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慧

作品数:7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球菌
  • 1篇蛋白
  • 1篇蛋白Z
  • 1篇蛋白疫苗
  • 1篇血清
  • 1篇衣原体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乙型肝炎患者
  • 1篇预后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肺癌
  • 1篇造影
  • 1篇沙眼
  • 1篇沙眼衣原体
  • 1篇射频
  • 1篇射频消融
  • 1篇射频消融治疗

机构

  • 7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河南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阜外华中心血...

作者

  • 7篇李慧
  • 2篇刘德军
  • 2篇赵静
  • 1篇李丽娜
  • 1篇张守民
  • 1篇李建国
  • 1篇王绮
  • 1篇杨龙
  • 1篇陈光辉

传媒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现代免疫学
  • 1篇中国超声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2022年郑州市女性泌尿生殖道CT、UU、NG感染情况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2022年郑州市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原体(UU)及淋球菌(NG)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26例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样本,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膜杂交法检测CT、UU、NG,分析CT、UU、NG的感染分布情况。结果:626例患者中,感染的CT、UU、NG总阳性例数为386例(61.66%),其中CT感染21例(3.35%),UU感染383例(61.18%),NG感染4例(0.64%);单一病原体感染365例(58.31%),混合感染21例(3.35%),混合感染率低于单一病原体感染率,且混合感染以CT+UU感染最常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8~34岁患者的CT、UU、NG感染率均最高,≥60岁患者的CT、UU、NG感染阳性率均最低。结论:2022年郑州市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以CT、UU、NG感染为主,其中UU感染风险高,混合感染以CT+UU感染更为常见,青年和中年群体是感染的高危人群。
李慧张宗山
关键词:生殖道感染沙眼衣原体解脲脲原体淋球菌女性
原发性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相关miRNA筛选及其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019年
目的筛选原发性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相关miRNA及其靶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在GEO数据库中选择GPL15019、GPL15183芯片数据,通过GEO2R在线分析工具筛选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差异表达的miRNA,两组芯片取交集后获得共同差异表达miRNA,借助miRecords平台预测miRNA靶基因。通过DAVID工具进行基因功能(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靶基因功能和相关通路。利用STRING平台及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筛选出核心基因。在比较毒物遗传学数据库中筛选能影响核心基因的化合物。结果筛选出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差异表达的miRNA为hsa-miR-183、hsa-miR-200a、hsa-miR-455-5p、hsa-miR-204和hsa-miR-429,均表达下调。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主要参与蛋白质去磷酸化、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调节、结合Ephrin受体、细胞迁移调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心肌细胞中肾上腺素能信号转导等过程,涉及通路包括多巴胺能神经突触相关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Hippo信号通路等。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差异表达miRNA靶基因编码蛋白PPI网络的核心基因为PPP2CB、PLCB4、RNF138、GATAD2B、TMEM110和CLASP2。上述核心基因相关的毒物包括砷剂、二嗪农、氯化镉、黄曲霉毒素B1、三氯乙烯等。结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差异表达的miRNA为hsa-miR-183、hsa-miR-200a、hsa-miR-455-5p、hsa-miR-204和hsa-miR-429,其靶基因主要参与蛋白质去磷酸化、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调节及细胞迁移、细胞分裂、细胞信号转导的调控等过程。
李慧王柯
关键词:皮肤肿瘤恶性黑色素瘤微小RNA生物信息学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后血清HBV-D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24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接受核(苷)酸类似物(NAs)抗病毒治疗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83例采用NAs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血清学应答标准将其分为应答组(46例)和未应答组(37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治疗前及治疗3、6、12个月时血清HBV-DNA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检验血清HBV-DNA对CHB患者NAs抗病毒治疗未应答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前,应答组和未应答组HBV-D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至治疗12个月的HBV-DNA呈下降趋势,组间、时点、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显示,治疗3个月时HBV-DNA对CHB患者NAs抗病毒治疗未应答的预测价值较低(AUC=0.694,P=0.002),治疗6个月时HBV-DNA对CHB患者NAs抗病毒治疗未应答具有一定预测价值(AUC=0.751,P<0.001)。结论血清HBV-DNA表达在CHB患者NAs抗病毒治疗前后变化明显,且治疗6个月时血清HBV-DNA可作为抗病毒治疗未应答的预测指标。
李慧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超声造影在肝癌射频消融治疗中的必要性
目的 探讨CEUS在肝癌射频消融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原发性肝癌患者139例171灶,男112例,女27例,年龄21~81岁,平均(54.14&#177;17.89)岁.病灶直径11~101mm,平均5...
王绮杨龙李慧
关键词:超声造影肝癌射频消融
毛囊角化病伴双重感染1例
2021年
患儿男,14岁,头部红斑渗出、四肢屈侧丘疹1年余。皮肤科检查:头皮弥漫性黄褐色厚痂伴渗液;面部片状红斑、褐色痂;颈项部、双侧腋窝、肘窝、腹股沟、腘窝、双手背、双足背可见大量角化性丘疹,部分融合成疣状增生。眼科检查示:左眼裸眼视力0.3,右眼裸眼视力0.2,角膜轻微浑浊。实验室检查:头皮分泌物培养示金黄色葡萄球生长,眼部分泌物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核酸检测阳性。皮损组织病理示:基底层上棘层松解形成裂隙,可见表皮角化不良细胞(圆体和谷粒细胞)。诊断:①毛囊角化病;②病毒性角膜炎;③头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给予口服阿维A胶囊、伐昔洛韦分散片,更昔洛韦凝胶点眼等治疗后好转。
李丽娜张俊俊张守民窦进法李慧李建国
关键词:毛囊角化病角膜炎金黄色葡萄球菌
原发性肺癌患者外周血中microRNA-31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microRNA-31( miRNA-31)在原发性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100例原发性肺癌患者和100例正常人外周血miRNA-31表达水平。绘制ROC曲线,评价外周血miRNA-31表达水平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以肺癌患者外周血miRNA-31表达水平的平均值为界值,将100例肺癌患者分为外周血miRNA-31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采用Kaplan-Meier法对两组绘制生存曲线,评价外周血miRNA-31表达水平对原发性肺癌预后判断的价值。结果:肺癌患者外周血miRNA-31表达水平为(1.93±0.88),与正常人的(0.67±0.31)比较,明显升高(t=13.505,P<0.001)。根据外周血miRNA-31表达水平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775(95%CI=0.681~0.868),临界值取1.126时,用外周血miRNA-31表达水平诊断原发性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78和0.736。肺癌患者中外周血miRNA-31低表达44例,高表达56例,高表达和低表达患者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0, P=0.017),低表达组中位生存期为37.32个月,长于高表达组的27.11个月。结论:miRNA-31可作为原发性肺癌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分子标志物。
赵静陈光辉刘德军李慧
关键词:原发性肺癌预后
皮下免疫锚定蛋白Z抵抗小鼠肺炎链球菌感染的作用研究
2021年
为探究锚定蛋白Z(midcell anchored protein Z, MapZ)皮下免疫小鼠后对肺炎链球菌感染模型的免疫保护作用,通过大肠埃希菌原核表达系统表达MapZ后用Ni柱纯化并去除LPS,经皮下注射免疫C57BL/6小鼠制备MapZ特异性抗血清。通过ELISA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MapZ抗血清和6种临床常见血清型肺炎链球菌的结合能力及其特异性;建立细胞模型,进一步评价MapZ抗血清的调理吞噬和抗黏附作用。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PBS组、MapZ组及MapZ+铝佐剂组,构建肺炎链球菌致死性模型,评估MapZ皮下免疫的保护效果。结果显示,实验成功制备并获得目的蛋白MapZ。Western blotting和ELISA检测结果显示,MapZ抗血清能够特异性识别肺炎链球菌不同血清型中MapZ蛋白,并且相较于正常血清,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均P<0.05);同时,MapZ抗血清能够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对肺炎链球菌D39的吞噬作用(P<0.01),抑制肺炎链球菌19F对A549细胞的黏附(均P<0.05)。在肺炎链球菌致死性感染模型中,D39鼻腔攻毒后,免疫了MapZ及铝佐剂的小鼠相较于MapZ组及PBS组,生存率显著提高(P<0.05,P<0.01)。由此,MapZ是一种有潜力的肺炎链球菌候选疫苗,经皮下途径免疫小鼠后,能有效提高其感染致死性肺炎链球菌后的生存率。
刘德军楚亚菲李慧赵静
关键词:肺炎链球菌蛋白疫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