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燕坤

作品数:90 被引量:115H指数:5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政治法律
  • 28篇经济管理
  • 14篇社会学
  • 10篇历史地理
  • 6篇哲学宗教
  • 4篇文化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9篇人类学
  • 8篇文化
  • 6篇外交
  • 6篇城市
  • 6篇城市群
  • 4篇地缘
  • 4篇滇东北
  • 4篇清真寺
  • 4篇京津
  • 4篇跨国
  • 4篇回族
  • 4篇国际政治
  • 3篇新中国
  • 3篇新中国成立
  • 3篇信徒
  • 3篇政府
  • 3篇政府官员
  • 3篇身份
  • 3篇群功能
  • 3篇主体性

机构

  • 67篇云南大学
  • 12篇中国社会科学...
  • 9篇中国人民大学
  • 7篇中央民族大学
  • 2篇昆明医学院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国家发展和改...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国家行政学院
  • 1篇东莞理工学院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中央财经大学
  • 1篇北京市社会科...
  • 1篇文学院

作者

  • 90篇马燕坤
  • 4篇肖金成
  • 2篇刘翠英
  • 1篇杨伟敏
  • 1篇段学品
  • 1篇李娟
  • 1篇张占顺
  • 1篇王砚蒙
  • 1篇刘鸿武
  • 1篇陈斌
  • 1篇刘小平
  • 1篇屠潇
  • 1篇罗俊
  • 1篇王健

传媒

  • 6篇宁波广播电视...
  • 6篇河北北方学院...
  • 4篇国际学术动态
  • 4篇当代社科视野
  • 3篇世界民族
  • 3篇西亚非洲
  • 3篇吉首大学学报...
  • 3篇湖州职业技术...
  • 2篇东南亚纵横
  • 2篇青海民族研究
  • 2篇南京政治学院...
  • 2篇青岛大学师范...
  • 2篇长春市委党校...
  • 2篇大连大学学报
  • 2篇邯郸学院学报
  • 1篇中国穆斯林
  • 1篇经济研究参考
  • 1篇党政论坛
  • 1篇国际观察
  • 1篇现代国际关系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6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8篇2013
  • 15篇2012
  • 12篇2011
  • 12篇2010
  • 7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3
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认同的力量:新中国成立以来中非关系的持续推进
2010年
中国与非洲在社会化进程中形成的具有道德凝聚力的认同,在根本上保护和改良了当代民族国家的作用和价值,说明当今世界国际关系的产生更具文化性,以共同的历史问题、政治进程和发展处境为中心的信仰体系正在形成,第三世界国家正朝着追求同国家体系本身一样广泛的普遍利益方向迈进,越来越具有某种体现其能力和意志的权力政治。
马燕坤王健
关键词:新中国世界政治经济
南非软实力建设之理论实践及对中国的启示被引量:1
2012年
在人类历史上,随着殖民征服与支配行动的展开,"软实力"就在影响和控制"他者"上彰显出威势。而"软实力"当代常态性的出现,即作为民族国家对外战略的一种资源,则是较为晚近的事情。进入新的时空,不仅学界穷力捕捉"软实力"的学理性,而且国家也力图使"软实力"在国家内外关系中发挥硬实力难有的补充效应。对南非来说,自独立始,就以极大的主权优势展开了前所未有的软实力建设攻势。总体上看,软实力正在以表征南非社会普遍共识的模式,使南非在远离曾被边缘化的国际地位上产生着重要影响。南非将"软实力"转换为国家战略的最一般性根源,对中国当前和今后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启示。
马燕坤
关键词:软实力
由记忆、想象与重构结合的整体性呈现:人类学对非洲形象的创造
2009年
人类学起源于西方,被烙上了西方的社会特质与知识结构印记。人类学在对非西方社会研究的基础上获得发展,形成自身的学科命题与知识谱系。人类学以独到的方法留下了"他者"的资料,发挥了记忆性价值。其西方性特质,致使在探索"他者"时难免将西方的认知体系植入"他者",所呈现的"他者"诚然带有想象性色彩。进入新时空,人类学力图重构"他者"。经由记忆、想象与重构的结合,人类学创造了"他者"的形象。人类学与非洲的遭遇,正彰显了此种逻辑。
马燕坤李彦
关键词:记忆人类学
国家建设历程中民间社会文化秩序的生成——以滇东北鲁甸回族为例
<正>一、国家建构中文化推广元明清是中国封建社会后半期全国持续统一的时期。儒家文化贯通其始终并串连着社会中的人们。国家和社会精英依据儒家文化来创造公共秩序,并使民间社会分享到这一文化秩序。早在元代时,以儒家礼仪为主体的意...
马燕坤
文献传递
郑永年的知识想象观
2012年
2012年9月14日至9月15日在云南大学举行的“第三届西南论坛:GMS合作二十年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笔者有幸通过访谈当面聆听了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先生对“知识想象观”的论说。
马燕坤
关键词:知识GMS
中国人在非洲的生命财产安全探析被引量:1
2010年
在变化速度成指数级增长的今天,中国逐渐驶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车道,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日趋紧密。进入21世纪后,尤其是与非洲的交往日益成为全球化进程中的亮点,双方所形成的跨国性结构越来越成为塑造现代历史的动力。然而,在这一充满机遇的历史进程中,某些难以回避的问题却转换成双方关系发展的潜在威胁。中国人在非洲的生命财产安全就是典型。
马燕坤
关键词:中国人生命财产安全
话语建制与话语实践:人类学视野下国际社会对非洲的开发援助
2020年
非洲在摆脱殖民主义统治后,进入到国家建设和发展的进程中。但是,由于各种盘根错节因素,非洲却未能在自主进程中取得建设和发展成效。于是,国际社会针对非洲发起的开发援助便转换为名正言顺的内容,以致于一段时间里非洲大陆再次密集扎堆着一股不亚于历史上殖民主义势力的力量。以人类学的视角展开探索国际社会对非洲的开发援助,无疑能够解开各种话语与非洲社会之间的种种联系,以确定一种属于非洲的真正内在历史。而这一历史一旦得到确定,便会作为主导线索帮助非洲重振已经遭到剥蚀的本土机制。国际社会针对非洲而进行的话语建制及其实践,并非是科学分析的工具,而是试图将非洲人的政治态度争取过来的一种手段、策略、计谋或技术。未来的国际社会与非洲新关系的建构更是需要建制新方案,最终促使非洲能够真正融入到全球大家庭之中。
马燕坤杨惠
关键词:话语实践人类学国际社会开发援助
作为地域性表述的清真寺——以拖姑清真寺为个案被引量:2
2007年
回族清真寺作为从异域"移植"过来的文化载体,在中国本土化的过程中经过不断对话、调适、最终达到适应。经过对话—适应—再对话—新的适应的过程,以清真寺为中心的伊斯兰文化无疑将建构起属于自身的"地方性知识"。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不同力量的介入将成为以清真寺为中心的伊斯兰文化建构其地方性知识的机遇和挑战。
马燕坤
关键词:伊斯兰文化地方性知识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国新冠肺炎防治的大国角色转换被引量:4
2020年
面对新冠肺炎,中国不仅采取果断措施使得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而且还将自身的防治经验及医疗物资同世界分享,从而向世界彰显了中国在新冠肺炎防治上的方案、智慧及力量。这一切无疑既是中国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的体现,又是中国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路径的表达,更是当今国家国际职能需求变化需要产生新的国际价值观使然的结果。而在这一过程中,美国却在新冠肺炎防治上暴露出战略性失误及全球领导地位缺失的情形。相比之下,中国则因为在全球新冠肺炎防治上的积极主动作为而某种层面地达到大国角色转换及国际领袖地位奠定的效果。
马燕坤
内蒙古七十载成功经验,“一带一路”战略塑造美好未来
2017年
内蒙古自治区的版图像一匹奔腾的马,蒙古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内蒙古自治区七十年的发展也像风雨兼程的马,奔腾不息.1947年5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中,我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区一内蒙古自治区宣告成立.七十年筚路蓝缕,七十年风雨征程,一个繁荣昌盛、生机勃勃的现代化的内蒙古在祖国北疆巍然矗立,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肖金成马燕坤
关键词:民族自治区解放战争蒙古族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