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兆忠

作品数:61 被引量:295H指数:7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5篇基因
  • 32篇细胞
  • 22篇肿瘤
  • 10篇肾母细胞
  • 10篇肾母细胞瘤
  • 10篇细胞瘤
  • 10篇母细胞
  • 10篇母细胞瘤
  • 9篇腺癌
  • 8篇胰腺
  • 8篇耐药
  • 7篇多药
  • 7篇多药耐药
  • 7篇耐药性
  • 7篇P53基因
  • 7篇肠癌
  • 6篇凋亡
  • 6篇多药耐药性
  • 6篇乳腺
  • 6篇疗法

机构

  • 42篇上海医科大学
  • 14篇复旦大学
  • 13篇上海市肿瘤研...
  • 12篇复旦大学附属...
  • 7篇上海第二医科...
  • 6篇上海第二医科...
  • 5篇上海医科大学...
  • 4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河南医科大学...
  • 1篇上海铁道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61篇沈兆忠
  • 24篇罗建民
  • 22篇郑颂国
  • 10篇步星耀
  • 10篇郭伟剑
  • 7篇张延龄
  • 7篇金百祥
  • 7篇许凯黎
  • 7篇罗建民
  • 6篇于尔辛
  • 6篇罗建明
  • 5篇张妞
  • 5篇钱关祥
  • 5篇章月星
  • 5篇倪泉兴
  • 5篇李明烈
  • 4篇许良中
  • 4篇张群华
  • 4篇张群华
  • 4篇甘军

传媒

  • 6篇中国癌症杂志
  • 6篇肿瘤
  • 5篇中华小儿外科...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上海医学
  • 3篇癌变.畸变....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外科理论与实...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实用癌症杂志
  • 2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级医刊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3
  • 3篇2002
  • 5篇2001
  • 9篇2000
  • 3篇1999
  • 11篇1998
  • 10篇1997
  • 4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4
  • 5篇1992
  • 1篇1990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肠恶性肿瘤VEGF和CD_(44)基因mRN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00年
目的 :研究大肠恶性肿瘤的转移相关基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和CD4 4粘附分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检测 1997年 12月— 1998年 5月间收治的 2 1例大肠恶性肿瘤。其中 19例为大肠癌 ,1例为平滑肌肉瘤 ,1例为转移性腺样囊腺癌。大肠癌Dukes分期为B期6例 ,C期 9例及D期 4例。上述标本采用RT PCR方法检测各类基因的mRNA表达。结果 :大肠恶性肿瘤VEGF阳性表达 10例 ,另 11例为阴性结果。而CD4 4阳性表达 8例 ,另 13例为阴性。大肠癌的不同分期与VEGF和CD4 4表达稍有不同 ,但两者随肿瘤分期的进展而呈现阳性结果增高。结论 :转移基因的VEGF和CD4 4表达 。
师英强郑颂国罗建民沈兆忠莫善兢
关键词:大肠肿瘤VEGFCD44基因MRNA
外源性TNF-α基因克服多药耐药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探索外源性细胞因子 TNF-α基因克服多药耐药( multidrug resistance,MDR)的新途径。方法:以重组逆转录病毒为载体,将 TNF-α基因导入具 MDR表型的人乳腺癌细胞系 MCF- 7/Adr,经 G418抗性筛选获阳性克隆 MCF- 7/Adr- TNF1与 MCF- 7/Adr- TNF2。以 PCR和 ELISA法检测目的基因的整合与表达。细胞计数法观察细胞生长速度的改变 , MTT法检测外源性 TNF-α基因的逆转 MDR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内 ADR积累的变化。结果: MCF- 7/Adr- TNF1与 MCF- 7/Adr- TNF2细胞中有 TNF-α基因的整合和表达,病毒上清中 TNF-α含量分别为 1 737 pg/ml( 106 cells/48 h)、 2 875 pg/ml。与阴性对照细胞相比, MCF- 7/Adr- TNF1与 MCF- 7/Adr- TNF2细胞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生长抑制率分别为 32.4%、 54.8%,对 ADR的耐药性明显降低,耐药逆转倍数分别为 5.2倍、 19.3倍,细胞内 ADR的积累明显增加。结论:外源性 TNF-α基因的导入能有效克服耐药性,增加细胞内药物的积累为其逆转耐药性的主要机制。
郭伟剑钱关祥沈兆忠罗建明郑颂国胡亮孙欲晓
关键词:乳腺肿瘤多药耐药性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因治疗
肾母细胞瘤N-myc、IGFⅡ基因mRNA的表达
1994年
应用Northernblot杂交,研究13例肾母细胞瘤N-myc癌基因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Ⅱ(IGFⅡ)基因mRNA的表达,发现12例N-mycmRNA的表达增强,11例有明显的IGFⅡmRNA的表达,分化较差的病,IGFⅡmRNA多为高表达,提示肾母细胞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也涉及癌基因和生长因子基因的异常。
胡承冈金百祥沈兆忠许凯黎
关键词:肾母细胞瘤N-MYCMRNA
大肠肿瘤转移基因表达的初步研究
<正>目的应用RT—PCR方法检测大肠恶性肿瘤基因表达的临床关系。方法采用RT—PCR 方法检测1997年12月~1998年5月间随机大肠肿瘤病例21例,其中大肠癌19例,大肠平滑肌肉瘤1例,盲肠转移性腺样囊腺癌1例。大...
师英强郑颂国罗建民沈兆忠莫善兢
文献传递
脂质体介导p14ARF基因联合顺铂治疗胰腺癌的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张群华倪泉兴甘军沈兆忠金忱张妞曹国海傅德良姚琪远虞先俊罗建民张延龄
关键词:脂质体P14ARF基因顺铂胰腺癌
放射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流式细胞计量术分析
1999年
目的 定性和定量地分析放射诱导HL60 细胞凋亡。 方法 以人类白血病细胞系HL60 为材料,应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及琼脂糖电泳定性分析60 Co 放射线诱导HL60 细胞凋亡的发生,应用DNA流式细胞计量术和末端转移酶(TdT) 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 的流式细胞定量检测HL60 细胞凋亡。 结果 (1) 放射后HL60 出现细胞体积缩小,染色质固缩致密化、边缘化,染色体断裂,凋亡小体和细胞膜保持完整等形态学特征。(2) 琼脂糖电泳表现为特征性DNA“梯谱”。(3)流式细胞计量术发现放射诱导HL60 细胞凋亡在照射后6h 已较明显,而且细胞凋亡百分比随着照射剂量增加而增加。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百分比值比DNA流式细胞分析的方法得到的值要小,但差异无显著意义。 结论 流式细胞计量术结合细胞形态学检查和( 或) 琼脂糖电泳能较好、简便、迅速地分析放射诱导HL60
傅晓颖曹世龙冉瑞琼沈兆忠罗建民周决黄抗美
关键词:白血病细胞凋亡HL-60细胞DNA
p14ARF基因转染治疗胰腺癌的研究被引量:7
2001年
目的探讨 p14ARF 抑癌基因转染对胰腺癌(PC-3细胞)生长抑制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介导方法将 p14ARF 基因转导至人胰腺癌细胞株 PC-3,应用逆转录酶链反应(RT-PCR)检测p14ARF mRNA 表达;应用免疫印迹方法分析 p14ARF 转基因蛋白表达,并观察 p14ARF 基因转染的胰腺癌细胞生长情况。结果 p14ARF mRNA 基因转染的 PC-3细胞能够表达 p14ARF,并通过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证实外源性 p14ARF 基因已转入细胞并结合于细胞基因组中。结论 p14ARF 基因转染后的 PC-3细胞明显受到抑制,提示 p14ARF 基因转染治疗胰腺癌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张群华倪泉兴沈兆忠甘军金忱张妞曹国海傅德良姚琪远虞先俊罗建民张延龄
关键词:胰腺肿瘤基因转染P14ARF基因
阿司匹林对结肠癌细胞凋亡及环加氧酶-2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对结肠癌化学预防的机理。方法 :培养结肠癌细胞株Caco - 2 ,用不同浓度阿司匹林进行干预 ,对细胞增殖、凋亡及环加氧酶 - 2 (COX - 2 )基因表达进行观察、检测。结果 :高浓度阿司匹林组细胞大量死亡 ,低浓度促进细胞凋亡 ;与对照组相比 ,随着阿司匹林浓度增加 ,COX - 2基因表达逐渐减少。结论 :低浓度阿司匹林能促进结肠癌细胞凋亡 ,下调COX - 2基因表达。
艾志龙陆维祺邵叶波沈兆忠
关键词:阿司匹林基因表达结肠癌细胞环加氧酶-2COX-2下调
恶性B淋巴细胞性淋巴瘤克隆性重排检测研究被引量:9
1999年
目的 对恶性 B淋巴细胞性淋巴瘤进行克隆性研究。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标记筛选恶性 B淋巴细胞性淋巴瘤,用针对 Ig H 单轮扩增引物进行多聚酶链反应扩增检测克隆性基因重排。结果 在 126 例恶性 B细胞性淋巴瘤中,免疫组化标记与 Ig H 基因克隆性重排符合率为 97% ,其中, Ig H 基因克隆性重排阳性 83 例(66% ),3 例见 T C Rβ交叉阳性,在 1 例病理诊断为颈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病例中出现 Ig H克隆性重排,在其它 22 例非淋巴组织和良性淋巴组织疾患中均未见阳性。在 18 例临床诊断有争议的病例中11 例出现 Ig H 克隆性重排。结论 克隆性重排检测对恶性 B淋巴细胞性淋巴瘤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作用。
郑颂国陆孝禹张容轩罗建民肖力沈兆忠许良中
关键词:淋巴瘤B细胞基因重排多聚酶链反应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生长抑素治疗后血内毒素、TNF-α和肝TNF-αmRNA的变化被引量:7
1998年
殷保兵蔡端张群华张延龄郑颂国沈兆忠罗建民
关键词:坏死性胰腺炎生长抑素内毒素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