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东

作品数:9 被引量:31H指数:5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基因
  • 5篇肠癌
  • 4篇直肠
  • 4篇肿瘤
  • 4篇结直肠
  • 4篇大肠
  • 3篇生物信息
  • 3篇基因表达
  • 3篇大肠癌
  • 2篇窄带成像
  • 2篇直肠癌
  • 2篇生物信息学
  • 2篇内镜
  • 2篇结直肠癌
  • 2篇克隆
  • 2篇放大内镜
  • 2篇干扰素
  • 2篇成像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表达

机构

  • 7篇东莞市人民医...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钟东
  • 7篇刘宇虎
  • 7篇柳娟
  • 5篇肖冰
  • 5篇张振书
  • 5篇郭文英
  • 3篇武金宝
  • 2篇傅利萍
  • 2篇陈晓春
  • 2篇陈桂权
  • 2篇杨玉捷
  • 2篇杨兴龙
  • 1篇张志坚
  • 1篇程树红
  • 1篇陈村龙
  • 1篇李志坚
  • 1篇何敬东
  • 1篇吴高梅
  • 1篇但汉雷
  • 1篇游志坚

传媒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2
  • 1篇199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IFITM1克隆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基因(interferon 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 1.IFITM1)克隆、测序,对序列进行分析,并获取生物学信息。方法以IFITM1的cDNA为模板,用Pfu酶做PCR扩增,在EcoR Ⅰ和Hind Ⅲ双酶切后,将IF—ITM1的cDNA片段克隆到pUCm—T质粒,对重组的pUCm—T-IFITM1测序后,采用All GenBank+EMBL+DDBJ+PDBSe—quences Database和Simple Modular Architecture Research Tool(SMART)对IFITM1的eDNA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扩增后,含有IFITM1基因eDNA的PCR产物约1000bp,IFITM1的eDNA成功克隆到pUCm—T质粒并进行测序。序列分析结果显示,IFITM1结构cDNA全长683bp,有2个外显子。IFITM1的mRNA编码的氨基酸在37~57和87~107有2个跨膜区,编码125个氨基酸的多肽,其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14kDa。结论,IFITM1基因的成功扩增、克隆、测序,获取了IFITM1基因的eDNA、mRNA以及编码蛋白质氨基酸的生物学信息,有利于研究IFITM1基因与大肠癌的关系。
刘宇虎钟东柳娟杨兴龙张振书肖冰郭文英
关键词:结直肠癌基因克隆生物信息
人白细胞介素6转基因表达及对大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研究
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是由体内多种细胞分泌的具有广泛生物学效应的细胞因子,IL-6和IL-6受体结合后激活细胞内特定的信号传递通道,在各种水平影响调控机体的免疫反应、炎症反应和造血机制.IL...
钟东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转基因细胞转染大肠癌
NBI-ME内镜技术在结直肠早期肿瘤诊治中的价值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通过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技术(NBI-ME)对结直肠病变进行观察,研究NBI-ME内镜技术对发现结直肠新生性病变的优势,以及对结直肠肿瘤性病变判断的精准度。方法 680例患者进行了完整普通肠镜、NBI-ME、色素内镜检查。对新生性病变分别用普通光镜、NBI-ME模式及色素放大方法观察病变表面结构,记录微血管形态(MP)和腺管开口分型(pit),对病变性质的判断结果与病理诊断比较。结果 NBI-ME在385例患者发现新生性病变513个,而普通光镜只检出其中的74.1%(380/513),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色素内镜能检出86.0%(441/513),也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普通光镜漏检主要为微小病变及平坦型病变。NBI-ME对判断病变肿瘤性或非肿瘤性准确率为94.2%,敏感性90.2%,特异性95.3%,显著高于普通光镜和色素内镜(P<0.001)。结论 NBI-ME内镜技术有利于发现微小病变和平坦型病变,能清晰观察病变表面pit形态结构、微血管形态,对判断病变肿瘤性或非肿瘤的准确率明显比普通内镜和色素内镜高,检查操作时转换模式方便,NBI-ME将成为发现结直肠新生性病变和鉴别是否肿瘤性的更有效的内镜检查方法。
刘宇虎陈桂权钟东傅利萍陈少芬陈晓春程树红吴高梅柳娟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窄带成像放大内镜
NBI-ME对病变表面微血管分型在诊断结直肠早期肿瘤中的意义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通过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技术(NBI-ME)对结直肠病变表面微血管形态进行观察分型,研究NBI-ME对检出早期结直肠肿瘤性病变的价值。方法肠镜检查发现新生性病变后,用NBI-ME模式观察病变表面微血管形态并进行分型,所有病变均在内镜下切除或手术切除,将NBI-ME判断病变的性质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结果 NBI-ME在2115例患者中发现新生性病变2778个,MP-0型诊断为炎性息肉的准确率为97.4%,MP-Ⅰ型诊断为增生性息肉的准确率为93.3%,MP-Ⅱ型诊断为管状腺瘤准确率为97.2%,MP-Ⅲ型诊断为绒毛状腺瘤准确率为98.3%,MP-Ⅳ型诊断为绒毛状-管状腺瘤准确率为94.5%,MP-Ⅴ型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准确率为96.9%,MP-Ⅵ型诊断为黏膜内癌准确率为90.9%,MP-Ⅶ型诊断为浸润癌准确率为88.0%,MP-Ⅷ型诊断为进展期癌准确率为100.0%。NBI-ME对病变表面微血管形态判断肿瘤性病变的准确性为98.8%,敏感度为99.2%,特异性为94.9%。结论 NBI-ME内镜技术病变表面微血管形态分型,对判断病变是否是肿瘤性病变的准确率高,对早期结直肠肿瘤或结直肠癌的病理诊断预测准确率高,NBI-ME将成为发现结直肠早期肿瘤的更有效的内镜检查方法。
刘宇虎陈桂权钟东傅利萍陈晓春李志坚陈荣国张志坚柳娟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微血管形态
大肠癌抗原基因的筛选与初步分析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筛选鉴定大肠癌抗原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的初步分析。方法采用自体或异体大肠癌患者血清,应用 SEREX方法对大肠癌cDNA噬菌体表达文库进行免疫筛选。阳性克隆噬菌体在扩增、提取、纯化DNA后,用PCR方法和EcoR Ⅰ、HindⅢ双酶切鉴定cDNA片段的大小。阳性克隆cDNA捕入pUCm-T载体测序。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NCBI的All GenBank+EMBL+DDBJ+PDB Sequences Database进行BLAST基因比对分析。结果筛选出11个阳性克隆,cDNA片段大小分别为1100、1300、1000、2000、1200、1200、700、900、600、1200和1000 bp,代表9个抗原基因,7 个与已知基因同源。有3个阳性克隆为同1个基因片段,与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基因同源,具有抗增殖作用;另6 个阳性克隆分别与不同的基因同源,分别是:BAC clone RP11-453E17“肿瘤解剖计划”基因,功能尚不清楚;软骨-毛发发育不良区基因,发生软骨-毛发发育不良综合征;人5号染色体克隆的序列,有插入突变,功能尚不清楚;类似抗肿瘤坏死因子α抗体的轻链Fab段基因,与IgGl抗体的γ链(重链)和κ链(轻链)的编码和调控其生物功能有关,可能与肿瘤的生长有关;B2微球蛋白的mRNA,与肿瘤细胞的增殖有关;醛缩酶A基因,异常表达可能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 尚有2个阳性克隆的cDNA序列没有同源性,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用SEREX方法筛选大肠癌cDNA表达文库,可直接获得有价值的大肠癌抗原基因,对大肠癌发病机制的研究以及探讨早期诊断方法有重要意义。
刘宇虎张振书钟东肖冰柳娟武金宝何敬东杨玉捷郭文英
关键词:大肠癌SEREX抗原基因生物信息
大肠癌中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06年
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早期诊断还缺乏简易有效的手段,筛选大肠癌的肿瘤标志物十分必要.我们通过血清学筛选重组cDNA表达文库(SEREX)方法筛选出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interferon-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1,IFITMP-1)基因,进一步研究其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刘宇虎钟东张振书柳娟但汉雷武金宝杨玉捷肖冰郭文英
关键词:基因表达大肠癌干扰素CDNA表达文库肿瘤标志物
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基因的扩增、克隆及蛋白表达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研究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interferon-inducibletransmembraneprotein-1,IFITMP-1)基因的扩增、克隆及蛋白表达。方法以含IFITMP-1基因的cDNA为模板,用Pfu酶做PCR扩增,用EcoRⅠ和HindⅢ双酶切,将目的基因克隆到pUCm-T质粒测序。进一步克隆到pET-Trx蛋白表达载体质粒,优化蛋白表达条件。结果含有IFITMP-1基因的PCR产物约1000bp。重组pUCm-T质粒经EcoRⅠ、HindⅢ双酶切,有相应大小的cDNA片段插入,测序结果显示其序列正确,证实目的基因的扩增、克隆成功,并成功克隆进pET-Trx蛋白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在BL21(DE3)plysS中有融合蛋白表达。结论成功扩增克隆IFITMP-1基因,并成功表达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IFITMP-1基因在大肠癌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刘宇虎钟东柳娟张振书陈村龙武金宝肖冰郭文英
关键词:干扰素大肠肿瘤PCR克隆蛋白表达
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对诊断结直肠癌的临床价值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IFITM1)基因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血清抗IFITM1的抗体反应以及对临床诊断结直肠癌的意义。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IFITM1基因mRNA在正常大肠粘膜、结直肠癌组织、大肠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胃癌、食管癌和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患者血清抗IFITM1的抗体反应。分析有IFITM1基因表达癌肿的病理特点。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IFITM1基因mRNA表达率为47.4%(18/38),显著高于大肠腺瘤性息肉的15%(3/20)和胃癌组织的4.8%(1/21)(P<0.05),而正常大肠粘膜、大肠炎性息肉、食管癌和肝癌组织均无表达。结直肠癌组织IFITM1基因mRNA呈强表达,其表达水平(0.8048±0.2273)显著高于大肠腺瘤性息肉(0.4447±0.0989)(P<0.001)。结直肠癌血清相应的抗体反应率为36.8%(14/38),明显高于胃癌的9.5%(2/21)(P<0.05),而在食管癌、肝癌、大肠炎性息肉和大肠腺瘤性息肉以及健康人血清则未检测出相应的抗体反应。有IFITM1基因表达的结直肠癌多数直径大于5cm,侵及浆膜,有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多属DukesC期和D期,以高分化腺癌为主。结论IFITM1基因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临床诊断结直肠癌的一个良好标志物。
刘宇虎柳娟郭健游志坚王在国钟东杨兴龙张振书肖冰郭文英
关键词:结直肠癌基因表达抗体反应
DNA序列的对称性与真核基因调控元件模块的分析
该文由两大部分组成.一、DNA序列的对称性;1.比较DNA双链编码区及密码子位置上碱基的分布频率,比较氨基酸在双链上的使用频率,了解对称性情况,探讨选择压力和自然突变在DNA双链间是否平衡.2.比较三种形式的简并六寡核苷...
钟东
关键词:核苷酸真核基因生物信息学模式识别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