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文

作品数:10 被引量:63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经济管理
  • 3篇政治法律
  • 2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确权
  • 3篇多源流
  • 3篇多源流理论
  • 2篇宅基
  • 2篇宅基地
  • 2篇宅基地使用权
  • 2篇社区文化
  • 2篇使用权
  • 2篇农村
  • 2篇基地使用权
  • 1篇登记
  • 1篇登记发证工作
  • 1篇地方政府
  • 1篇地方政府公信...
  • 1篇调解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圆桌
  • 1篇圆桌论坛
  • 1篇运行逻辑
  • 1篇整体性

机构

  • 10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10篇丁文
  • 9篇于水
  • 1篇赵若言
  • 1篇李爽
  • 1篇帖明
  • 1篇董晓琳

传媒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江南论坛
  • 1篇群众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辽宁行政学院...
  • 1篇农村经济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年份

  • 2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农地流转的运行逻辑及路径指向——基于人地关系的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农地流转是"三农"研究的核心问题,涉及到土地供求、资源配置、参与主体等多因素的复杂运行过程。本研究引入"人地系统—农地流转"的分析框架,运用利益博弈模型,尝试从生存到发展演化的逻辑思路全景阐释我国农地流转的生成逻辑与运行轨迹,明确农地流转面临人口迁移不完整、土地功能缺失与非正式制度作用的现实困境,分析当前土地资源利用和资产分配过程中的矛盾和缺陷,促进从人地分离、矛盾走向和谐共生的系统变化,以期为深化农村改革提供创造性的治理之道。
帖明于水丁文
关键词:农地流转人地关系利益博弈
社会转型视域下农村社区治理路径选择——“第六届农村社会学圆桌论坛”观点综述被引量:4
2016年
2015年10月31日-11月1日,"第六届农村社会学圆桌论坛"在南京农业大学成功举办。运用综述分析法,归纳总结"第六届农村社会学圆桌论坛"典型观点,为现代农村社区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内容重点围绕关于国家治理下的农村社区及其运行逻辑、关于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与公共空间的建构、关于农村社区现实困境与治理危机、关于农村社区的治理模式以及关于农村社区治理的路径选择等议题展开研讨交流。研究结果是当前农村社区治理在理念与实践方向上尚存争议,但乡村建设已在推动,其主要治理模式表现为本土精英自主型、政治权力主导型、政策资源干预型和社会资本下乡型。研究结论表明社会转型视域下农村社区治理的路径选择在于重构治理主体,培育职业化农民精英阶层,内化"外部资源力量",实现农村社区的合作共治。
于水丁文
关键词:社区文化社会转型农村社区合作共治
切实做好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被引量:1
2015年
近年来,为规范农村土地资源市场,增加农民的财产权,江苏省积极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根据调研数据分析,江苏省已经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组织专业培训学习,通过普查进行试点工作,工作经费落实比例增加,发证率普遍提高,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但是,由于工作进展不平衡,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一、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存在问题及原因(一)规章政策存漏洞规章制度不健全。
于水丁文李爽
关键词:土地确权发证工作资源市场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被引量:3
2016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2013年底以来,我国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大力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简称PPP)模式.PPP是政府与社会资本为提供公共产品而建立的合作关系,以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为特征,旨在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质量和效率.
于水丁文赵若言辛璄怡
关键词:资本合作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社会资本公共产品特许经营
多源流理论视角下宅基地使用权确权政策的议程设置研究——基于江苏省4市的调查被引量:21
2016年
研究目的:探讨宅基地使用权确权政策的议程设置,分析政策制定的内在规律、优化政策制定的运行机制以及预测政策制定的未来趋势。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研究结果:宅基地使用权确权政策的议程设置受到"宅基地使用权确权问题何以成为焦点议题"的问题源流、"政策连贯性及其法制依据"的政策源流以及"民众意愿、利益主体与政府策略"构成的政治源流三种源流的影响,并经由政策之窗实现交汇,推动农村集中居住区宅基地使用权确权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研究结论:宅基地使用权确权政策变迁的策略选择在于以《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的政策颁布为时机,明确以"农村集中居住区宅基地确权"为主要内容的核心问题,制定以《农村集体土地产权法》为法制依据的政策建议,营造以"项目进村"为确权契机的政治环境,从而推动宅基地使用权确权政策的发展。
于水丁文
关键词:土地管理多源流理论
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及路径指向——基于多源流理论的分析范式被引量:15
2017年
运用多源流理论构建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的分析框架,探讨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工作现实、政策与政治等问题,从而为完善宅基地使用权和收益权权能等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采用了文献法,实地调研法,访谈法等对江苏省10市进行实地调研,结果发现: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发证率低以及确权工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宅基地使用权确权还存在着历史界限不清晰、登记主体模糊、实践操作程序不规范、"户宅不均"、"面积不等"、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和工作经费投入不足等现实困境;已颁布的法律还存在着条文间的相互矛盾、"户"的界定不统一、宅基地面积计算方法多样化、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标准苛刻等体制局限;农户认知水平与情绪、利益相关者意愿以及政府态度与行动策略等利益失衡的影响。由此,以不动产登记为契机,围绕三大源流,从政策支持机制、法律规范机制、监督动员机制三大策略着手,提出了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工作的政策建议。
丁文于水
关键词:宅基地使用权多源流理论产权制度
协同治理视域下少数民族农村社区文化重塑的路径选择——基于大理白族古民居的实证考察被引量:2
2016年
作为中国乡村文化传承载体的古民居,蕴含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价值,已成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素。伴随国家惠农政策和文化扶持策略的持续供给,政府、精英与资本集团在利益驱动下形成的"文化干预运动",致使大理白族古民居的生存与传承面临着政府层面的法制依据和配套机制滞后、社会层面的企业与非政府组织行动逻辑差异以及民众层面的认知滞后和利益投机等困境。研究基于大理白族古民居的实证考察,引入"协同治理理论"的分析理路,尝试性建构"政府-社会-民众"三维框架,探求农村社区文化保护的主体共存、利益共容和文化共享,以期促进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丁文于水
关键词:协同治理农村社区文化
扼制“塔西佗陷阱”: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研究——基于公共性的视角
2015年
我国经济发展逐渐走向新常态,社会治理环境日趋复杂,政府公信力逐渐减弱。随之而来的是伦理道德的滑坡、政府官员的利益趋向以及公众之间的普遍不信任,政府易于陷入"塔西佗陷阱"。基于政府公共性的视角,通过对江苏省南京、无锡、淮安三市的实地调研,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利用有序logistic模型对政府公信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数据分析结果展开探讨,得知公务员的价值伦理、政府的利益驱动、公众的参与度和制度机制等四因素是影响政府公信力的主要原因。因此,扼制"塔西佗陷阱",提高地方政府公信力,需要重塑公务员价值观,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构建网络化互动平台,提高政府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加快政务公开,推进依法治国。
于水董晓琳丁文
关键词:公共性公信力影响因素塔西佗陷阱
土地流转纠纷的治理:从“碎片化”到“整体性”——基于江苏SY县的田野调查被引量:15
2016年
分利秩序"非均衡化"的土地流转行动诱发一系列土地纠纷问题,其治理依据、治理主体和治理机制呈现"碎片化"的形态。研究发现,中央层面的法制依据与政策导向的局限、地方层面的行为扭曲和民众层面的冷漠投机共同引致土地流转纠纷治理的现实困境。由此,基于对整体性治理理论基本思想的诠释,可通过法律政策统一的司法调解模式,塑造民众与政府的合作治理平台以及构建长效联动的治理机制,界定各主体的行为边界,探析治理纠纷的"整体性"路径选择,实现中央、地方与民众的合作共治,以期为走出土地流转纠纷治理的"碎片化"困境提供创新的治理之道。
于水丁文
关键词:碎片化整体性司法调解
农地流转政策议程设置研究--基于多源流理论的修正框架
本文的研究基于两个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一是农地流转引发的“非粮化”问题。伴随农地流转范围和程度的扩大,国家宏观政策激励下的工商企业纷纷进入农业领域,长期租用农地从事生产活动。工商企业参与农地流转在一定程度上充实了农业经营...
丁文
关键词:多源流理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