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邵蕾

作品数:3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膈肌
  • 2篇肌萎缩
  • 1篇形态学
  • 1篇形态学变化
  • 1篇应激
  • 1篇应激状态
  • 1篇预后
  • 1篇溶酶
  • 1篇溶酶体
  • 1篇通气
  • 1篇内质网
  • 1篇内质网应激
  • 1篇脓毒
  • 1篇脓毒症
  • 1篇自噬
  • 1篇淋巴
  • 1篇淋巴细胞
  • 1篇淋巴细胞凋亡
  • 1篇机械通气
  • 1篇骨骼肌

机构

  • 3篇同济大学
  • 3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市浦东新...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作者

  • 3篇邵蕾
  • 3篇朱晓萍
  • 1篇汪志方
  • 1篇叶海燕
  • 1篇刘杨
  • 1篇张常晶
  • 1篇陆华君
  • 1篇马少林
  • 1篇李占霞
  • 1篇王飞飞

传媒

  • 2篇中华危重病急...
  • 1篇复旦学报(医...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自噬-溶酶体途径与骨骼肌和膈肌萎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7年
骨骼肌是人体重要的运动器官和能量代谢靶器官。呼吸肌是特殊的骨骼肌,因为它们在生命过程中持续运动。膈肌是最主要的吸气肌,相较外周骨骼肌,其血供更为丰富,抗疲劳能力和氧化代谢能力更强。多种疾病状态下均可出现骨骼肌和膈肌萎缩及功能异常。肌萎缩的主要机制为蛋白分解增加而蛋白合成下降,而病理状态下肌萎缩主要由肌肉蛋白分解增加造成。自噬-溶酶体(autophagy-lysosome,AL)途径在维持骨骼肌质量动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其主要功能是将细胞质中多余或损伤的蛋白和细胞器运输至溶酶体进行降解。适当活性的AL途径能通过清除细胞代谢产物来保持内稳态,在维持骨骼肌质量中起保护作用;而过度激活的AL途径能使蛋白分解状态加重,导致肌萎缩。本文就AL途径在骨骼肌和膈肌萎缩中所起的作用及其机制作一综述。
邵蕾朱晓萍
关键词:自噬溶酶体骨骼肌膈肌肌萎缩
脓毒症淋巴细胞凋亡和内质网应激状态以及与预后关系的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凋亡和内质网应激途径在脓毒症发生中的作用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急诊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住院治疗的脓毒症患者共70例,于入ICU后1、3和7d取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采用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内质网特异性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核转录因子CHOP的mRNA表达。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CHOPmRNA表达与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的相关性。根据患者28d预后分为死亡组(23例)和生存组(47例);选取同期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①淋巴细胞凋亡率:与健康对照组[(2.86±O.66)%]比较,脓毒症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人ICU1、3、7d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生存组分别为(12.44±4.43)%、(8.57±3.38)%、(6.78±3.35)%,死亡组分别为(14.42±2.01)%、(11.32±2.53)%、(8.87±3.62)%,均P〈O.01],以1d时升高最为显著,随后逐渐下降;生存组与死亡组1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3d、7d时生存组较死亡组明显降低(均P〈0.05)。②CHOPmRNA表达(2^△△C1):与健康对照组[(2.56±1.09)×10^-3]比较,脓毒症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入ICU1、3、7dCHOP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生存组分别为(5.83±1.96)×10^-3、(4.24±1.60)×10^-3、(4.15±1.64)×10^-3,死亡组分别为(37.20±20.70)×10^-3、(18.80±13.90)×10^-3、(9.28±7.78)×10^-3,均P〈O.01];虽然死亡组人ICU1、3、7d较生存组分别升高了6.38、4.43、2.24倍(P值分别为0.000、0.000、0.001),但下降也较迅速。③GRP78mRNA表达(2^△△C1):与健康对照组[(3.31±2.04)×10^-3]比较,脓毒症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人ICU1d时GRP78mRNA表
马少林邵蕾刘杨李占霞叶海燕陆华君张常晶朱晓萍
关键词:淋巴细胞预后脓毒症内质网应激
机械通气后大鼠膈肌和比目鱼肌的形态学变化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MV)后大鼠膈肌和比目鱼肌的形态学变化,初步探讨失用性膈肌和骨骼肌功能障碍的机制。方法将16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MV组,每组8只。MV组大鼠采用控制性通气,并维持麻醉;对照组仅麻醉大鼠,不予MV和维持麻醉。通气18h后取膈肌和比目鱼肌,光镜下观察膈肌和比目鱼肌组织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肌纤维横截面变化,并计算肌纤维横截面积;透射电镜下观察肌纤维超微结构改变。结果①光镜下显示:对照组膈肌和比目鱼肌纤维横截面形态规则,细胞核分布正常,胞质染色均匀。MV组膈肌纤维横截面较对照组缩小,但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不明显;而比目鱼肌大体形态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②荧光显微镜下显示:对照组膈肌慢缩肌纤维横截面较小,而快缩肌纤维横截面较大。MV组膈肌慢缩肌纤维和快缩肌纤维横截面积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小(μm^2:1069.00±155.24比1297.12±331.15,2279.66±442.31比3031.80±596.11,均P〈0.05);由于快缩肌纤维横截面积减小更为显著,因此MV组膈肌慢缩肌纤维横截面积占总面积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29.58±3.61)%比(24.35±2.48)%],快缩肌纤维横截面积占总面积百分比较对照组明显降低[(70.42±3.61)%比(75.63±2.48)%,均P〈0.01]。对照组比目鱼肌慢缩肌纤维和快缩肌纤维横截面积与MV组比较则无明显差异(μm^2:3193.80±559.36比3008.84±559.22,3392.86±514.56比3594.35±651.67,均P〉O.05)。③透射电镜下显示:对照组膈肌和比目鱼肌纤维排列整齐,明暗带界线及“Z线”清晰,视野下未见自噬体;线粒体外膜完整,嵴呈隔板状,内膜内基质电子密度均匀。MV组膈肌部分肌纤维排列紊乱,“Z线”模糊或断裂,自噬体生成数量增加,部
邵蕾汪志方王飞飞黄佳茹朱晓萍
关键词:膈肌比目鱼肌机械通气肌萎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