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亮

作品数:36 被引量:144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河南省煤矿瓦斯与火灾防治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矿业工程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9篇瓦斯
  • 8篇
  • 5篇液压支架
  • 4篇渗透率
  • 4篇综采
  • 4篇综放
  • 4篇抽采
  • 3篇综采液压支架
  • 3篇钻孔
  • 3篇裂隙带
  • 3篇煤层
  • 3篇构造煤
  • 2篇单片
  • 2篇单片机
  • 2篇原煤
  • 2篇制样
  • 2篇升温速率
  • 2篇热模拟
  • 2篇自燃
  • 2篇综放面

机构

  • 23篇中国矿业大学...
  • 18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华北科技学院
  • 1篇煤炭科学研究...
  • 1篇国家安全生产...
  • 1篇平顶山天安煤...
  • 1篇潞安集团
  • 1篇煤炭科学技术...

作者

  • 36篇陈亮
  • 7篇路长
  • 7篇许小凯
  • 7篇余明高
  • 7篇林棉金
  • 6篇孟国营
  • 5篇汪爱明
  • 5篇吴兵
  • 5篇王子毅
  • 4篇程晓涵
  • 3篇张玉贵
  • 3篇贾海林
  • 3篇何俊
  • 3篇刘明举
  • 2篇孟召平
  • 1篇牛帅
  • 1篇于水军
  • 1篇李宁
  • 1篇刘贺
  • 1篇赵发军

传媒

  • 7篇煤炭技术
  • 4篇煤炭科学技术
  • 2篇煤田地质与勘...
  • 2篇煤炭工程
  • 2篇煤矿安全
  • 2篇河南理工大学...
  • 2篇中国安全生产...
  • 1篇中国煤炭
  • 1篇火灾科学
  • 1篇仪表技术与传...
  • 1篇煤炭学报
  • 1篇中国安全科学...
  • 1篇消防科学与技...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山西焦煤科技
  • 1篇能源技术与管...
  • 1篇采矿与安全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1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煤加水热化学还原反应体系H_2S成生实验模拟研究
2015年
为研究煤在加水热模拟条件下H2S气体的生成规律,采用自主设计的高温高压封闭反应装置,在高温、真空条件下对煤加水反应体系进行H2S气体成生实验模拟研究。使用Agilent7890B气相色谱对热模拟温度(250~550℃)内的气相产物取样分析。结果显示:在温度不超过300℃时,该阶段主要是发生物理脱吸附作用,且化学还原作用还较微弱,H2S气体生成量较少;在300~550℃,该阶段为煤中有机硫分解释放硫自由基的主要阶段,H2S气体生成量急剧攀升,在450℃达到最大值。总体来说,煤中有机硫分解释放的硫自由基量对H2S气体的生成量有重要的影响,硫自由基量越高,H2S的生成量就越大。
张剑辉刘明举邓奇根赵发军陈亮
关键词:H2S热模拟
广义有效应力在煤岩多相耦合渗流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5年
基于对多孔介质流-固耦合力学特征的分析,引出了广义有效应力原理,提出了广义有效应力系数α概念。认为广义有效应力是对煤储层多相耦合渗流力学作用的综合表征。储层多相耦合的宏观动力强度特征可以通过α来集中反映。讨论了煤岩渗透率动态预测的2种方法:数学模型法和直接拟合法。研究认为直接拟合法不必考虑储层内部的各种耦合机制,操作简单易行。总结出可通过拟合的渗透率一般方程求取α的3种方法:方程变形法、Cross--plotting法和微分法。经实例运用Cross--plotting法和微分法对α进行求取,并讨论煤岩的广义有效应力特征,证实了对α及广义有效应力原理理解的正确性,广义有效应力原理在评价煤储层固-流复杂耦合过程中准确预测渗透率变化。
许小凯陈亮张玉贵李红斌刘贺
关键词:广义有效应力渗透率
次高温高压煤变形产气装置及试验
2015年
为了研究次高温高压条件下、在变形作用过程中煤是否发生化学变化而产生气体以及产气机理和规律,研制了-种次高温高压煤变形产气试验装置,并对装置密封、气体观测收集等关键技术难点进行了分析.该试验装置主要由加载系统、密封反应釜系统、温控加热系统以及气体观测收集系统4 个部分组成.最大加载轴压为100 MPa,最高加热稳定温度200 ℃,试样尺寸为Φ50 mm×100 mm.该装置具有如下特点:气密性良好,并可长时间进行恒温恒压加载,最长可连续加载360 h;结构简单,易操作,成本低,系统可靠性高.试验初期,利用该装置对两种不同煤级煤进行轴压10~50 MPa,温度100 ℃和150℃的变形产气试验,得到不同温度、不同压力条件下煤的变形产气特征.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装置为煤变形产气的相关试验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何俊陈亮刘林兵
关键词:产气规律
一种扩孔封孔方法
本发明涉及瓦斯抽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扩孔封孔方法。该扩孔封孔方法包括:根据注浆段长度、钻孔直径设计扩孔参数;先施工抽采钻孔,然后在抽采钻孔的内部进行扩孔;安置封孔器,使扩孔段处于注浆段内,注浆封孔;待浆液凝固后,联...
孙小岩王公达程志恒陈亮李春元杨正凯马瑞欣王其仲王宏冰赵灿王兆会
文献传递
基于CAN总线及无线传感技术的液压支架压力监测系统被引量:10
2010年
工作面液压支架的支护问题一直是围绕煤矿生产安全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问题。论文介绍一种采用无线传感技术,将传感器采集到的信号通过无线模块发送给工作面检测分站,检测分站将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后通过CAN总线上传给顺槽通信总站,并由通信总站将数据通过以太网传至地面监测站的方案。该系统实现了对工作面支架压力信号的采集、处理、传输和分析及对其在工作面、巷道和井上监控室的全面监测。
陈亮孟国营牛一村王子毅
关键词:液压支架CAN总线无线传感
关于表面能在煤吸附性评价方面应用的探讨被引量:1
2015年
煤表面能是反映煤表面特性的重要热力学参数。常用的煤表面能求取方法是吸附法。对比前人研究成果,发现用该方法计算的表面能在描述煤吸附性时存在矛盾的结论。原因总结:用基于吸附实验的表面能计算结果来描述煤吸附性在逻辑上存在循环论证问题。认为用吸附法计算的表面能不可以用来反映煤的吸附性。为了避免循环论证问题,可以尝试用其它实验实测表面能,但实现难度大,可操作性不强。所以用表面能来解释煤对甲烷的吸附特征的意义不大。引入量子化学等学科,深入研究微观煤大分子结构与甲烷分子的相互作用,才是探索煤吸附甲烷本质的必经途径。
许小凯孟召平张玉贵陈亮丁九龙
关键词:甲烷LANGMUIR方程表面能
综放采空区千米钻孔与高位钻孔抽采方法对比分析及优化被引量:4
2015年
以余吾煤业N1102综放面为例,通过考察高位钻场与千米钻场两种抽采方法下瓦斯纯流量、瓦斯浓度、抽采总纯量与工作面累积日进尺的关系,得出千米钻场抽采纯量仅为高位钻场的一半,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打钻设备及封孔工艺、采用注水法结合UDEC数值模拟法准确确定裂隙带高度、在单个千米钻孔内开出多条分支、提高抽采负压等优化方法。
陈亮许小凯尚荣亚段本杰王吉生葛路军
关键词:采空区瓦斯抽采高位钻场裂隙带抽采效果
工作面前方煤体变形破坏和渗透率演化及其应用研究
目前,厚煤层开采的主要方法为综放采煤法,高瓦斯矿井综放工作面普遍存在瓦斯涌出量偏大的现象,不仅制约着工作面的高效生产,还给采煤工作面带来危险。一方面是因为煤层软煤较发育,煤体渗透率较低,瓦斯抽采效率较低;另一方面因为工作...
陈亮
关键词:孔隙结构弹塑性变形抽采钻孔
文献传递
煤的受热氧化及其对物理吸附氧气的影响被引量:10
2008年
为探讨煤在氧化后发生的性质变化,选取无烟煤和烟煤2种煤样,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加热.在每一次加热前后都测量煤样的质量,以及进行对氧气的物理吸附实验.结果显示,煤样的质量和对氧气的物理吸附量都呈现出随加热温度先增大,然后快速下降的特征.分析表明,煤样内部的氧化变化是导致其质量和吸附氧气量发生同步、一致变化的根本原因.在较低加热温度下,煤样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形成不稳定的中间产物使煤的质量增大,同时这些中间产物具有更强的氧气吸附能力.在更高加热温度下,煤样被深度氧化释放出气体产物导致质量下降,同时煤质变得酥松,内部分子间作用力减弱,对氧气的吸附能力也减弱.对煤各阶段氧化后性质的分析同相关文献的观测结果一致.
路长余明高陈亮林棉金
关键词:物理吸附
一种构造煤原煤制样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构造煤原煤制样装置,由半圆筒模具(1)、筛盘(2)、圆形支撑网(3)、夹持器(4)和挡板(5)组成;工作时,在井下选取长度略小于圆筒直径的构造煤块(7),并对其外形尺寸观测并记录保存。然后,将构造煤块...
陈亮吴兵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