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紫竹

作品数:17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3篇东海原甲藻
  • 3篇原甲藻
  • 3篇甲藻
  • 3篇海冰
  • 2篇米氏凯伦藻
  • 2篇跟踪器
  • 2篇光照
  • 1篇端头
  • 1篇养殖
  • 1篇养殖业
  • 1篇遥感
  • 1篇遥感技术
  • 1篇溢油
  • 1篇溢油风险
  • 1篇营养化
  • 1篇营养盐
  • 1篇载力
  • 1篇指示灯
  • 1篇实时监测
  • 1篇实时监测系统

机构

  • 14篇国家海洋环境...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国家海洋局
  • 2篇浙江省海洋监...
  • 1篇北海道大学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自然资源部第...
  • 1篇自然资源部海...

作者

  • 14篇王紫竹
  • 4篇袁帅
  • 3篇刘永健
  • 3篇陈元
  • 3篇赵建华
  • 3篇文世勇
  • 2篇于大涛
  • 2篇张丰收
  • 2篇崔雷
  • 2篇李飞
  • 2篇宋琍琍
  • 2篇许妍
  • 2篇姜恒志
  • 2篇许宁
  • 2篇杨永俊
  • 2篇兰冬东
  • 2篇李冕
  • 2篇梁斌
  • 2篇王平
  • 2篇高范

传媒

  • 4篇海洋开发与管...
  • 2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冰川冻土
  • 1篇灾害学
  • 1篇渔业信息与战...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连海洋资源承载力评估与对策建议被引量:2
2015年
近年来,大连市海洋资源在承载着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巨大的开发压力。伴随着海洋开发力度不断加大,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部分区域海洋资源负荷已经处于超载、过载状态,严重制约海洋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文章在全面分析大连市海洋资源现状及承载力的基础上,提出保障大连市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更好地指导大连市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兰冬东王紫竹宫云飞李冕许妍马明辉梁斌
关键词:海洋资源承载力
旅顺口区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分析与思考被引量:5
2016年
旅顺口区位于辽东半岛的最南端,海洋生态环境独特,海洋资源丰富。旅顺口区多年来坚持不懈地开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工作,积极推进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于2015年12月25日被国家海洋局批准成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文章对旅顺口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进行SWOT分析,得出新形势下旅顺口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进而提出发展思路与对策,从而全面促进示范区建设。
于大涛王紫竹高范崔雷姜恒志
关键词:SWOT分析
不同光照条件下米氏凯伦藻和东海原甲藻生长的温度生态幅被引量:5
2018年
米氏凯伦藻和东海原甲藻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赤潮的主要优势种。为定量获取米氏凯伦藻和东海原甲藻生长的温度生态幅,根据3个光照水平(28.32,75.06,111.66μmol m^(-2)s^(-1))条件下4个温度水平(18,22,25,28℃)对米氏凯伦藻和东海原甲藻生长特性的室内培养实验结果,并结合Shelford耐受性定律建立了基于温度的米氏凯伦藻和东海原甲藻比生长率的耐受性模型,最后根据前期的研究成果分别获取了米氏凯伦藻和东海原甲藻生长的最适温度、适温范围及耐受温度范围。结果表明,无论是米氏凯伦藻还是东海原甲藻,在相同培养光照条件下,在设定的温度水平范围内,分别存在一个适宜米氏凯伦藻和东海原甲藻的最适生长温度T_(opt),且当T≤T_(opt)时,米氏凯伦藻和东海原甲藻细胞密度和比生长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而当T≥T_(opt)时,米氏凯伦藻和东海原甲藻细胞密度和比生长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减小。随着培养光照强度的升高,米氏凯伦藻和东海原甲藻细胞密度和比生长率均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建立的藻类生长温度耐受性模型与谢尔福德耐受定律较为吻合,定量获取米氏凯伦藻在3个光照水平(28.32,75.06,111.66μmol m^(-2)s^(-1))下的最适生长温度分别为22.48,22.37,22.33℃;适温范围分别为17.93—27.03,17.82—26.92,17.78—26.88℃;耐受温度范围分别为13.38—31.58,13.27—31.47,13.23—31.43℃;东海原甲藻在3个光照水平(28.32,75.06,111.66μmol m^(-2)s^(-1))下的最适生长温度分别为22.10,21.99,21.93℃;适温范围分别为17.59—26.61,17.48—26.5,17.42—26.44℃;耐受温度范围分别为13.08—31.12,12.97—31.01,12.91—30.95℃。
文世勇刘希真王紫竹余骏张丰收刘永健宋琍琍
关键词:米氏凯伦藻东海原甲藻
基于SST的东海原甲藻比生长率时空分布规律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以东海近岸海域为研究区,结合2005年-2016年月均海水温度卫星遥感产品,根据比生长率的温度响应关系,模拟了东海原甲藻比生长率的时空分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东海原甲藻比生长率的月际变化、年际变化,并与赤潮发生频次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东海原甲藻在每年4月-6月间的比生长率较高,相应的赤潮高发时段也出现在该时段;其中,5月份东海原甲藻赤潮发生频次约占全年的69%,这与藻种比生长率月际变化有较好的一致性;赤潮一般发生在月度增温阶段,且赤潮发生频次与增温幅度呈正相关;此外,赤潮发生频次与比生长率年际变化趋势总体有一定相关性,但个别年份有所出入。本文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定量开展海洋生态系统评价技术,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提供参考。
陈艳拢陈艳拢宋琍琍许苏清万剑华刘希真赵建华
关键词:SST东海原甲藻比生长率赤潮
海冰跟踪器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海冰跟踪器。;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跟踪定位海冰的移动轨迹。;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体图。
宋丽娜陈元许宁袁帅王紫竹
辽宁海水养殖业发展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被引量:2
2015年
辽宁海水养殖业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推进,多元用海矛盾问题凸显,养殖空间萎缩,受技术、管理等因素制约海域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养殖生产方式传统粗放,近岸环境监控压力增大,水产品质量存在安全隐患。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合理规划布局,优化海域空间资源配置,加强技术创新,改变传统生产方式,提高病害防控能力,保护海域生态环境,提高养殖产品质量。
赵万里王紫竹
关键词: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海洋溢油风险分区防范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随着海洋经济的迅猛发展,突发性的海洋溢油污染事故日趋频繁,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科学合理的风险防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小溢油污染事故的风险以及造成的损失。在介绍海洋溢油风险系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海洋溢油风险的防范体系。文章以大连市近岸海域为例,开展海洋溢油风险分区,在分区的基础上提出不同分区的溢油风险防范对策,尽可能地降低风险以及造成的损失。
兰冬东隋伟娜王紫竹梁斌许妍李冕马明辉
关键词:溢油风险
基于GPS的海冰实时监测系统及其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海冰是高纬度海区特有的海洋现象。运动的海冰具有巨大的能量,对冰区的石油平台、港口堤坝、船只等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实时获取准确的海冰运动信息对于海冰灾害的防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海冰为一年海冰,冰体较薄,用于极地的海冰跟踪设备并不适用于我国北方海域。设计并提出了一种基于GPS的海冰定位跟踪系统,系统包含冰上定位发射和接收两个部分。冰上部分质量较轻且外形增加了防滑设计,接收端接收到数据后自动入库,并与地图匹配显示。监测系统于2015-2016年冬季在辽东湾海域进行了应用测试,应用试验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进行海冰定位与跟踪,定位误差在5 m以内,运行时间较久,较适用于我国薄冰海域。
宋丽娜史文奇史文奇王紫竹袁帅袁帅王平杨永俊
关键词:海冰
面向核电冷源安全的雷达海冰监测系统设计
2021年
随着我国首座冰区核电站——红沿河核电站的建成,冰区核电的冷源安全保障技术受到管理者和有关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根据核电站冬季冰期海水利用工程安全保障的监测需求,分析了雷达在取水口近岸海域监测浮冰的优势,并以雷达技术为核心设计了面向冰区核电站的雷达海冰监测系统,介绍了系统在红沿河核电站中的应用。系统实时提供的海冰信息,可为有关部门采取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提供依据。
宋丽娜王紫竹王紫竹杨永俊杨永俊王平
关键词:雷达技术核电
米氏凯伦藻和东海原甲藻生长的光照强度生态幅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藻类生长的光照生态辐是指在一定光照强度范围内藻类能生长和繁殖的水平范围,由藻类生长的最适光照强度、光照强度适宜生长范围和光照强度耐受限度构成。为了定量获取藻类生长的光照生态幅,在室内培养条件下,分别研究了三个温度(18、22、25℃)条件下六个不同光照强度[28.32、55.15、75.06、96.59、111.66和135.75μmol/(m^2·s)]对米氏凯伦藻和东海原甲藻细胞数和最大比生长率的影响,依据Shelford耐受性定律建立了米氏凯伦藻和东海原甲藻的光照耐受性模型,并得到了藻类生长的最适光强、光强适宜生长范围和光强耐受限度的定量表达。结果表明:无论是米氏凯伦藻还是东海原甲藻,在同一温度条件下,在实验设定的光照强度水平范围内,均分别存在一个适宜藻类生长的最适光强Iopt,且当光强I≤Iopt时,藻类细胞密度和比生长率均随着光强的升高而显著增大;而当I≥Iopt时,藻类细胞密度和比生长率随着光强的升高而显著减小。此外,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藻类细胞密度和比生长率均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建立的藻类生长光照耐受性模型与Shelford耐受定律较为吻合,并定量得到了米氏凯伦藻在18、22、25℃下的最适生长光强分别为81.48、80.15、79.27μmol/(m^2·s);光强适宜生长范围分别为33.11-162.96、32.57-160.3、32.03-158.54μmol/(m^2·s);东海原甲藻在18、22、25℃下的最适生长光强分别为79.39、78.19、76.69μmol/(m^2·s);光强适宜生长范围分别为31.89-158.78、31.77-156.38、31.18-153.38μmol/(m^2·s)。
文世勇林雨霏王紫竹孙田力李飞李飞刘永健刘永健
关键词:米氏凯伦藻东海原甲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