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雪平

作品数:32 被引量:132H指数:7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河北省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血管
  • 11篇下肢
  • 10篇动脉
  • 10篇腔内
  • 9篇成形术
  • 8篇血管腔
  • 8篇血管腔内
  • 8篇管腔
  • 6篇性疾病
  • 5篇动脉闭塞
  • 5篇血管腔内成形...
  • 5篇腔内成形
  • 5篇腔内成形术
  • 5篇闭塞症
  • 4篇动脉硬化
  • 4篇血栓
  • 4篇血栓形成
  • 4篇深静脉
  • 4篇深静脉血栓
  • 4篇深静脉血栓形...

机构

  • 31篇石家庄市第一...
  • 4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石家庄市第三...
  • 1篇北京大学
  • 1篇石家庄市中心...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作者

  • 31篇王雪平
  • 20篇罗玉贤
  • 16篇胡雅萍
  • 11篇王晶莹
  • 6篇马亮亮
  • 5篇戴光耀
  • 4篇谢绍建
  • 4篇王志波
  • 3篇张峰
  • 3篇李锰
  • 3篇张杰
  • 2篇谷建斌
  • 2篇王伟超
  • 2篇张景承
  • 2篇张洁
  • 2篇王虹
  • 2篇张国欣
  • 2篇张红涛
  • 2篇肖国伟
  • 2篇冯素敏

传媒

  • 9篇河北医药
  • 4篇山东医药
  • 3篇中国综合临床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临床荟萃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药业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医药...
  • 1篇护理实践与研...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医药杂...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RAIL受体DR4、DR5、DcR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导配体(TRAIL)受体DR4、DR5、DcR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为TRAIL的抗肿瘤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5例结肠癌和14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DR4、DR5、DcR1表达水平。结果 35例结肠癌组织中DR5的阳性表达率为27/35(77.14%),DR4的阳性表达率为19/35(54.28%),均明显高于正常结肠黏膜组织4/14(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R5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DR4(P<0.05)。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DcR1的阳性表达率为100%,明显高于结肠癌13/35(3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中DR4、DR5的高表达使TRAIL用于结肠癌的治疗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DR5可能在TRAIL诱导的凋亡通路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结肠癌中DcR1的表达可能导致TRAIL诱导的凋亡耐受。
王雪平罗玉贤马亮亮顾福杭赫建平陈娟
关键词:DR4DR5DCR1结肠癌免疫组织化学法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被引量:35
2007年
目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9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骨科相关性疾病、剖宫产术、胸腹大手术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应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及致残率。
胡雅萍罗玉贤顾福杭王雪平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干预
酮咯酸氨丁三醇用于肛瘘术后镇痛对患者不同状态疼痛评分、PCA按压次数和BCS评分的影响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探讨酮咯酸氨丁三醇用于肛瘘术后镇痛对患者不同状态疼痛评分、PCA按压次数、BC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进行择期肛瘘切除术的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曲马多组和酮咯酸氨丁三醇组,每组40例。2组均在术毕患者清醒后采用自控镇痛泵,曲马多组泵内应用曲马多15 mg/kg,酮咯酸氨丁三醇组泵内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4 mg/kg,均采用100 ml 0.9%氯化钠溶液进行稀释,泵注速度2.0 ml/h,单次追加量为0.5 ml,锁定时间15 min。观察启动PCIA泵即刻(T0)、1 h(T1)、4 h(T2)、8 h(T3)、12(T4)、24 h(T5)、36 h(T6)、48 h(T7)患者在静息状态、活动状态(变换体位、躯体活动等)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观察患者4、8、12、24、48 h的BCS评分。观察术后患者按压自控镇痛泵的次数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曲马多组静息状态下T0 VAS评分高于T3~T7,T1高于T3~T6,T2高于T3~T7,T5低于T6、T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状态时T3~T7 VAS评分低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酮咯酸氨丁三醇组静息状态下T0 VAS评分高于T2~T7,T1时高于T3~T7,T2高于T3~T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状态下T0高于T1,T3~T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酮咯酸氨丁三醇组活动状态下T3~T5 VAS评分低于曲马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曲马多组48 h BCS评分显著高于4、8、1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酮咯酸氨丁三醇组不同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酮咯酸氨丁三醇组4、8、12 h BCS评分显著高于曲马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48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酮咯酸氨丁三醇组PCA按压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曲马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瘘患者术后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尤其对活动状态的镇痛效果较为明显,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
戴光耀王雪平刘海霞张杰
关键词:肛瘘酮咯酸氨丁三醇疼痛
集束化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血管腔内治疗的护理效果评价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评价集束化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血管腔内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到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114例,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给予所有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行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2组患者干预后疗效进行比较,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价护理效果,观察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情绪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疗效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84.2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饮食管理、服药情况、情绪控制、锻炼情况以及疾病认识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43.12±10.76)分和SAS评分(42.15±9.98)分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足患者血管腔内治疗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及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王虹牛丽霞陈体新刘静刘艳辉王伟超张洁胡雅萍王雪平
关键词:集束化干预糖尿病足护理效果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PTA对下肢缺血性疾病治疗的临床研究
罗玉贤胡雅萍顾福杭王雪平吕英璞李献军沈书斌于颖剑孙卫海张红涛王晶莹肖国伟苏静
该课题首次创新性的采用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肝素注射疗法等治疗性血管生成手段,同时联合血管腔内成形术,结合围手术期功能锻炼,很好的解决了腘动脉以远小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治疗难题,使患者的保肢率得到明显提升;首次采用粒细胞...
关键词:
关键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腔内技术治疗下肢中小动脉闭塞症
罗玉贤冯素敏李丽宏刘军立顾福杭王雪平胡雅萍
课题研究采用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同时结合普通肝素注射疗法及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辅以围手术期功能锻炼及术后穴位推拿,综合治疗严重下肢缺血性疾病,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介入或搭桥手术,很好的解决了动脉以远小动脉闭塞性疾病的...
关键词:
关键词:动脉闭塞症穴位推拿
血管腔内成形术联合肝素注射疗法治疗严重糖尿病足(附105例报告)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血管腔内成形术联合肝素注射对严重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对105例(146条肢体)糖尿病足患者行闭塞动脉经皮血管腔内长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肝素注射疗法。结果全组无死亡,即时成功98例(132条肢体),失败7例(8条肢体),即时手术成功率为93.33%。术后再阻塞6例(6条肢体),均行二次扩张再通。结论腘以下动脉腔内长球囊扩张成形术是一种有效的救肢方法,具有微创、安全、并发症少、可重复扩张等优点。
顾福杭罗玉贤王雪平胡雅萍赫建平张红涛王晶莹
关键词:糖尿病足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腔内成形术
肛瘘患者术后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镇痛对疼痛、生命体征和Ramsay评分的影响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讨肛瘘患者术后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镇痛对疼痛、生命体征和Ramsay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4月进行择期肛瘘切除术的患者80例,根据镇痛方法分为曲马多组和酮咯酸氨丁三醇组,每组40例。两组均在术毕患者清醒后采用自控镇痛泵,曲马多组泵内应用曲马多,酮咯酸氨丁三醇组泵内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根据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观察启动自控镇痛泵即刻(T0)、1 h(T1)、4 h(T2)、8 h(T3)、12(T4)、24 h(T5)、36 h(T6)、48 h(T7)疼痛强度、疼痛强度差、疼痛缓解度的变化;观察患者自控镇痛后6、12、24、36 h脉搏氧饱和度、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变化及T1~T7时Ramsay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中和重度疼痛患者T1~T7时VAS评分均低于T0(P<0.05)。两组重度疼痛患者T1~T7时VAS评分、疼痛强度差和疼痛缓解度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酮咯酸氨丁三醇组重度疼痛患者VAS评分高于曲马多组(P<0.05)。两组自控镇痛后36 h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高于6 h(P<0.05)。两组T6和T7时Ramsay评分均低于T1~T5(P<0.05),酮咯酸氨丁三醇组T7时Ramsay评分低于曲马多组(P<0.05)。结论肛瘘患者术后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同时对心率、平均动脉压、脉搏氧饱和度无显著影响,有利于患者恢复和配合临床诊疗。
戴光耀王雪平刘海霞张杰
关键词:肛瘘疼痛酮咯酸氨丁三醇镇痛
支架介入技术治疗主髂动脉闭塞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观察支架介入技术对主髂动脉闭塞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012年1月-2015年12月间我院收治且病历资料完整的64例主髂动脉闭塞患者进行回顾分析,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介入组及手术组,介入组患者采用腔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手术组患者采用双股动脉旁路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及血管再通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ABI指数较治疗前提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AB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术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低于手术组(P均<0.05)。结论支架介入技术治疗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疗效确切,且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应优先选用。
王雪平马亮亮赫建平陈军辉罗玉贤
关键词:支架介入治疗血管再通
治疗性血管生成联合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严重下肢缺血性疾病
2010年
目的探讨治疗性血管生成联合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严重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确诊的严重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8例和糖尿病足患者70例,应用肝素3000U,静脉注射,1次/d,连用14d。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300μg肌内注射,2次/d。第3天时采集和分离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s),配成单个核细胞混悬液,同时行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并通过导管于缺血部位动脉腔内注入PBMNCs。整个围手术期行功能锻炼。结果全组无死亡,血管腔内成形术即时成功126例,失败12例,即时技术成功率91.30%。术后患肢冷感、间歇性跛行等临床症状不同程度好转。跛行距离由入院时的(24±15)m逐渐提高到12个月时的(642±224)m,表现为持续延长(P<0.01)。溃疡于术后1~3个月逐渐愈合。踝肱指数(ABI)短期明显提升,由入院时的0.60±0.07提高到1个月的0.84±0.11(P<0.01),12个月时略有下降,为0.70±0.07(P<0.05),但仍高于入院时的水平。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治疗性血管生成联合血管腔内成形术,结合围手术期功能锻炼,对严重下肢缺血性疾病是一种有效的救治方法,具有微创、安全、并发症少、可重复等优点,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胡雅萍王晶莹罗玉贤顾福杭王雪平张洪涛肖国伟王志波谢绍建
关键词:治疗性血管生成血管腔内成形术自体肝素严重下肢缺血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