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怀业
-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医药卫生分析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光、磁分子探针在脑组织间隙内的扩散分布规律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对比荧光分子探针四甲基罗丹明-葡聚糖(dextran-tetramethylrhodamine,DT)和荧光黄(lucifer yellow CH,LY)、磁性分子探针钆-二乙三胺五乙酸(gadolinium-diethylene 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Gd-DTPA)在多孔介质中的动态扩散分布规律,筛选合适的荧光分子探针用于大鼠脑组织间隙(interstitial space,ISS)光学成像。方法:琼脂糖凝胶分为DT组、LY组、Gd-DTPA组,分别导入相应分子探针,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分别动态观察DT、LY在琼脂糖凝胶内的扩散分布,与磁共振成像显示的Gd-DTPA在琼脂糖凝胶内的动态扩散过程进行比较。LY分别导入18只大鼠尾状核,对不同时间点离体脑切片进行荧光成像,其成像数据与相应导入Gd-DTPA的大鼠的磁共振在体检测成像数据进行对比。结果:DT、LY及Gd-DTPA在琼脂糖凝胶中的扩散分布均表现为各向同性,平均扩散分布速率分别为:(0.07±0.02)×10-2mm2/s、(1.54±0.47)×10-2mm2/s、(1.45±0.50)×10-2mm2/s,DT与LY、DT与Gd-DTPA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NOVA,F=367.15,P<0.001;Post-Hoc LSD,P<0.001),LY与Gd-DTPA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st-Hoc LSD,P=0.09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分子探针的扩散分布面积随时间变化的趋势:DT与LY、DT与Gd-DTPA间的变化规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onferroni校正,α=0.0125,P<0.001),LY与Gd-DTPA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onferroni校正,α=0.0125,P=0.203)。LY与Gd-DTPA在大鼠尾状核ISS内分布随时间变化呈各向异性,均表现为指向同侧皮层区的单方向楔形扩散,平均扩散分布速率分别为(1.03±0.29)×10-3mm2/s和(0.81±0.27)×10-3mm2/s,t=0.759,P=0.490;信号衰减半衰期分别为(2.58±0.04)h和(2.46±0.10)h,t=2.025,P=0.113。LY与Gd-DTPA间扩散分布面积比率在0.5、1、2、3、7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249,P=0.088;t=2.582,P=0.061;t=1.966,P=0.121;t=0.132,P=0.674;t=0.032,P=0.976),在11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7,P=0.043)。结论:LY与Gd-DTPA在多孔介质内的扩散分布规律�
- 李怀业赵越左龙傅瑜李楠袁兰张殊佳韩鸿宾
- 关键词:分子探针磁共振成像荧光染料
- 荧光及磁示踪法观测脑组织液的引流分区特征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对比光、磁两种探针示踪显示脑组织间隙(interstitial space,ISS)内分子扩散与团流运动的结果,研究脑组织液(interstitial fluid,ISF)在ISS内的分区引流特征。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荧光检查组(18只)和磁示踪组(18只),每组再随机分为尾状核(caudate nucleus,Cn)、丘脑(thalamus,T)和黑质(substantia nigra,Sn)3个亚组,每亚组6只。荧光检查组:参考脑立体定位图谱,选取冠状位苍白球为中心层面,以Cn、T和Sn为靶点进行穿刺定位,分别导入2μL 10 mmol/L荧光黄(lucifer yellow,LY)于相应脑区的中心位置,于Cn 3 h、T 2 h和Sn 1 h对大鼠用4%(体积分数)多聚甲醛进行心脏灌注固定后,将取出的鼠脑置于脑切片模具中,沿视交叉向后切片,以进针位点所在的冠状切片为中心层面,计为1片,前取3片,后取2片,每片厚约1 mm,共6片待检测,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LSCM)对离体切片进行采集,测量离体切片LY扩散的面积;磁示踪组大鼠也以Cn、T和Sn为靶点进行穿刺定位导入2μL 10 mmol/L钆喷酸葡胺(gadolinium-diethylene 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m,Gd-DTPA),应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动态监测示踪剂在大鼠脑内的扩散,并利用Radiant软件测量Gd-DTPA的扩散面积。结果:LY与Gd-DTPA在Cn、T和Sn的ISS内扩散区域各不相同,Cn亚组LY与Gd-DTPA导入3 h后,比较1~6层LY与Gd-DTPA扩散面积为:(10.95±4.27)mm^2vs.(8.33±2.25)mm^2、(18.16±4.74)mm^2vs.(16.42±2.88)mm^2、(24.57±3.65)mm^2vs.(20.75±2.29)mm^2、(34.81±3.32)mm^2vs.(28.88±1.51)mm^2、(30.53±3.12)mm^2vs.(20.92±2.75)mm^2、(12.15±4.92)mm^2vs.(10.00±1.89)mm^2,对其在每层两组间扩散面积进行t检验,扩散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40,P=0.400;t=0.546,P=0.614;t=1.534,P=0.200;t=2.809,P=0.480;t=2.693,P=0.055;t=0.707,P=0.518);T亚组中LY与Gd-DTPA导入2 h后,比较1~6层LY与Gd-DTPA扩散面积为:(5.56±4.61)mm^2vs.(3.33±2.25)mm^2、(16.21±3.36)mm^2vs.(11.42±2.8
- 赵越李昀倩李怀业李玉亮刘兰祥袁兰张殊佳韩鸿宾
- 关键词:分子探针技术
- β-榄香烯取代乙基全乙酰化糖配合物、β-榄香烯取代乙基糖配合物、制备方法及用途
- 本发明提供一种β-榄香烯取代乙基全乙酰化糖配合物、β-榄香烯取代乙基糖配合物、制备方法及用途。本发明β-榄香烯取代乙基全乙酰化糖配合物,具有通式Ⅰ的结构:当X为S或Se,其中<Image file="DDA0000472...
- 张殊佳张薇薇李怀业赵越
- 文献传递
- 磁共振示踪法定量测量大鼠C6胶质瘤模型细胞外间隙扩散参数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应用磁共振示踪技术定量比较了不同时期的大鼠C6胶质瘤的细胞外间隙扩散参数。并对影响细胞外间隙扩散的细胞外基质成分进行了分析。方法将示踪剂钆喷酸葡胺(gadolinium-diethylene 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Gd-DTPA)作为示踪剂导入大鼠脑细胞外间隙内,采用磁共振示踪法动态监测示踪剂在大鼠脑内的扩散与清除,利用已建立的数学模型,计算有效扩散系数(D*),清除速率常数(k’)和半衰期(thalf-life)。对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如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SPGs)、腱生蛋白C、胶原蛋白IV型进行免疫组化和蛋白质印记分析。结果与10 d C6胶质瘤相比,20 d胶质瘤有效扩散系数((6.67±1.78)×10-5mm2/s vs.(1.26±0.27)×10-4mm2/s;t=4.265;P<0.01)及清除速率常数((7.67±2.29)×10-5mm2/s)vs.(1.46±0.36)×10-4mm2/s);t=3.87;P<0.05)减小,迂曲度增大((3.99±0.57)vs.(2.83±0.29);t=4.11;P<0.01)),半衰期延长((0.86±0.23 h)vs.(1.64±0.12 h);(t=5.91;P<0.01))。20 d胶质瘤的细胞外基质的硫酸软骨素蛋白糖((0.48±0.07)vs.(0.32±0.09);t=4.663;p<0.01)、腱生蛋白-C(0.29±0.04)vs.(0.58±0.11);t=6.50;P<0.01)和胶原蛋白IV型(0.24±0.07)vs.(0.33±0.06);t=3.81;P<0.05)的含量较10 d胶质瘤明显增加。结论随C6胶质瘤进展,细胞间隙扩散参数发生变化;细胞外基质的含量影响细胞外间隙扩散;我们相信本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神经胶质瘤微环境,并将为经间质途径治疗神经胶质瘤提供参考。
- 左龙赵越李怀业李凯卢嘉宾韩鸿宾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 蒽环类化合物的结构修饰及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6年
- 蒽环类化合物普遍具有抗肿瘤活性,是临床上使用的一类广谱抗肿瘤抗生素,但有些化合物具有较大的毒性和耐药性,由此限制了该类化合物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而采取对该类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修饰和改造,是解决这些问题较为有效的途径。因此,人们通过全合成或半合成等各种方法,研究与开发新型蒽环类化合物药物,以期找到疗效更好的蒽环类抗肿瘤药物。笔者在结合自己的工作和参考国内外文献基础上,简要介绍蒽环类化合物的作用机制、耐药性和心脏毒性,主要综述蒽环类化合物A环、糖基以及孪药蒽环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为将来新型蒽环类化合物研发提供参考。
- 赵越李怀业袁兰张殊佳
- 关键词:结构修饰抗肿瘤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