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敏兰

作品数:14 被引量:49H指数:5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2篇机械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焦虑
  • 5篇抑郁
  • 5篇社交焦虑
  • 5篇社交焦虑障碍
  • 5篇焦虑障碍
  • 4篇抑郁症
  • 4篇应激
  • 3篇应激障碍
  • 3篇创伤
  • 3篇创伤后
  • 3篇创伤后应激
  • 3篇创伤后应激障...
  • 2篇药物治疗
  • 2篇抑郁症患者
  • 2篇症状
  • 2篇认知行为治疗
  • 2篇疗效
  • 2篇静息态
  • 2篇功能磁共振
  • 2篇成年

机构

  • 11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川北医学院
  • 1篇四川大学
  • 1篇自贡市精神卫...
  • 1篇华西临床医学...

作者

  • 14篇袁敏兰
  • 9篇张伟
  • 7篇邱昌建
  • 7篇朱鸿儒
  • 3篇任正伽
  • 3篇孟雅婧
  • 3篇李雨辰
  • 2篇张研
  • 2篇张伟
  • 1篇刘波
  • 1篇龚启勇
  • 1篇张骏
  • 1篇聂小晶
  • 1篇吕粟
  • 1篇唐向东
  • 1篇董再全
  • 1篇王瑜
  • 1篇杨潇
  • 1篇王强
  • 1篇彭维雪

传媒

  • 6篇四川大学学报...
  • 3篇国际精神病学...
  • 1篇精神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科学:生...
  • 1篇科教导刊
  • 1篇2014中华...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震后儿童和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发展轨迹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究地震后儿童和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symptoms,PTS)发展轨迹的群体异质性及其性别和年龄对轨迹的影响。方法共有1623名参与者完成了3次评估,评估时点分别是在地震后2周、3个月和6个月。采用Mplus8.0软件和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latent growth mixture model,LGMM)方法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暴露于芦山地震的儿童和青少年PTS存在以下4种发展轨迹,即正常应激组(31.1%)、持续受损组(4.5%)、心理恢复组(46.8%)和持续存在轻微症状组(17.6%)。同时,PTS发展轨迹有显著的性别效应(持续受损组的女生比例更高),但无显著的年龄效应。结论地震后儿童和青少年PTS的发展轨迹有显著的群体异质性并且受到性别的影响。
葛汾汾朱鸿儒袁敏兰张伟张骏
关键词:地震儿童青少年
抑郁症病因学和治疗学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22年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因其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自杀率给个体、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严重损害,一直是业界学者关注的重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到了抑郁症病因学和治疗学的研究中,力图更好地认识其产生的原因和病理机制,从而更好地打开改善治疗结局与康复的迷局.近年来,抑郁症在流行病学、分子遗传学、神经影像学、神经免疫学、肠道微生物和治疗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将从上述领域进行回顾,同时也将介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所做的相关工作,以期为精神科医师和抑郁症领域研究者提供参考.
杨潇董再全王瑜袁敏兰朱鸿儒曹海玲邱昌建唐向东张伟王强
关键词:抑郁症病因机制
海马静息态功能连接与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抑郁焦虑症状的关联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检测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患者抑郁、焦虑症状与海马静息态功能连接(resting-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rs-FC)的关系,探讨PTSD抑郁焦虑症状可能的神经病理机制。方法对60例未接受过治疗的地震PTSD患者进行功能磁共振扫描,4例被试因头动及图像质量原因排除。选取海马(hippocampus, HIP)、眶额叶皮质(orbitofrontal cortex, OFC)、脑岛(insula, INS)和丘脑(thalamus, THA)进行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 ROI)间的功能连接分析,基于Pearson相关系数(即rs-FC值)计算脑区间信号的相似性。分别提取回归全脑信号和未回归全脑信号的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抑郁、焦虑症状与HIP-THA、HIP-INS和HIP-OFC的rs-FC之间的关系。结果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评分在回归和未回归全脑信号的结果中与左侧HIP-左侧THA的rs-FC和左侧HIP-左侧OFC的rs-FC之间均呈正相关;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评分在回归和未回归全脑信号的结果中与左侧HIP-左侧THA的rs-FC、左侧HIP-左侧OFC的rs-FC和右侧HIP-左侧INS的rs-FC之间均呈负相关。结论海马相关环路的自发神经活动改变可能是PTSD患者焦虑和抑郁的脑神经机制之一,提示海马功能的恢复是缓解PTSD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潜在靶点。
王祖星袁敏兰朱鸿儒袁翠李雨辰邱昌建张伟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海马抑郁焦虑
抑郁症认知功能和量化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8年
如今抑郁症越来越常见,抑郁症会损害患者的认知功能,而且在抑郁症状缓解后仍会残留有认知功能的损害。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采用量化治疗的方法有利于抑郁症的转归。本文就抑郁症的认知功能及抑郁症的量化治疗做综述。
王祖星朱鸿儒袁敏兰邱昌建张伟
关键词:抑郁症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成年广泛性社交焦虑障碍的静息态下杏仁核功能连接影响研究
目的 研究团体认知行为治疗(GCBT,group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对于成年广泛性社交焦虑障碍(SAD,social anxiety disorder)含着的大脑静息态下脑功能连接的影...
袁敏兰张伟
应激相关精神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1年
应激可以提高个体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然而,过度的应激可诱发包括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等在内的应激相关精神障碍。应激可通过脑网络和神经环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HPA)以及交感神经系统等调控机体激素、免疫炎症水平,还可通过调控基因、转录、蛋白和代谢等水平的分子改变,导致精神障碍的发生。脑-肠轴在应激相关精神障碍发病机制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应激相关精神障碍确切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阐明,其发病与个体生理和心理素质密切相关,同时该类疾病又与其他精神和躯体疾病相关联。因此,有必要对个体病前素质开展研究,以及从疾病不同阶段进行深入的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和心理学研究,以期进一步阐明应激相关精神障碍的发病机制。
刘波刘波袁敏兰葛汾汾王静怡张伟
关键词:应激神经环路HPA轴脑-肠轴分子机制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调控成年社交焦虑障碍患者小脑静息态功能连接研究
目的 目前小脑参与认知调控和情感加工这一观点已取得了广泛的共识,小脑在精神疾病的病理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少研究发现小脑半球以及小脑蚓部的功能连接网络在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等精神疾病中起到重要作用。此外,研究发现社交焦...
袁敏兰孟雅婧张研聂小晶任正伽朱鸿儒李雨辰吕粟龚启勇邱昌建张伟
关键词:社交焦虑障碍小脑认知行为疗法功能磁共振成像
抑郁症患者药物治疗一年后社会功能与生活质量变化及预测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药物治疗一年后的社会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的变化及其预测因素。方法纳入抑郁症患者54例,在基线(0)以及药物治疗后1个月(1 m)、2个月(2 m)、3个月(3 m)、6个月(6 m)、9个月(9 m)和12个月末(12 m)应用汉密尔顿抑量表(HAMD-17)评估抑郁症状、席汉残疾量表(SDS)和生活质量与满意度程度问卷(Q-LES-QSF)分别评估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分析不同时间点症状与社会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相关与回归分析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结果54例抑郁症患者中,27例完成了12个月的随访,2例在12 m时复发;患者组基线时SDS量表总分(SDS_(0))较对照组高(t=12.161,P<0.001),Q-LES-Q-SF评分(Q-LES-Q-SF_(0))较对照低(t=12.260,P<0.001);患者组不同时间点HAMD、SDS总分及因子分、Q-LES-Q-SF总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5.987、28.944、23.589、27.070和28.668,P均<0.001;HAMD0与年龄呈负相关,HAMD评分与同时点的SDS评分呈正相关,与同时点的Q-LES-Q-SF评分呈负相关,相关系数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3 m时,HAMD评分变化(HAMD_(3m-0))与SDS评分变化(SDS_(3m-0))呈正相关,与Q-LES-QSF评分变化(Q-LES-Q_(3m-0))呈负相关;12 m时,HAMD评分变化(HAMD_(12 m-0))与SDS评分变化(SDS_(12 m-0))呈正相关,与Q-LESQ-SF评分变化(Q-LES-Q_(12 m-0))呈负相关;回归分析显示,SDS_(0)、Q-LES-Q_(0)可以预测SDS_(3m-0),R^(2)=0.391,SDS_(0)、工作状况为全职可以预测SDS_(12 m-0),R^(2)=0.640;.Q-LES-Q_(0)可以预测Q-LES-Q_(3m-0),R^(2)=0.294,而.Q-LES-Q_(0)、工作状况为全职可以预测Q-LES-Q_(12 m-0),R^(2)=0.591。结论长期、规律的药物治疗可改善抑郁症患者的功能障碍,症状缓解是功能水平、生活质量提升的基础,一定程度上增加工作饱和度可能有助于改善远期社会功能与生活质量。
王静怡袁敏兰张伟
关键词:抑郁症社会功能生活质量随访
创伤后应激障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5年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经历或见证重大创伤事件之后发展的一种反应性精神障碍。长久以来人们认为皮质醇的分泌作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活动的指标,调控和反映着对应激的生理应答。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展和维持与HPA轴的功能改变密切相关,本文着重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皮质醇HPA轴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袁敏兰彭维雪马铄张伟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皮质醇
抑郁症患者低频振幅与艾司西酞普兰疗效的关联性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运用低频振幅(ALFF)探讨抑郁症患者局部大脑活动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反应的关系。方法选取30例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在基线采集受试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并采用抑郁症状快速自评量表(QIDS-SR16)评估抑郁严重程度,所有受试接受8周的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根据治疗8周后QIDS-SR16减分率是否大于50%,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及无效组,比较两组间ALFF差异。结果有效组治疗后第8周末QIDS-SR16总分低于无效组(P<0.05),减分率高于无效组(P<0.05)。有效组右侧纹状体以及右颞上回/右海马的ALFF值高于无效组(P<0.05)。右侧纹状体和右颞上回/右海马的ALFF值均与QIDS-SR16减分率呈正相关(P<0.05),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分析提示其对疗效分类的特异度较高。结论基线右侧纹状体和右颞上回/右海马低活动可能是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无效的标志性特征。
肖洪奇袁敏兰邱昌建
关键词:抑郁症艾司西酞普兰低频振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