及HER-2过表达型以Ⅲ级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骨转移乳腺癌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以肿块伴钙化为主,三阴性以肿块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⑦无远处转移乳腺癌Luminal A型、三阴性及HER-2过表达型,发生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居多,Luminal B型多未发生同侧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⑧无远处转移乳腺癌Luminal A型与Luminal B型组织学分级以Ⅱ级为主,三阴性及HER-2过表达型以Ⅲ级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转移乳腺癌不同免疫组化分型对应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影像学特征不同,有助于临床医师预测不同免疫组化分型的骨转移可能性,为治疗提供参考。
周霞崔春晓林青李志明边甜甜苏晓慧张琦李妍李丽丽
关键词:乳腺癌乳房X线摄影术病理学
微拟球藻基因NgAUREO1对酿酒酵母生长相关基因调控作用的研究
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salina)是单细胞藻类,由于它富含各种蛋白、多不饱和脂肪酸及色素,被认为是高附加值生物。并且培养条件简单、不消耗淡水资源、易于规模化养殖,毫无疑问具有巨大的商业开发潜力。转录...
李妍
关键词:转录因子光调控酿酒酵母基因表达
文献传递
微拟球藻脂肪酸FAS II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MCAT
本发明属于酶蛋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微拟球藻FASII脂肪酸合成途径中关键酶MCAT。MCAT可以编码蛋白基因,以获取全长cDNA。通过高产油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gaditana)FAS II型脂肪酸...
王玲赵燕燕王春李妍王杰贾婉军
文献传递
高咬合状态下牙龈组织中VEGF及β-catenin表达的变化及其机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通过检测高咬合状态下小鼠牙龈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β-catenin表达的变化,探讨VEGF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牙龈组织改建中的作用。方法选取4周龄昆明种雄性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5只小鼠。通过拔除小鼠右侧上颌全部磨牙的方法建立实验组小鼠高咬合模型。分别于术后第3、7、14、28、56天,每组每次随机选取3只小鼠麻醉后处死,分离左侧下颌第一磨牙及牙龈组织,使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牙龈组织结构的变化,使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牙龈组织中VEGF以及β-catenin表达的变化。结果HE染色显示,实验组拔牙后第14天牙龈组织明显增厚,血管数量增多。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不同时间点牙龈组织中VEGF、β-catenin表达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不同时间点牙龈组织中VEGF、β-catenin表达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250.4、343.9,P<0.01)。除拔牙后第56天外,两组其余时点牙龈组织VEGF、β-catenin表达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F=5.7~38.4,P<0.05)。结论高咬合状态下,牙龈组织中VEGF及β-catenin表达的变化影响牙龈组织的改建。
李妍刘晔李婷婷宗斌高鹏玉徐全臣
关键词:咬合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Β连环素
气质联用测定胶州湾北岸潮间带底泥中的新型溴代阻燃剂被引量:5
2015年
本文利用索式提取和复合硅胶层析柱净化技术对底泥样品进行前处理,以BDE30、PCB209L为回收率添加标,以BDE118为进样内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胶州湾北岸潮间带底泥中的7种非多溴联苯醚(non-PBDE)类溴代阻燃剂(1,3,5-三溴苯(TBB)、2,3,5,6-四溴对二甲苯(p TBX)、五溴甲苯(PBT)、三溴苯乙烯(PBEB)、六溴苯(HBB)、六氯二溴辛烷(HCDBCO)、2,2',4,4',5,5'-六溴联苯(BB153))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化合物的仪器检出限在0.03—0.59 ng·g-1之间、定量限在0.09—1.96 ng·g-1之间;底泥中各化合物的加标回收率在80%—107%之间;回收率添加标BDE30和PCB209L的回收率分别为80%—95%和85%—105%.实验中实际检出5种non-PBDE类溴代阻燃剂(TBB、PBT、PBEB、HBB、HCDBCO),其含量在0.13—0.96 ng·g-1(干重)之间.Non-PBDE类溴代阻燃剂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表明:PBEB和HCDBCO是底泥中的两大主要成分,具有相似的源-水体-底泥转化效率.TBB与其他溴代阻燃剂呈现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30—-0.461;PBEB与HBB的相关系数r为0.813(α=0.05),可能来源于同一种溴代阻燃剂的降解.
赵燕燕王玲楼迎华郑明刚赵全升王杰李妍王春
关键词:潮间带
考虑分布式电源出力波动性的配电网无功优化
随着国际社会对资源开发保护和能源转型的重视,清洁能源发电将走向主力电源的位置,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是必然趋势,并网研究日益重要。高比例随机出力的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后,系统中的随机变量不仅包含随时随地波动的负荷,还增加...
李妍
关键词:配电网分布式电源动态无功优化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
文献传递
同时性双侧乳腺癌分子分型与乳腺影像表现的相关性
2024年
目的分析同时性双侧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与乳腺影像特征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5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同时性双侧乳腺癌81例,其中80例接受X线检查,38例接受MRI检查。影像学特征参照第5版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子分型参照2013年St.Gallen国际专家共识。比较同时性双侧乳腺癌中首发癌与对侧癌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表现差异以及首发癌、对侧癌不同分子分型的影像表现差异。结果首发癌与对侧癌组织学类型及分子分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72、12.23,P<0.05)。X线示首发癌多为单纯肿块(51.9%,40/77),对侧癌多为单纯钙化(38.4%,28/73);首发癌多为多形性钙化(68.8%,22/32),对侧癌多为无定形钙化(45.2%,19/42)(χ^(2)=33.15、10.47,P<0.05)。MRI示首发癌与对侧癌强化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9,P<0.05)。对侧癌X线示4种分子分型表现形式、肿块密度以及MRI示强化方式、早期强化程度、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侧癌X线luminalA型多为肿块(51.3%,20/39),luminalB型(36.4%,8/22)、HER-2过表达型(50%,5/10)多为钙化,TNBC型为肿块伴钙化(χ^(2)=26.72、7.49、8.95、13.44、12.85,P<0.05)。首发癌X线示4种分子分型钙化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5,P<0.05)。结论同时性双侧乳腺癌分子分型及部分影像学特征存在差异,部分影像学特征可为预测分子分型提供参考。
李妍林青崔春晓苏晓慧边甜甜张琦周霞
关键词:乳腺肿瘤分子分型乳房X线摄影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