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达

作品数:22 被引量:91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脂肪
  • 10篇脂肪性
  • 10篇酒精
  • 10篇酒精性
  • 10篇非酒精性
  • 10篇非酒精性脂肪
  • 10篇非酒精性脂肪...
  • 10篇非酒精性脂肪...
  • 7篇脂肪性肝病
  • 7篇酒精性脂肪性...
  • 7篇非酒精性脂肪...
  • 7篇肝病
  • 7篇肠道
  • 6篇细胞
  • 6篇菌群
  • 6篇肠道菌
  • 6篇肠道菌群
  • 4篇脂肪性肝炎
  • 4篇酒精性脂肪性...
  • 4篇非酒精性脂肪...

机构

  • 20篇上海交通大学...
  • 6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交通大学

作者

  • 22篇周达
  • 20篇范建高
  • 12篇陈源文
  • 6篇丁永年
  • 4篇潘勤
  • 4篇杨蕊旭
  • 3篇孙超
  • 3篇刘晓琳
  • 3篇王晶
  • 2篇章瑞南
  • 2篇沈峰
  • 2篇王晶
  • 2篇赵泽华
  • 1篇丁雯瑾
  • 1篇陈光榆
  • 1篇曹海霞
  • 1篇袁涛
  • 1篇白洁
  • 1篇梁灿灿
  • 1篇刘畅

传媒

  • 8篇实用肝脏病杂...
  • 3篇胃肠病学和肝...
  • 2篇传染病信息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上海医药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7篇2018
  • 2篇2017
  • 9篇2016
  • 4篇2015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病毒介导的脯氨酰寡肽酶过表达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携带脯氨酰寡肽酶(prolyloligopeptidase,POP)基因的慢病毒转染大鼠肝星状细胞系-T6(hepatic stellate cellsT6,HSC-T6)对其生物学功能的影响,以揭示其在肝脏炎症与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HSC-T6作为研究对象,设计合成携带大鼠POP基因的慢病毒,转染HSC-T6;通过ELISA方法检测各组HSC内Ac-SDKP水平;Real-time-PCR法检测各组HSC内相关基因表达量变化(POP、TGF-β1、α-SMA、MCP-1、Col I);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各组HSC中相关蛋白表达变化(POP、TGF-β1、α-SMA、Smad7、p-Smad2/3、PPAR-γ);CCK-8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POP对HS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慢病毒能高效感染HSC-T6并表达有活性的POP蛋白,与正常对照组及空病毒组相比,POP慢病毒感染的细胞内Ac-SDKP明显升高,Smad7、PPAR-γ蛋白表达显著升高,而α-SMA表达显著下降;POP慢病毒感染的细胞内MCP-1及α-SMA mRNA表达显著下调;此外,POP可促进HSC-T6增殖生长,而对HSC-T6凋亡无影响。结论 POP在HSC内可能发挥抗炎、抗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促进Smad7及PPAR-γ的表达,抑制MCP-1及α-SMA的表达而发挥作用。
周达王晶何玲楠李梦婷孙超陈源文范建高
茵栀黄口服液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的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的作用通路及分子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给予普通饮食;模型组给予高脂饮食和生理盐水灌胃;治疗组给予高脂饮食和茵栀黄口服液灌胃,持续16周。肝脏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油红O和Masson染色进行病理学评估,血清测定转氨酶和血脂血糖,肝脏匀浆后测定肝内甘油三酯水平。每组随机选4只大鼠,提取肝脏RNA进行RNA和小RNA测序,提取蛋白进行蛋白质谱检测,差异基因和蛋白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模型组大鼠造模成功,均发展为NASH,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体重、肝指数和脂肪指数显著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 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 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TBIL)、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 TC)、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和肝脏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水平显著下降且肝脏脂肪变、气球样变和小叶炎症水平出现缓解。模型组比对照组显著升高且治疗组比模型组显著下降的交集基因有56个、miRNA有51个、蛋白35个,KEGG通路分析发现富集于Toll样受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PPAR)、核转录因子(nuclear factor kappa-light-chain-enhancer of activated B cells, NF-κB)、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s, TNF)、脂肪酸代谢和胰岛素抵抗信号通路等;模型组比对照组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比模型组显著升高的交集基因有7个、miRNA有36个、蛋白35个,它们主要富集于氧化磷酸化、PPAR、丙酮酸代谢、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等相关通路。结论茵栀黄口服液可以通过抑制脂质合成与促进脂质氧化代谢、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以及抑制炎症相关蛋白和多种趋化因子来缓解NASH。
刘晓琳信丰智杨蕊旭赵泽华周达潘勤范建高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茵栀黄口服液系统生物学
整体粪菌移植与单用益生菌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对比及机制探讨
目的及背景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在全球范围发病率逐年增高,造成极大健康负担,缺乏有效治疗干预手段。近年,肠道菌群作为一"特殊器官",越来越多证据证实NAFLD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造成机体免疫及代谢失衡,后者...
周达刘畅信丰智章瑞南何崇信李兵航潘勤陈源文范建高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被引量:27
2016年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肥胖症、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患者最为常见的肝脏疾病.代谢综合征是NAFLD的严重类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重要预测指标,而糖尿病是NASH患者并发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随着肥胖症和糖尿病全球化的流行趋势,NAFLD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NAFLD不仅是肝病残疾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还与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有关.NAFLD的有效防治可望显著减少肝病和心血管疾病负担.为此,本文介绍NAFLD诊断和防治方面的最新进展.
朱婵艳周达范建高
关键词:脂肪肝代谢综合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肠道菌群移植及其代谢产物SCFA对治疗高脂诱导NAFLD小鼠疗效观察及机制探索
周达潘勤杨蕊旭信丰智刘晓琳章瑞南陈源文范建高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合并肝内胆汁淤积致严重高胆红血症1例被引量:4
2015年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spherocytosis,H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溶血性贫血伴黄疸,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很少合并肝内胆汁淤积和极度的高胆红素血症。我们报道1例罕见的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伴有直接胆红素极度升高和肝内胆汁淤积患者,对疾病进程中一些特殊的临床表现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周达陈源文曹海霞范建高
关键词: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高胆红素血症肝内胆汁淤积胆石症
AcSDKP对器官产纤维细胞功能的影响
2016年
N-乙酰基-丝氨酰-天冬氨酰-赖氨酰-脯氨酸(N-acetyl-seryl-aspartyl-lysyl-proline,AcSDKP)是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体内的乙酰化小分子四肽,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近年来,AcSDKP参与组织器官细胞外基质沉积和纤维化调控的作用与机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已有研究发现其对心、肝、肺、肾等器官纤维化有抑制作用,而这些作用与各器官的产纤维细胞关系密切。本文就AcSDKP对心、肝、肺、肾内的产纤维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王晶丁永年周达何玲楠陈源文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
过氧化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α基因多态性rs8192678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分析
章瑞南潘勤周达沈峰陈光榆朱婵艳范建高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模型肠道黏膜屏障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研究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BPA)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以及对肠道黏膜屏障的损害作用。方法将18只成熟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NAFLD组和NAFLD+BPA组,每组6只。光镜下观察肝脏病理改变,ELISA检测血清TNFα、IL-1β、IL-6和IL-8等炎症因子,鲎试剂终点比色法检测内毒素水平,免疫荧光法观察肠道黏膜Occludin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定肠道黏膜外周蛋白ZO-1 mRNA的改变。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用SNK-q检验。结果肝脏病理学证实NAFLD模型建模成功。100 nmol/L BPA摄入8周后,TNFα、IL-6、IL-8炎症因子表达上调[分别为(127.65±22.40)pg/ml、(199.34±17.46)pg/ml和(258.79±12.82)pg/ml]伴内毒素水平增高[(0.88±0.26)EU/ml],与正常组[分别为(64.87±10.83)pg/ml、(91.27±9.82)pg/ml、(123.76±19.68)pg/ml和(0.27±0.09)EU/ml]及NAFLD组[分别为(92.34±10.68)pg/ml、(181.93±20.11)pg/ml、(201.64±22.34)pg/ml和(0.63±0.15)EU/m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NAFLD组和NAFLD+BPA组中的IL-1β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186.31±20.06)pg/ml、(208.78±13.77)pg/ml)vs(112.84±23.12)pg/ml,P值均<0.05],但NAFLD组和NAFLD+BPA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与正常组比较,NAFLD组和NAFLD+BPA组中肠道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水平下降,肠道黏膜外周蛋白ZO-1 mRNA表达水平呈显著降低,BPA干预促进ZO-1 mRNA进一步下调(68.03±11.73、45.24±6.98、33.25±11.04,两两组间比较,P值均<0.05)。结论在NAFLD背景下,长期低剂量BPA的暴露能加重炎症因子释放,促进内毒素血症,进而损伤肠道黏膜屏障。
丁雯瑾袁涛沈峰周达孙超范建高陈源文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内分泌干扰物肠黏膜SPRAGUE-DAWLEY
肠道菌群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被引量:2
2016年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常见,造成极大的疾病负担,故对其发生、发展及防治措施进行研究变得十分迫切。近年来,肠道菌群被认为是机体的一个重要的"特殊器官",它参与机体的代谢并与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与NAFLD的关系亦密切,值得深入探索,以期能寻找到防治NAFLD的新措施。
周达范建高
关键词:肠道菌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