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曼

作品数:18 被引量:114H指数:8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八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0篇精神分裂症
  • 10篇分裂症
  • 4篇谱系
  • 4篇谱系障碍
  • 4篇齐拉西酮
  • 4篇精神分裂症患...
  • 4篇孤独症
  • 4篇孤独症谱系
  • 4篇孤独症谱系障...
  • 3篇首发
  • 3篇首发精神分裂...
  • 3篇利培酮
  • 3篇疗效
  • 3篇假说
  • 2篇血清
  • 2篇遗传学
  • 2篇阴性
  • 2篇阴性症状
  • 2篇症状
  • 2篇神经发育

机构

  • 18篇石家庄市第八...
  • 2篇北京大学第六...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18篇薛曼
  • 17篇李素水
  • 16篇孙志刚
  • 8篇王斌
  • 7篇郭年春
  • 6篇张红梅
  • 5篇宋丽华
  • 2篇宋雯
  • 2篇李军涛
  • 2篇宋丽华
  • 1篇王立峰
  • 1篇王学义
  • 1篇贾美香
  • 1篇范彦蓉
  • 1篇姚贵忠
  • 1篇程嘉
  • 1篇李培英
  • 1篇张翠芳
  • 1篇王灵君
  • 1篇王霞

传媒

  • 8篇中国健康心理...
  • 4篇神经疾病与精...
  • 2篇中华精神科杂...
  • 2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精神医学杂志

年份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HANK家族与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关系研究进展
2016年
本文综述了SHANK家族与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关系,主要是SHANK家族突变基因对突触功能的影响,尤其对兴奋性突触功能的影响。
孙志刚李素水薛曼赵瑞申
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
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遗传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22年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发育障碍,童年早期起病,主要临床特点为社会交往障碍、刻板重复行为和兴趣范围狭窄。其病因学极其复杂,为一组多基因疾病,是遗传因素、表观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中将围绕孤独症谱系障碍遗传病因学方面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研究进行综述。
张红梅薛曼王斌张翠芳李素水
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病因学遗传学机制
微小RNA与儿童神经精神障碍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微小RNA是一组短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分子,具有调控基因表达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增殖、分化、突触形成、突触可塑性和细胞凋亡有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证实不同脑区的微小RNA表达模式改变可能参与了孤独症谱系障碍等儿童神经精神障碍的发生和发展,微小RNA有望成为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标记物和研制新药的靶目标。
张红梅贾美香李素水薛曼孙志刚
关键词:微小RNA生物学标记物神经发育障碍
同源性磷酸酶张力蛋白与孤独症谱系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
2016年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 ASDs)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发育障碍,主要临床特征为社会互动、交流和行为异常,童年早期起病,患病率约为1%,常伴有智力残疾和共病问题,预后很差,给患者和家庭造成严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王霞孙志刚宋雯郭年春薛曼李素水
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
心理干预改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疗效。方法:选取98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应用常规治疗加心理干预的方法,对照组仅常规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抑郁症状进行评定,对比疗效。结果:两组干预后的HAMD评分均降低,组间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7,P〈0.01);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33,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的抑郁症状,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肖庆国宋丽华薛曼王立峰孙志刚李素水齐秀芳赵瑞申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抑郁心理干预
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L-2、IL-4、IL-6、IL-10和IL-17A的水平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未服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 2,IL-2)、IL-4、IL-6、IL-10和IL-17A水平以及和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精神科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8例为研究对象,以我院的健康医护人员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各IL浓度,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症状的严重性。结果:研究组的血清IL-6水平为(25.03±11.23)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02±9.4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3,P<0.05);其余各血清IL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IL-6水平与PANSS总分呈正相关,主要与阴性症状和一般病理学症状有关(r=0.470,0.343,0.335;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起病的早期阶段机体存在炎性反应活化状态,血清IL-6水平有望成为早期诊断精神分裂症的外周免疫标记物。
孙志刚李素水范彦蓉薛曼王斌郭年春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阳性症状阴性症状
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干扰素-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干扰素-γ(INF-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与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石家庄市第八医院精神科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8例为研究对象,以我院的健康医护人员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INF-γ和TNF-α浓度,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症状的严重性。结果研究组血清IFN-γ和TNF—Q浓度分别为(288.36-4-97.84)pg/ml、(8.59±3.35)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5.81zt:76.95)pg/ml、(5.93±2.96)pg/ml(t=2.869、3.420,P均〈0.05);血清IFN-γ和TNF-α水平与PANSS总分呈正相关,主要与阴性症状相关(P〈O.05)。结论精神分裂症发病后的早期阶段机体存在炎性活化状态,炎性反应过程可能影响急性期的阴性症状。
孙志刚李素水宋丽华薛曼王斌郭年春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Α阴性症状
齐拉西酮治疗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17
2013年
目的比较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97例13~18岁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齐拉西酮组49例与利培酮组48例治疗,疗程均为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药物的有效性;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血清泌乳素、糖代谢、脂代谢等测查数据评估药物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齐拉西酮组有效率85.7%,利培酮组有效率87.5%,两组PAN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t=8.69,9.82;P<0.001),且两组间PANSS减分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0.580,P>0.05)。齐拉西酮组未发现月经紊乱及体重增加;利培酮组发现11例月经紊乱(χ2=12.67,P=0.0001),8例体重增加(χ2=8.71,P<0.005),显著高于齐拉西酮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齐拉西酮组明显少于利培酮组(χ2=4.62,P<0.05)。结论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均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但齐拉西酮的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
孙志刚李素水宋丽华安荣利李军涛郭年春王斌薛曼
关键词:齐拉西酮利培酮临床疗效安全性
计算机认知训练对严重精神障碍暴力行为的干预进展被引量:2
2022年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时常发生暴力行为,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均造成严重后果。研究报道增加患者暴力行为的风险因素有智力受损、认知和社会认知缺陷、技能缺陷和物质滥用等,其中认知功能缺陷最受关注。本文主要综述认知训练和社会认知训练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暴力行为的干预效果。
薛曼孙志刚郭年春李素水
关键词:严重精神障碍暴力行为干预效果
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炎性理论和神经免疫学标记物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17年
精神分裂症生物学机制十分复杂,涉及免疫、代谢和内分泌等多系统,由于缺乏生物学标记物,诊断和疗效评定依然基于临床问卷。十几年来,病理学研究多集中在多巴胺能和谷氨酸能神经传递,抗精神病药也主要通过缓解神经递质不平衡起作用,部分患者虽经标准化治疗但疗效仍不理想。精神分裂症和炎性病变之间的关系早已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研究,也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神经免疫学标记物,现综述如下。
李素水孙志刚薛曼张红梅赵瑞申
关键词:生物学标记物神经免疫学精神分裂症炎性病变疗效评定生物学机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