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云权

作品数:18 被引量:143H指数:8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死亡率
  • 6篇卒中
  • 5篇脑卒中
  • 4篇污染
  • 4篇颗粒物
  • 4篇META分析
  • 3篇平均气温
  • 3篇气温
  • 3篇急性影响
  • 3篇广义相加模型
  • 3篇寒潮
  • 3篇大气污染
  • 2篇大学生
  • 2篇心脏
  • 2篇心脏病
  • 2篇时间序列
  • 2篇时间序列分析
  • 2篇缺血
  • 2篇缺血性心脏病
  • 2篇温度

机构

  • 18篇武汉大学

作者

  • 18篇张云权
  • 12篇马露
  • 8篇冯仁杰
  • 6篇朱耀辉
  • 4篇宇传华
  • 3篇谭晓东
  • 2篇龙璇
  • 2篇王素青
  • 2篇李锐
  • 1篇孟润堂
  • 1篇田晓佳
  • 1篇叶波
  • 1篇崔芳芳
  • 1篇王璐
  • 1篇吴然
  • 1篇罗丽莎

传媒

  • 5篇中华预防医学...
  • 3篇环境与健康杂...
  • 2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浙江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7
  • 6篇2016
  • 8篇2015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湖北省12区县日平均气温对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的急性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分析湖北省12区县日均气温对居民缺血性心脏病(IHD)死亡的的急性影响。方法收集湖北省12个区县2009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IHD死亡监测资料和同期气象数据,应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评估各区县日均温度与IHD死亡之间的关系,后利用多元Meta分析合并12区县的温度.死亡关系及冷效应和热效应对IHD死亡的影响。结果2009--2012年,纳入的IHD死亡人数为19688例,各区县IHD日均死亡1.2例,年均气温为16.6℃。DLNM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日均气温在不同累积滞后日对IHD死亡均呈现非线性影响。热效应发生急促,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小于2d,冷效应存在一定的滞后,持续时间达14d以上。以研究期间日平均温度的P2,作为参照,温度为P10时,累积滞后0~14d和0-21d的IHD冷效应的RR(95%CI)值分别为1.084(1.008—1.167)、1.149(1.053—1.253);当低温设定温度为P1后,相应IHD的艘(95% CI)值分别为1.116(0.975—1.276)和1.220(1.042~1.428)。热效应对IHD死亡的影响在不同滞后天数下影响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温会增加湖北省居民IHD急性死亡风险,且其影响会持续数天,未发现高温对IHD死亡的影响。
张云权宇传华鲍俊哲
关键词:死亡率缺血性心脏病
武汉江岸区2003—2014年脑卒中死亡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了解武汉市江岸区居民脑卒中死亡特征,为相关部门制定防控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江岸区2003—2014年居民脑卒中死亡登记资料,对脑卒中死亡的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和死因构成比的变化特点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江岸区居民脑卒中死因顺位由2003年的第1位(死因构成比为27.33%)下降为2014年的第2位(20.40%)。87.81%的脑卒中死亡发生在60岁及以上人群,其中60.63%的死亡发生在75岁及以上人群。2003—2014年各年龄组人群脑卒中死亡率均有较明显下降,其中60岁~和75岁以上人群死亡率分别由576.86/10万和2 589.20/10万下降为180.58/10万和1 357.23/10万,年均下降速度分别为11.14%和6.05%。男性脑卒中死亡率高于女性,2008—2014年男性和女性粗死亡率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年均下降速度男女性分别为6.34%和6.01%。2013—2014年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死亡的60.66%~73.15%。结论江岸区2003—2014年居民脑卒中死亡整体呈现一定下降趋势,但脑卒中仍是主要死因之一。应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防控和早期筛查工作。
吴凯张云权邓芷晴冯仁杰朱慈华
关键词:脑卒中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
平均气温、寒潮和热浪对湖北省居民脑卒中死亡的影响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 分析平均气温、寒潮和热浪对湖北省12个区(县)居民脑卒中死亡的影响。方法 收集湖北省12个区(县)2009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脑卒中死亡监测资料和同期气象数据,应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评估各区(县)日均温度、寒潮和热浪与脑卒中死亡之间的关系,利用多元Meta分析合并12个区(县)的温度-脑卒中死亡的暴露-反应关系及寒潮和热浪对脑卒中死亡影响的滞后反应关系。结果 2009-2012年共观察670.2万人,纳入的脑卒中死亡人数为42 739例,各区(县)脑卒中日均死亡2.7(0.5~6.0)例,年均气温为16.6(14.7~17.4)℃。DLNM分析显示,日均气温与脑卒中死亡间呈反“J”形关系。寒潮对脑卒中死亡的影响存在2~3 d滞后,持续近10 d;热浪的效应则发生急促,持续时间较短。12个区(县)寒潮日滞后3~14 d,脑卒中累积死亡风险为0.968~1.523,合并风险RR=1.180(95%CI:1.043~1.336);热浪日滞后0~2 d,脑卒中累积死亡风险为0.675~2.066,合并风险RR=1.114(95%CI:1.012~1.227)。结论 日均气温与湖北省居民脑卒中死亡呈反“J”形关系,寒潮和热浪均明显增加脑卒中死亡风险,但其死亡效应的滞后模式存在一定差异。
张云权宇传华鲍俊哲
关键词:脑卒中气温死亡率
武汉市江岸区大气污染与脑卒中死亡关系的时间序列分析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分析2003—2010年武汉市江岸区大气污染物的短期暴露对人群脑卒中死亡的影响。方法收集武汉市江岸区CDC自2003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的脑卒中死亡监测资料和同期环境监测中心大气污染物数据,应用基于广义相加模型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定量评价大气污染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SO2和NO2与人群脑卒中死亡的关系。结果2003—2010年PM10、SO2和NO2日均浓度分别为(115.0±60.0)、(50.2±33.7)和(57.6±25.3)μg/m3,脑卒中总死亡人数为9204例,其中女性4495例,≥65岁人群占7628例。PM10、SO2和NO2滞后1 d的浓度每升高10μg/m3,人群脑卒中死亡率分别增加0.67%(95%CI:0.25%~1.10%)、0.87%(95%CI:0.13%~1.63%)和2.07%(95%CI:1.08%~3.07%)。在调整了其他污染物后的多污染物模型中,仅NO2与脑卒中死亡仍存在统计学关联(β=2.07,95%CI:1.08~3.07,P〈0.001)。其中,调整了PM10、SO2、PM10+SO2后,NO2浓度每升高10μg/m3,在滞后1 d的情况下,人群脑卒中死亡率分别增加1.77%(95%CI:0.54%~3.01%)、2.27%(95%CI:0.98%~3.57%)和2.00%(95%CI:0.59%~3.43%)。对不同性别、年龄组人群的分层分析发现,大气污染对女性和≥65岁人群脑卒中死亡的影响较大[滞后1 d时,PM10、SO2、NO2对女性脑卒中死亡率增加的β(95%CI)值分别为0.97%(0.37%~1.57%)、1.73%(0.69%~2.78%)、2.98%(1.59%~4.39%),对年龄≥65岁老人的死亡率增加的β(95%CI)值分别为0.94%(0.47%~1.42%)、1.06%(0.23%~1.90%)、2.50%(1.40%~3.62%)]。结论大气污染物的短期暴露与人群脑卒中死亡有关,且不同性别和年龄组人群的敏感性可能存在一定差异。
张云权吴凯朱慈华冯仁杰李存禄马露
关键词:空气污染卒中死亡率时间序列分析
平均气温、寒潮和热浪对湖北省居民脑卒中死亡的影响
脑卒中是全球第二大、中国第一大致死性疾病,极端温度事件会增加脑卒中的死亡风险.相关流行病学研究多为单一城市研究或仅包含主要大城市的多中心研究,区域性多中心证据尚比较缺乏.本研究旨在综合评价温度和极端温度事件对湖北省居民脑...
张云权宇传华鲍俊哲
关键词:脑卒中流行病学极端温度事件
武汉大气污染与缺血性心脏病死亡关系季节差异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评价大气污染物的短期暴露对居民缺血性心脏病(IHD)死亡的影响及其影响的季节差异。方法收集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02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IHD死亡监测资料和同期环境监测中心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应用基于广义相加模型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分别构建全季节模型和分季节模型,定量评价大气污染对居民IHD死亡的影响。结果 4个季节中,大气污染水平和IHD死亡人数均在冬季达到最高,冬季可吸入颗粒物PM10、SO2和NO2年均浓度分别为(143.8±70.9)、(71.0±42.4)和(66.5±25.6)μg/m^3,IHD日均死亡1.64人。全季节模型中,1 d滞后(Lag1)的PM10浓度每升高10μg/m^3,IHD死亡率增加0.86%(95%CI=0.22%~1.51%),其他气态污染物SO2、NO2与全季节IHD死亡无统计学关联;分季节建模后,PM10、SO2和NO2对IHD死亡的影响均出现在冬季,其他季节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1 d滞后的PM10、SO2和NO2浓度每升高10μg/m^3,冬季IHD死亡率分别增加1.40%(95%CI=0.58%~2.23%)、1.65%(95%CI=0.28%~3.05%)和3.05%(95%CI=0.92%~5.23%)。结论武汉市大气污染的短期暴露会引起IHD死亡风险增加,且大气污染对IHD死亡的作用效应呈现一定的季节差异,冬季的影响表现更为明显。
张云权吴凯朱慈华邓芷晴谭晓东马露
关键词:大气污染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广义相加模型
模型回归系数的合并分析在R软件metafor包中的实现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通过R软件metafor包实现模型回归系数合并的Meta分析。方法以公开发表的一个Meta分析为研究实例,介绍利用R软件metafor包实现回归系数合并的Meta分析的具体操作方法。结果利用R软件metafor包进行回归系数合并的Meta分析结果与发表文献一致。结论 R软件作为一款自由、免费、开源的统计分析软件,可灵活准确地实现模型回归系数合并的Meta分析,在Meta分析的实际应用中值得推广。
张云权马露冯仁杰朱耀辉李存禄
关键词:META分析R软件
应用伤残调整寿命年分析中国脑卒中疾病负担与危险因素被引量:26
2017年
目的分析我国脑卒中疾病负担与危险因素的现状及趋势。方法采用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3)数据,利用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DALY)反映我国不同年份、年龄、性别脑卒中疾病负担及危险因素,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制作统计地图反映不同省份的分布情况。结果随着时间推移,我国脑卒中DALY率仍有上升,主要集中于老年人群,男性DALY率远高于女性,西藏、贵州等地高于浙江、上海等东南沿海地区;高血压、水果摄入不足、高盐饮食,吸烟以及室外PM_(2.5)是前五位脑卒中危险因素。结论我国脑卒中疾病负担及危险因素在年龄、性别、地域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急需采取针对性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减小脑卒中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的负担。
罗丽莎宇传华孟润堂鲍俊哲张云权崔芳芳张干深王璐
关键词:脑卒中疾病负担伤残调整寿命年
妊娠窗口期大气颗粒物暴露对早产影响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综合以往发表的相关文献,分析不同妊娠窗口期大气颗粒物(PM_(2.5)、PM_(10))暴露对早产的影响。方法检索国内外2000年1月1日—2015年10月1日公开发表的关于大气颗粒物暴露对早产影响的研究文献,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26篇,采用R 3.1.1软件的metafor统计包对入选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和相应的效应值合并,并对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发表偏倚检验和校正,评价妊娠窗口期颗粒物暴露对早产的影响。结果通过建立各妊娠窗口期大气颗粒物与早产的暴露-反应关系,发现大气PM_(2.5)浓度每升高10μg/m^3,妊娠早、中、晚期及整个妊娠期早产发生的合并OR(95%CI)分别为1.10(1.01~1.21),1.07(0.79~1.45),1.04(0.97~1.10),1.05(0.97~1.13);大气PM10浓度每升高10μg/m^3,妊娠早、中、晚期及整个妊娠期早产发生的合并OR(95%CI)分别为0.98(0.97~1.00),0.99(0.98~1.01),1.01(0.99~1.04)和1.00(1.00~1.00)。结论不同妊娠窗口期的大气颗粒物暴露所致早产发生风险存在差异,妊娠早期大气PM_(2.5)的暴露可明显增加早产风险。
冯仁杰邓芷晴龙璇张云权马露
关键词:颗粒物早产META分析
广义相加模型在R软件中的实现被引量:31
2015年
目的通过R软件实现广义相加模型。方法通过空间污染流行病学的一个实例研究介绍利用R软件mgcv包实现广义相关模型的具体步骤和评价方法。结果广义相加模型可在R软件中方便实现。结论 R软件作为一款自由、免费、开源的统计分析软件,可灵活方便地构建广义相加模型,在实际研究中值得推广。
张云权朱耀辉李存禄冯仁杰马露
关键词:广义相加模型R软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