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辉
- 作品数:8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寿光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K19与Bcl-2联合检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CK19、凋亡抑制基因Bcl-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0—2014寿光市人民医院病理科临床资料完整的存档蜡块10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肿伴乳头状增生、瘤旁正常组织中CK19、Bcl-2的表达。研究对象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45例、甲状腺肿伴乳头状增生40例、瘤旁正常组织20例。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肿伴乳头状增生、瘤旁正常组织中CK19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25.0%和10.0%,Bcl-2的阳性率分别为73.3%、27.5%和5.0%。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CK19、Bcl-2的表达明显高于甲状腺肿伴乳头状增生和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P〈O.05),且CK19的阳性表达与Bcl-2的阳性表达之间呈正相关关系。CK1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中有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与Bcl-2的联合检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刘翠云成慧董惠王星辉孟兆武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CK19BCL-2
- 含低比例微乳头结构的乳腺癌病理研究
- 2022年
- 观察伴低比例浸润性微乳头状结构的乳腺癌病理形态学特点及其生物学行为。方法 通过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2例伴低比例浸润性微乳头结构的乳腺癌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2 例乳腺癌无特殊临床症状及体症。镜下表现为在浸润性癌的背景下,局部区域肿瘤细胞呈微乳头状结构浸润性生长。微乳头状结构均占癌组织的比例均小于5%,微乳头结构缺乏纤维血管轴心,每个微乳头细胞团与周边的纤维组织存在无细胞的间隙。2 例腋窝淋巴结均有转移,并且转移瘤组织均显示乳头状状结构。结论 乳腺癌即使含低比例浸润性微乳头状结构其恶性度也大大增高,淋巴结转移率高,因此诊断时不要漏诊。
- 王星辉刘传强
- 关键词:乳腺癌免疫组化
- 探究男性乳腺腺肌上皮瘤1例报道
- 2021年
- 乳腺腺肌上皮瘤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其特征是导管上皮和肌上皮细胞同时增生。1991年,有学者根据其恶性潜能将这些肿瘤分类,并将其细分为良性和恶性病变,其中一种或两种成分都可以表现恶性特征。2003年,世卫组织通过了这一分类,定义为由实性增生、不同形态的肌上皮细胞围绕腺上皮构成的肿瘤。患者通常表现为单发、边界清楚、有时可触及的结节,平均直径为2-5cm。乳腺腺肌上皮瘤患者的年龄从26岁到82岁不等,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这些病变通常单发,局部周围乳腺组织可能浸润。主要发生在女性,男性罕见,故容易误诊,本院曾收治一例老年男性乳腺腺肌上皮瘤,现报道如下。
- 王星辉
- 关键词:乳腺腺肌上皮瘤
- 伴淋巴结转移的胃肠间质瘤2例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伴淋巴结转移的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2例伴淋巴结转移的胃肠间质瘤进行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结合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胃肠间质瘤分别发生于小肠和结肠。肉眼观察肿瘤均为黏膜下结节状肿物,体积较大,质地细腻,鱼肉状;镜下肿瘤组织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混合构成,核分裂象>10个/50HPF,均出现大片坏死。免疫组化示CD117均(+)。结论伴淋巴结转移的胃肠间质瘤非常少见,核分裂象高与坏死可能为其主要组织学特征。
- 王星辉刘翠云
-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淋巴结转移CD117
- 探讨nm23-H1、VEGF-C和CD3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的相关性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nm23-H1、VEGF-C和CD31联合检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诊断与淋巴结转移方面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10例PTC手术切除标本中nm23-H1、VEGF-C和CD31表达情况,同时以6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乳头状增生组织和2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作为对照。结果nm23-H1、VEGF-C和CD31在PT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1%、68.2%和64.1%,明显高于良性乳头状增生组(35%、33.3%和43.1%),其中nm23-H1在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73.5%)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组(35.7%)(P<0.05);而VEGF-C和CD31在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90.5%和78.1%)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4.4%和51%)(P<0.05)。且PTC组织中nm23-H1的表达与VEGF-C的表达呈负相关(r=-0.63,P<0.05)。结论在PTC组织中,nm23-H1可能通过对G蛋白的控制来影响VEGF-C、CD31的表达及淋巴结的转移,三者联合检测为早期判断PTC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转移潜能提供重要依据。
- 刘翠云董惠成慧王星辉孟兆武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乳头状增生VEGF-CCD31NM23-H1
- CK19、Bcl-2与Galectin-3联合检测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意义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早期诊断与治疗中联合检测细胞角蛋白19(CK19)、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的意义。方法:收治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73例为A组,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70例为B组,两组均联合检测CK19、Bcl-2、Galectin-3阳性情况。A组采用对症治疗,依据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再次检测CK19、Bcl-2、Galectin-3阳性情况,观察两次检测结果。结果:A组患者CK19、Bcl-2、Galectin-3阳性率均高于B组(P<0.05);治疗后,有效组患者CK19、Bcl-2、Galectin-3阳性率低于无效组(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早期诊断及治疗中联合检测CK19、Bcl-2、Galectin-3,可提升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果。
- 刘翠云成慧董惠王星辉孟兆武
- 关键词:CK19BCL-2GALECTIN-3甲状腺乳头状癌
- 胃肠道间质瘤28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其生物学行为与形态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8例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28例GIST患者中,发生在胃13例,小肠8例,结肠3例,食管2例,肠系膜1例,腹腔1例;高度恶性GIST 20例,低度恶性GIST 8例。镜下肿瘤组织由梭形细胞及上皮样细胞以不同比例混合而成。高度恶性GIST上皮样细胞比较增多。免疫组化标记显示CD117均为阳性。高度恶性组Ki-67阳性指数30%,低度恶性组Ki-67阳性指数3%。S-100及Actin仅2例灶状阳性,其余均阴性。结论上皮样细胞型GIST可能侵袭性更强,转移率更高;免疫组化标记Ki-67可能会成为评价其转移潜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 王星辉王雪飞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上皮样CD117KI-67
- 复发性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一例报告
- 2019年
-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MFH)指起源于原始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常见于四肢深部软组织,而腹膜后者少见。本文报告一例我院诊治的复发的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 付文英李炳淑李玲王星辉刘鹏
- 关键词:复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术中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