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嵩昕
- 作品数:10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艺术经济管理更多>>
- 美剧渲染的美国印象被引量:1
- 2014年
- 近些年来,美剧在中国的传播日益广泛,并逐渐深入到中国观众的审美心理,形成了文化认同,影响着本土的文化价值体系。通过审美和文化路径,美剧在中国文化语境中不断建构着理想化的美国印象,这种艺术形象是双重异化的他者形象,却是中国观众接受和认同的形象,它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本土的文化语境。
- 于嵩昕姜波
- 关键词:他者异化
- 我国移动游戏出版环境与发展初探被引量:5
- 2017年
- 移动游戏的迅猛发促使中国网络游戏出版进入新的阶段。这一新阶段具有移动游戏人群数量巨大、移动游戏对经济贡献率高、移动游戏出版数量逐年增多、移动游戏规章制度不健全、移动游戏出版市场管理胡乱、移动游戏出版发展方向不明确等特点。基于此,中国网络游戏出版业要在移动游戏出版制度、管理、策划、路径等方面加大改革和创新的力度,为中国移动游戏出版业再上新台阶打下坚实的基础。
- 姜波于嵩昕
- 从“人”出发的传播学研究--对传播学研究维度的再思考被引量:2
- 2015年
- 在以媒介效果研究为代表的结构功能主义研究路径的主导下,具有原创性、有影响力的传播学理论贫乏。传播研究要进一步发展,需要从"人"出发,打开结构功能主义之外理解传播的崭新视野。特别是在以网络、移动终端为代表的新媒体环境下,探讨传播与人的生活实践、人的生存发展、人的情感认知的关系,提高传播研究的解释力,尤为必要和迫切。本文在对传播学思想史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将各方理论中关于人在传播中的存在方式的相关论述抽取出来,进行认真的分析,以求能够对以"人"为维度的传播理论研究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 夏冰于嵩昕曾薇江娟叶冲
- 关键词:传播学
- 政治传播视野中习近平对外传播思想研究被引量:10
- 2015年
- 政治传播涉及政治学、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和领域,而国际政治传播融合了国际传播和政治传播,它使政治传播面向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团体和公众,并涉及到国际关系、公共外交、文化交流等领域。我国的"对外传播"概念源于"对外宣传",虽然不同于西方政治传播和国际政治传播的源起,但其"国际性"和"政治性"的特征同样是非常突出的。
- 孟建于嵩昕
- 关键词:政治传播公共外交文化交流
- 中国电影海外传播的近况分析——基于国外媒体报道的视角
- 2015年
- 中国电影是世界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中国电影的国际地位,实现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国家战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议题。实时了解并分析国外媒体对中国电影的关注有利于我们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制订我国电影的海外传播策略。基于此,试以外国媒体对中国电影的报道为文本基础,从中国影片、影人、电影节和电影体制等几方面客观分析外国媒体对中国电影的关注程度和关注倾向,依此了解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情况。
- 姜波于嵩昕
- 关键词:中国电影影片影人电影节电影体制
- 政治传播视野中的习近平对外传播思想研究
- <正>引言政治传播涉及政治学、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和领域,而国际政治传播融合了国际传播和政治传播,它使政治传播面向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团体及公众,并涉及国际关系、公共外交、文化交流等领域。我国的"对外传...
- 孟建于嵩昕
- 政治传播视野中的习近平对外传播思想研究
- <正>引言政治传播涉及政治学、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和领域,而国际政治传播融合了国际传播和政治传播,它使政治传播面向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团体及公众,并涉及国际关系、公共外交、文化交流等领域。我国的'对外传...
- 孟建于嵩昕
- 文献传递
- “传播”意涵的反思被引量:1
- 2014年
- "传播"在近现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同的学派对"传播"及其意涵做出了不同研究和解析。本文在反思"传播"意涵演变的基础上,分析了齐美尔、芝加哥学派等学者对"传播"的界定,反思了美国主流传播学在结构功能主义的影响下对效果的过度关注,提出人的生存是"传播"的核心问题。
- 于嵩昕姜波
- 快餐文化: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盛宴or剩宴——“余秀华热”到底能持续多久?
- 2015年
- 本文基于快餐文化的角度,试对近期移动互联网上出现的"余秀华热"现象进行解读。通过对关于余秀华新闻报道的分析发现,在事件起始阶段,媒体通过标题党和标签的运用达到短时间内积聚人气掀起关注热潮的效果,继之又将注意力转移到她的身体残疾和私生活。但这种对无内容、无深度的现象的追逐在快速变化的网络时代很快就会淡出人们的视野。本是严肃的文化现象在互联网时代也难逃被"快餐化"的命运,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互联网与快餐文化关系的反思。
- 姜波于嵩昕
- 关键词:快餐文化移动互联网
- 传播的逻辑:寻求多元共识的亚洲文明对话被引量:4
- 2016年
- 人类文明的历史就是文明交流和对话的历史,文明的交流和对话呈现着传播的多元逻辑特征。本文分析了文明对话的特征和逻辑,立足于中国在亚洲文明对话中的角色和重要作用,探讨亚洲文明对话的现实基础与发展困境,从多元共识推动命运共同体、"中国经验"构建发展共识、文化的交流、互联网中的文明对话等方面提出促进亚洲文明对话的路径。
- 孟建于嵩昕
- 关键词:中华文明文明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