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晓霞

作品数:7 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台风
  • 3篇天气学
  • 2篇水汽
  • 2篇强台风
  • 1篇登陆
  • 1篇东北三省
  • 1篇动力特征
  • 1篇湿位涡
  • 1篇数值模拟
  • 1篇双偏振
  • 1篇双偏振雷达
  • 1篇水汽条件
  • 1篇水汽通量
  • 1篇统计分析
  • 1篇判据
  • 1篇评分
  • 1篇气旋
  • 1篇强对流
  • 1篇强对流天气
  • 1篇切变

机构

  • 6篇成都信息工程...
  • 5篇中国气象局广...
  • 1篇解放军理工大...
  • 1篇中山大学
  • 1篇香港城市大学
  • 1篇黄冈市气象局
  • 1篇广东省气象探...

作者

  • 7篇林晓霞
  • 4篇冯业荣
  • 1篇张诚忠
  • 1篇李靖
  • 1篇胡友彬
  • 1篇王伟
  • 1篇史纬恒
  • 1篇林文实
  • 1篇陈子通

传媒

  • 2篇热带气象学报
  • 2篇广东气象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气象与减灾研...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华南一次暴雨过程热力和动力特征的诊断分析被引量:17
2017年
2015年5月19—20日广东省强降水过程具有降水集中、强度大和局地性强的特点,利用广东省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ECMWF_FINE再分析资料,对此次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华南地区受低槽东移影响,强降水发生在切变线南侧偏南暖湿流场中,粤北降水属于锋面降水,粤东降水属于锋前暖区降水,两者在水汽输送和动力机制上有显著区别。孟加拉湾和南海输送的水汽在这次强降水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南边界和东边界为水汽的流入边界,整体水汽输送以经向输入为主。暖区降水区域处于较强的水汽平流环境中,具有更大的水汽净输送量,造成粤东地区的降水量更大。对流层高层辐散比中低层辐合更为重要,是粤东暖区降水重要的动力属性,且暖区中低层流场的旋转效应弱,有区别于典型的梅雨锋降水。利用绝热无摩擦湿位涡守恒进行诊断发现对流不稳定是此次强降水发展的主要机制,暴雨发生区域对应湿位涡垂直分量为负值,水平分量为正值,底层MPV1<0和MPV2>0综合反映了大气对流不稳定和斜压不稳定的增强过程。降水区对流层低层受负湿位涡控制,低层湿位涡负值区与强降水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林晓霞冯业荣冯业荣张诚忠
关键词:华南暴雨水汽通量湿位涡
近海加强台风“威马逊”(1409)环境条件及结构特征的数值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利用新一代区域数值模式GRAPES对1409号超强台风"威马逊"强度急剧变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试验,模拟结果较好地再现了台风"威马逊"在南海的路径和强度的变化特征,进一步利用数值模拟结果对"威马逊"发展的环境条件及其结构变化特征展开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威马逊"急剧发展期间高层辐散低层辐合同时增加,且高层辐散明显强于低层辐合;低层水汽流入增加,主要的流入边界是东南边界,且总水汽净流入量与台风强度变化有较好对应关系;环境风垂直切变较弱,且"威马逊"强度在深层和高层切变减小后24 h达到强盛。台风开始发展前动力和热力结构上均具有显著的不对称性结构,对流运动东南强、西北弱。强盛期南强北弱,东西方向趋于对称发展,且台风低层眼壁迅速收缩,高层有向外扩张趋势;切向风迅速增大,有很强的经向梯度,中高层气旋性环流显著增强。温度场上具有显著的暖心结构,强盛期台风中心正温度距平可达到11℃以上,集中于台风中心高空300~200 h Pa之间,并向高低层传播。低层不断有正涡度流入,台风中心附近正涡度增大,正涡度柱呈铅直发展并向对流层中上层传播。这些结构的变化都有利于"威马逊"强度的发展。
林晓霞王硕甫冯业荣
关键词:天气学数值模拟
超强台风“威马逊”登陆前快速加强的特征和原因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利用NCEP资料、CMA-STI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和FY系列卫星云图对超强台风"威马逊"登陆前特征和突增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威马逊"强度突增期间副高西伸脊点显著东退,高低压之间维持强的气压梯度。台风急剧发展期间结构趋于对称化加强,高低层辐合辐散急剧发展,持续增强的正涡度柱不断向平流层上层发展,同时垂直速度不断增大从低层向上传播,这些结构都利于台风强度迅速增强。环境条件分析表明西太平洋高海温、弱的环境风垂直切变维持10 m/s以下速度,有利于凝结潜热聚集和台风"暖心"结构维持;850 h Pa上偏南气流显著增强,南侧水汽通道完全接通且水汽辐合与台风中心基本重合,促使水汽向台风中心辐合输入,是"威马逊"强度剧增的重要原因之一。
林晓霞王硕甫冯业荣
关键词:天气学垂直风切变
2008—2012年东北三省强对流天气的统计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针对东北三省强对流天气短时预报的难题,首先统计分析了该地区强对流天气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现2008—2012年东北三省强对流天气主要发生在14—20时,而在08—14时相对较少;主中心区基本维持在辽宁西部地区,发生频数呈"南北多、中间少"的态势,且月平均发生频数逐月减小。其次,以哈尔滨、长春和沈阳站为例,利用实况探空资料计算对流参数,并对强对流天气历史样本进行预报技巧评分,确定对流参数阈值,回报TSS评分最大可达0.477。最后,通过2013年的独立样本的试报,检验新的阈值。检验结果表明,TT、TTMod和MK指数对东北三省的强对流天气有较好的指示意义。综合分析历史和独立样本,利用08时探空资料计算各指数作预报时,哈尔滨和沈阳地区TT、TTMod指数的预报效果相对较好,而长春地区TTMod和MK指数预报效果较好。
史纬恒胡友彬林晓霞郝志男李靖
关键词:强对流天气东北三省
华南区域高分辨率数值模式前汛期预报初步评估被引量:7
2021年
基于华南地区自动站逐小时观测资料,采用传统站点评分、邻域法等评估华南区域高分辨率数值模式(包括GRAPES;Z;1 km模式和GRAPES;Z 3 km模式)对降水、地面温度和风场等要素的预报能力。结果表明:GRAPES;Z;1 km模式的降水预报技巧优于GRAPES;Z 3 km模式,模式预报以正偏差为主。对于不同起报时间的预报,00时(世界时,下同)起报的预报效果优于12时。GRAPES;Z;1 km模式的TS评分是GRAPES;Z 3 km模式的两倍以上,对不同降水阈值的评分均较高。分数技巧评分(FSS)显示GRAPES;Z;1 km模式6 h累计降水预报在0.1 mm、1 mm及5 mm以上的降水均可达到最低预报技巧尺度,对所检验降水对象的空间位置把握能力更好。2 m气温和10 m风速检验结果表明两个模式均能较好把握广东省温度的分布特征,GRAPES;Z;1 km模式对2 m气温预报结果优于GRAPES;Z 3 km模式,预报绝对误差更小;两个模式对风速的预报整体偏强,预报偏差在1~4 m/s之间,但相比之下GRAPES;Z 3 km模式在风场预报上表现更好。GRAPES;Z;1 km模式的2 m气温和10 m风速预报偏差随降水过程存在明显波动,强降水过后温度预报整体偏低,风速预报偏强,在模式产品订正、使用等需要考虑模式对主要天气系统的预报情况。总的来说,GRAPES;Z;1 km模式的预报产品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林晓霞冯业荣陈子通简云韬
关键词:降水预报
1311号“尤特”强台风特征分析
本文利用Micaps实况降水资料、台风实况定位报、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FNL)对1311号强台风"尤特"登陆前后的环流形势、台风路径、动力和层结相关的物理量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受副高和强劲西南季...
林晓霞王伟
关键词:台风水汽条件螺旋度
文献传递
广东一次冰雹过程中X波段双偏振雷达的特征分析被引量:26
2017年
对2016年3月19日广东的一次对流单体冰雹过程进行了天气形势分析与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该次冰雹天气发生在200 h Pa西风急流、850 h Pa西南急流、500h Pa冷平流和地面中尺度辐合相配合的天气背景下,大气层结具有强不稳定度,0℃层高度以及-20℃层高度均十分有利于冰雹在雷暴单体中的维持和增长;S波段雷达和X波段雷达的基本反射率以及径向速度均表现出十分典型的超级单体雷暴回波特征,但两部雷达的回波特征有所差别;X波段双偏振雷达的差分反射率因子ZDR、自相关系数ρhv、差分传播相移率KDP等参量能提供更多的冰雹识别特征,ZDR为负值、ρhv较小、KDP接近0(°)/km能判定有冰雹生成。
王硕甫麦文强炎利军林晓霞
关键词:天气学冰雹回波特征中气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