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莎

作品数:6 被引量:21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湿地
  • 4篇滨海湿地
  • 3篇酸酶
  • 3篇磷酸酶
  • 3篇碱性磷酸酶
  • 2篇磷素
  • 1篇衣藻
  • 1篇增殖
  • 1篇植被
  • 1篇湿地土壤
  • 1篇收割
  • 1篇水华
  • 1篇铜绿微囊藻
  • 1篇土壤
  • 1篇重金
  • 1篇重金属
  • 1篇微囊藻
  • 1篇硝化
  • 1篇硝酸还原酶
  • 1篇硝态氮

机构

  • 6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江苏大学

作者

  • 6篇徐莎
  • 5篇韩建刚
  • 4篇朱咏莉
  • 4篇印杰
  • 2篇薛建辉
  • 2篇吴清
  • 2篇吴丽云
  • 1篇李萍萍
  • 1篇吴翼
  • 1篇陈圆
  • 1篇张倩楠
  • 1篇周曼丽

传媒

  • 3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年份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衣藻增殖、悬浮与沉降过程对水-泥界面磷素动态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为阐明水华过程藻群动态对水-泥界面磷素变化的影响,采集太湖梅梁湾水样和泥样,以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为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实验(76 d),研究藻体增殖、悬浮与沉降过程水-泥界面不同形态磷素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APA)的变化。结果表明:衣藻快速增殖与悬浮导致水体p H与DO含量明显升高,总磷和无机磷浓度迅速降低,但底泥有机磷含量平均高出无藻处理1.5倍。此外,衣藻沉降期底泥水溶性磷含量明显降低,这是由于部分沉降在底泥表面的藻体继续存活并吸收利用了水溶性磷。上覆水APA在藻体大量沉降后平均高于增殖和悬浮期1-3倍。相比较而言,底泥APA在藻体快速增殖与悬浮期达到最高,此后,APA降低,但仍高于无藻处理2倍以上。因此,衣藻水华过程加速了水-泥界面磷素的释放,部分沉降至底泥表面的存活藻体吸收利用磷素进而增殖和再悬浮,这可能是富营养化水体水华反复和多次暴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朱咏莉吴清徐莎印杰吴丽云
关键词:莱茵衣藻磷素碱性磷酸酶水华
铜绿微囊藻水华对水泥界面磷素动态影响的模拟
2015年
采集太湖梅梁湾水样和底泥样,添加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模拟水华发生全过程,以揭示藻群动态对水-泥界面磷素变化的影响.培养期间(238 d),铜绿微囊藻-直处于“增殖-悬浮”交替状态.藻体增殖引起上覆水pH 值平均升高11%~ 14%.藻体第1 次大量增殖后,水中总磷(TP)含量降低90%以上,底泥有机磷(Or?P)含量明显增加.增殖?悬浮交替过程中,水溶性磷(WP)在TP 中的比例从初始的93%降至11%.相比较而言,Or-P 含量表现为降低和升高交替变化.水泥两相WP 含量在藻体首次增殖后迅速降低,但此后平均回升2.7倍(水中)和1.7 倍(底泥).底泥碱性磷酸酶活性与Or-P 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WP 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可以认为,铜绿微囊藻水华过程中,部分藻体迅速衰败分解后释放数量可观的WP,这在-定程度上维持了藻群增殖-悬浮反复和交替发生.
朱咏莉吴清徐莎吴丽云韩建刚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碱性磷酸酶
植被收割对滨海湿地沉积物中CO2和N2O释放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为了揭示冬季滨海湿地植被收割对其沉积物中温室气体释放的影响,以长江入海口典型滨海湿地——崇明东滩为研究对象,观测季节性(冬季)植被收割(分别于收割后第0天、第10天、第30天、第60天采样)与不收割条件下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芦苇-米草交互带和光滩沉积物中CO2与N2O的释放特征.结果表明:1米草和芦苇-米草交互带植被收割并未增加沉积物中CO2的释放(P〈0.05),但芦苇收割可能会增加N2O的释放(P〈0.05),说明植被收割对湿地沉积物中CO2和N2O释放的影响与植被类型密切相关.2与芦苇带相比,米草和芦苇-米草交互带沉积物中CO2累积释放量分别高出12%-57%和17%-43%,但芦苇植被覆盖下沉积物中N2O累积释放量分别比二者高出11%-81%和8%-95%.可见,米草和芦苇-米草交互带沉积物碳的呼吸损失明显高于芦苇带,但芦苇植被覆盖下沉积物中N2O逸失量相对较高.34种植被类型下,沉积物中N2O累积释放量为0.1-0.4 mg/kg,CO2累积释放量则高达1024-2645 mg/kg.因此,冬季滨海湿地植被收割不会显著增加N2O的温室效应,但选择性收割米草有望减少沉积物碳的呼吸损失.
崔洪磊徐莎印杰吴翼韩建刚李萍萍
关键词:滨海湿地N2OCO2
Cd^(2+)和Cr^(3+)对崇明东滩湿地土壤碱性磷酸酶的低剂量兴奋效应被引量:6
2016年
为了明确Cd^(2+)、Cr^(3+)与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之间的低剂量兴奋效应关系,以崇明东滩湿地土壤为对象,通过添加不同剂量的外源Cd^(2+)(Cd Cl2)和Cr^(3+)(Cr Cl3),使土壤中w(Cd^(2+))分别为0、0.001、0.01、0.1、1、5、10、20、100和500 mg·kg-1,w(Cr^(3+))为0、0.5、5、50、100、500和5 000 mg·kg-1,观测土壤ALP活性随时间(0、6、12、24、48、72和120 h)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培养12 h后,Cd^(2+)添加量为1 mg·kg-1时,ALP活性比对照高8.6%(P<0.05);当Cd^(2+)添加量大于10 mg·kg-1时,酶活性受到明显抑制。Cr^(3+)添加量为5 mg·kg-1时,ALP活性比对照显著升高22.8%(P<0.05);当Cr^(3+)添加量大于100 mg·kg-1时,酶活性显著降低。这表明Cd^(2+)和Cr^(3+)与ALP之间存在典型的低剂量兴奋效应,但效应的表达与两者接触时间的长短密切相关。(2)以培养24 h的土壤样品为例,Cd^(2+)添加量为1和5 mg·kg-1时,ALP的催化效率(Vmax/Km),即最大反应速率(Vmax)与Michaelis常数(Km)的比值为1.7;当Cd^(2+)添加量增加到20 mg·kg-1时,Vmax/Km比降至0.8,而Vmax和Km的值均低于对照。Cr^(3+)添加量为0.5和5 mg·kg-1时,Vmax/Km比为1.7;当Cr^(3+)添加量增至100 mg·kg-1时,Vmax/Km比降为1.4,但Vmax和Km值均高于对照,这表明重金属与土壤酶之间的低剂量兴奋效应机理可能与其离子特性密切相关。
范弟武徐莎周曼丽张倩楠朱咏莉韩建刚
关键词:碱性磷酸酶重金属滨海湿地
典型滨海湿地沉积物反硝化与硝态氮氨化相对重要性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为揭示典型滨海湿地沉积物中硝态氮还原特征与规律,以长江入海口崇明东滩湿地为对象,采集不同季节和植被条件下(芦苇、互花米草、互花米草-芦苇混合区与光滩)沉积物,借助^(15)N同位素稀释技术,测定反硝化(Den)与硝态氮氨化(DNRA)速率的变化,探讨两者的相对重要性特征。结果表明:1冬季,互花米草群落沉积物Den速率达31.29μg/(kg·h),显著高于其他植物群落及光滩(P<0.05),但其在春、夏、秋季最低,仅为2.35~3.36μg/(kg·h)。表明,冬季可能是互花米草群落沉积物氮素Den逸失高峰期。2春、冬季节光滩带沉积物DNRA速率(>120μg/(kg·h))明显高于有植被沉积物(<80μg/(kg·h))。然而,从不同植物群落看来,互花米草群落DNRA速率显著高于其他植物群落及光滩(P<0.05)。相比较而言,夏、秋季节光滩带沉积物DNRA速率显著低于其他植物群落,但其他3个植物群落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表明,春、冬季节互花米草群落更有利于沉积物NO_3^-的氨化。3春、夏、秋3个季节,互花米草群落沉积物DNRA与Den速率的比值(17~29)显著高于其他植物群落(1~14),然而,其在冬季显著低于其他植物群落(P<0.05)。显然,DNRA过程主导着滨海湿地沉积物中NO_3^-的还原。就植物调控策略而言,减控互花米草有助于湿地富营养化和N_2O排放的控制。
徐莎陈圆印杰韩建刚薛建辉
关键词:滨海湿地反硝化互花米草
崇明东滩湿地土壤中Cr^3+、Pb^2+和Cd^2+对硝酸还原酶的Hormesis效应被引量:6
2016年
为揭示典型滨海湿地土壤中重金属对土壤酶的低剂量兴奋效应(Hormesis),以崇明东滩湿地为对象,采集土壤样品,分别添加不同剂量的Cr^(3+)(0、0.5、5.0、50.0、500.0、5 000.0 mg/kg)、Pb^(2+)(0、10、30、50、100、300、500mg/kg)以及Cd^(2+)(0、0.1、1.0、5.0、10.0、100.0 mg/kg),观测土壤硝酸还原酶(NR)活性随时间(0、6、12、24、48、72、120 h)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对照(重金属添加量0 mg/kg)相比较,低剂量Cr^(3+)(0.5~5.0 mg/kg)、Pb2+(10.0 mg/kg)和Cd^(2+)(0.1 mg/kg)均使NR活性显著升高(P<0.05),剂量效应曲线表现出明显的倒"U"形。这表明,Cr^(3+)、Pb^(2+)和Cd^(2+)与湿地土壤NR活性之间存在Hormesis剂量效应关系。刺激效应出现的时间分别为培养后的6~72 h(Cr^(3+))、24~120 h(Pb^(2+))和6~48 h(Cd^(2+)),幅度变化在56.4%~107.4%之间。因此,低剂量重金属对NR活性的刺激作用可能进一步影响湿地土壤硝态氮的还原过程,建议对崇明东滩湿地土壤中低微量重金属的环境影响进行系统评估。
印杰范弟武徐莎韩建刚朱咏莉薛建辉
关键词:滨海湿地硝酸还原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