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燕军

作品数:14 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病毒
  • 9篇肝炎
  • 8篇乙型
  • 8篇乙型肝炎
  • 5篇乙型肝炎病毒
  • 5篇肝炎病毒
  • 4篇输血传播
  • 4篇输血传播病毒
  • 4篇传播病毒
  • 3篇血清
  • 3篇组织嗜性
  • 3篇基因
  • 3篇恒河猴
  • 3篇干扰素
  • 3篇IFN-Γ
  • 2篇乙型肝炎患者
  • 2篇突变株
  • 2篇慢性
  • 2篇慢性乙型
  • 2篇慢性乙型肝炎

机构

  • 1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成都军区昆明...
  • 1篇解放军第59...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作者

  • 14篇骆抗先
  • 14篇王燕军
  • 7篇章廉
  • 5篇梁蔚芳
  • 4篇文维群
  • 4篇肖红
  • 4篇杨守昌
  • 3篇胡章勇
  • 3篇钱毅
  • 3篇张明霞
  • 2篇黄耀芳
  • 2篇侯金林
  • 2篇胡俊
  • 2篇郭亚兵
  • 2篇杨洁
  • 1篇刘定立
  • 1篇梁炽森
  • 1篇林裕龙
  • 1篇祁学忠
  • 1篇张建树

传媒

  • 5篇第一军医大学...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上海免疫学杂...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Chines...

年份

  • 5篇2002
  • 6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7
  • 1篇199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多重PCR法对广东地区HBV进行基因型(A-F)分型被引量:25
2002年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A-F)多重PCR分型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广东地区HBV PCR阳性血清进行分型。方法将GenBank中114例HBV 全序列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每种基因型相对于其他五种基因型的独特序列,并根据这些独特序列设计出六对分别针对A-F基因型的特异引物。利用这六对引物建立HBV的多重PCR分型法。结果多重PCR与以前用PCR-限制温度长度多态型分析法的分型结果一致。对广州周边地区HBV携带者的初步分型结果显示,主要为B型和C型,分别占45.00%和38.75%,另外还有16.25%的D型。结论用多重PCR分型法准确易行,灵敏性高,便于推广应用。
杨洁戴琳郭亚兵杨守昌王燕军骆抗先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多重聚合酶链反应
Light Cycler实时监测PCR定量分析血清HBV DNA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检验LightCycler实时监测PCR(real timedetectionPCR ,RTD PCR)对血清中HBVDNA定量检测的灵敏性和可重复性 ,探讨HBV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定量的关系。方法 HBV定量按深圳匹基公司乙肝PCR荧光检测试剂盒使用说明 ,对乙肝标志物已明确的 773例血清中HBVDNA定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实时监测PCR对血清中HBVDNA定量检测的灵敏性高 ,可检测低至 1 0 0 0拷贝 /ml血清 ;可重复性好 ,批间误差 <2 0 % ;各种标志物类型的血清HBVDNA含量分布情况表明 ,HBV血清标志物中HBeAg与HBVDNA含量有明显的关系 ,一般HBeAg阳性血清HBVDNA含量较高 ,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例外。结论 LightCycler实时监测PCR对血清中HBVDNA定量检测灵敏性高可重复性好 ;仅根据HBV血清标志物往往不能确定乙肝患者HBVDNA复制水平的高低 ,HBVDNA定量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杨洁关宇王燕军杨守昌侯金林骆抗先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链反应荧光定量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的IFN-γ和IL-10生成量及其与若干临床指标的关系
2001年
本文通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 (CHB )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培养上清中IFN γ、IL 10含量 ,以探讨病毒定量、肝脏炎症病变程度及是否存在HBeAg等因素与细胞因子生成量之间的关系。取CHB患者和健康对照者PBMC ,分别加入特异性刺激剂rHBcAg和非特异刺激剂PHA ,培养 72h后收集上清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IL 10和IFN γ。结果表明rHBcAg刺激CHB患者生成的IFN γ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IL 10较正常对照组高 (P <0 0 1)。病毒量明显影响IFN γ和IL 10的产生 ,IL 10的生成在高病毒量组较高 ,而IFN γ与此相反。按肝脏炎症活动程度分组发现 ,G4、G3组IL 10明显低于G1、G2组 ,但rHBcAg刺激产生的IFN γ在各组间无明显差异。HBeAg ( + )组较HBeAg ( )组生成的IL 10高 ,而IFN γ低。高病毒量、HBeAg抑制CHB患者IFN γ生成 ,而IL 10的生成相对增加 ,肝功能损害程度与IL 10明显负相关。
胡章勇章廉张明霞文维群钱毅王燕军骆抗先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IL-10IFN-ΓPBMC肝功能损害
干扰素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TL活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检测干扰素治疗过程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细胞毒T淋巴细胞(CIL)活性的变化。方法:选择行干扰素治疗的 HLA-A2“慢性乙肝患者19例,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一部分用rHBcAg刺激培养72h后测其上清中IFN-γ含量;另一部分以HBcAg18-27合成多肽、rHBcAg、rIL-2及经丝裂霉素处理的饲养细胞共同诱导CTL前体扩增,以转染HBV DNA的HepG2细胞(2.2.15细胞)作靶细胞,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其特异性细胞毒活性,未转染 HBV DNA的 HepG2细胞检测其非特异杀伤活性。结果:在干扰素治疗完全应答组,针对2.2.15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及PBMC培养上清IFN-γ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而部分应答或无应答组差异不明显。无论干扰素-α治疗应答与否,治疗前后对HepG2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差异不显著。结论:对干扰素治疗完全应答的慢性乙肝患者CTL活性增强。
胡章勇章廉文维群张明霞王燕军钱毅骆抗先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CTL干扰素ΑIFN-Γ
脂质体干扰素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效应被引量:6
1997年
本文采用2.2.15细胞进行脂质体干扰素与干扰素(IFN)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实验,用ELISA法测HBeAg,用反向血凝法及ELISA法测HBsAg,用斑点杂交法测HBV DNA,结果证实,脂质体IFN体外对HBeAg的抑制率较IFN高,能较好地抑制HBV DNA,但与IFN一样,对HBsAg无抑制作用。
黄耀芳章廉胡俊王燕军骆抗先
关键词:干扰素乙型肝炎病毒药物疗法
11株经输血传播病毒(TTV)基因型分析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对11株经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 virus,TTV)进行基因型分析。方法 用巢式PCR扩增不同地区不明病因的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和自然健康人群TTV DNA片段,并对此巢式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分析和同源性比较。结果 11例标本的222bp(引物序列除外)的TTV DNA同源性比较结果为:武汉WH1、WH2、WH3 3个患者血清中TTV DNA序列与N22同源性分别为97.0%、97.0%和98.0%;广州GZ1、GZ2、GZ3 3患者血清中TTV DNA序列与N22同源性分别为98.0%、95.0%和95.0%;山东SD2、SD3 TTV DNA序列与N22同源性分别为94、6%和95.5%;广州GZ4、山东SD1,新疆XJ1患者TTV DNA序列与TX011同源性分别为98.0%、98.0%和95.0%。结论 根据Okamoto的分类方法,这11株TTV可属于两个亚型,即基因1型的a和b亚型。
肖红梁蔚芳王燕军张建树骆抗先
关键词:经输血传播病毒基因型
乙型肝炎病毒adr型全基因组C区突变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活性检测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构建乙型肝炎病毒(HBV)全基因组C区L97和V60突变质粒,并检测其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定点突变技术将HBVadr1.2拷贝基因组质粒p3.8Ⅱ进行C区点突变,构建L97和V60两个突变株。质粒经脂质体介导转染HepG2细胞,Southern杂交分析细胞内HBVDNA复制,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HBsAg和HBeAg。结果测序结果表明所构建的突变质粒p3.8L97和p3.8V60分别为nt2189A→C和nt2086C→G,突变质粒均可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和表达。结论所构建HBV(adr型)全基因组C区L97和V60突变质粒具有生物活性。
陈伟红林裕龙王燕军骆抗先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突变基因表达生物学活性
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分泌IFN-γ和IL-10的影响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 动态观察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中对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中IFN-γ、IL-10的影响。 方法 选取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CHB患者26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3、6、9个月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在rHBcAg刺激下培养72 h, ELISA法检测上清中IFN-γ、IL-10含量。结果 未经治疗的CHB患者IL-1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FN-γ生成量无显著差异(P>0.05)。拉米夫定治疗后各时间点,IFN-γ量较正常对照组和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而IL-10量减少,在治疗后第1、9月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完全应答组和部分应答组IFN-γ生成量均较治疗前高(P<0.05),而IL-10的生成量仅在完全应答组降低明显(P<0.05)。 结论 对拉米夫定治疗发生完全应答的CHB患者,其Th1细胞应答增强,Th2细胞应答减弱。
胡章勇章廉文维群王燕军张明霞钱毅骆抗先
关键词:拉米夫定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10PBMC
TT病毒在恒河猴实验感染的组织嗜性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了解TT病毒 (TTV)的组织嗜性。方法 从 5只实验感染病毒的恒河猴各组织中抽提DNA ,分别用病毒双链探针或单链负义探针 ,与吸附在纤维膜上的组织DNA进行斑点杂交。结果 双链探针与肝、骨髓、脾、胃、小肠、血清和大肠杂交阳性 ,表明这些组织中都有TT病毒的存在。单链负义探针与各组织杂交 ,仅肝、骨髓和小肠为阳性 ,提示可能存在作为病毒复制中间体的正义单链DNA。结论 肝、骨髓和小肠可能是病毒的复制场所 ,故TT病毒可能具嗜肝性 。
肖红祁学忠文维群王燕军梁蔚芳骆抗先
关键词:TT病毒恒河猴组织嗜性输血传播病毒
云南某自然村新型DNA病毒──TTV感染调查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了解我国自然人群中新型DNA病毒-输血传播病毒(TTV)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法 (nPCR)检测云南某自然村的 179位村民血清及粪便 TTV DNA,并对检测结果及调查情况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自然人 群中 TTV感染率约 10.6%,感染者血清 ALT正常,不同性别、年龄及民族的 TTV DNA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部分血清 TTV DNA阳性者粪便中可检测到 TTV DNA。结论我国自然人群中存在 TTV无症状感染者,粪-口传播可能是 TTV 感染的传播途径之一。
陈永鹏梁蔚芳韦彤王燕军刘伯青章廉骆抗先
关键词:输血传播病毒血清流行病学病毒性肝炎TTV病毒DNA病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