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昌权

作品数:17 被引量:83H指数:4
供职机构:黄冈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疗效
  • 4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急性
  • 3篇梗死
  • 2篇血管
  • 2篇血栓
  • 2篇血栓形成
  • 2篇深静脉
  • 2篇深静脉血栓
  • 2篇深静脉血栓形...
  • 2篇下肢深静脉
  • 2篇下肢深静脉血...
  • 2篇下肢深静脉血...
  • 2篇下肢深静脉血...
  • 2篇脑梗死患者
  • 2篇静脉
  • 2篇静脉血
  • 2篇静脉血栓
  • 2篇静脉血栓形成

机构

  • 7篇黄冈市中心医...
  • 6篇湖北省黄冈市...
  • 4篇长江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黄河三门峡医...

作者

  • 17篇王昌权
  • 3篇方亮
  • 3篇吴继雄
  • 3篇宛丰
  • 3篇陈颖
  • 2篇涂强
  • 2篇路承彪
  • 2篇田宇
  • 2篇田宇
  • 2篇黄梅
  • 2篇夏光明
  • 2篇王宏伟
  • 1篇王佳君
  • 1篇周刚
  • 1篇徐成胜
  • 1篇李钢
  • 1篇王洲羿
  • 1篇黄虎翔
  • 1篇李火平
  • 1篇曹钟

传媒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中国康复
  • 1篇江西医药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外医疗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研究重症肌无力(MG)患者术后肌无力危象的发生现状,探讨肌无力危象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该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MG患者23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MGFA分型法进行病情的评估,术后将切除组织送病理分析明确胸腺病理类型。结果 MG患者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率为14.41%(34/236);不同性别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段患者肌无力危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G患者MGFA分型越高,发生肌无力危象的可能性越大(P<0.05);术后感染、胸腺病理类型均是患者肌无力危象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医务人员应全面评估MG患者胸腺切除术后肌无力危象的发生的风险,术前纠正诱发肌无力危象的相关危险因素,改善预后。
王昌权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胸腺瘤肌无力危象影响因素
前循环进展性卒中患者早期^(99m)Tc-ECD SPECT脑血流显像的影像特征和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99 mTc SPECT局部脑血流显像在进展性卒中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通过61例经CT或MR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4 h内进行SPECT脑血流显像检查,根据病情进展分为进展性卒中组和非进展性卒中组。结果进展性卒中组(18例)SPECT脑血流显像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交叉性小脑神经联系不能,而非进展性卒中(43例)仅有2例出现。按照AI判定CCD标准,均以AI>0.1为参考值,进展性脑卒中CCD为1.44±0.45(t=12.18 P<0.0005),有显著统计学意义;非进展性脑卒中CCD为0.05±0.06(t=0.56 P>0.2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局灶性灌注缺损伴有交叉性小脑神经联系不能可作为进展性卒中的早期影像诊断依据,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夏光明黄虎翔王洲羿金朝霞肖展翅王洪敏王昌权李钢
关键词:进展性卒中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
低频经颅磁刺激对VCI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低频经颅磁刺激(r TMS)对血管性认知障碍(VCI)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假手术组(sham-operated)、模型组(VCI)、r TMS刺激组(VCI+r TMS)。Morris水迷宫进行行为学认知实验,电生理学测定大鼠脑片海马齿状回(DG)在高频刺激下(HFS)诱发的突触长时程增强(LTP)现象。结果水迷宫实验中,第4天起r TMS刺激组大鼠逃避潜伏期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生理实验中,10 min时r TMS刺激组PS幅值升高,LTP幅值变化率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 TMS增加VCI大鼠海马区LTP效应从而增强突触的功能可塑性,改善VCI大鼠的认知功能。
王宏伟刘宝俊毛细江王昌权涂强黄毅路承彪
关键词:血管性认知障碍海马学习记忆长时程增强
间歇充气加压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间歇充气加压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及血清炎性因子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均按脑卒中指南给予常规治疗,预防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间歇充气加压治疗。治疗后14d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同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d和14d测定2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预防组治疗后DVT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7d和14d时血清IL-1、IL-6和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充气加压治疗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IL-6和TNF-α水平,从而可有效预防DVT。
宛丰黄梅吕衍文田宇王昌权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
穴位注射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采用穴位注射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黄冈市中心医院2015-01—2016-10收治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2组,其中30例实施维生素B1、B12、氢溴酸加兰他敏混合穴位注射治疗为对照组,30例实施维生素B1、B12、氢溴酸加兰他敏混合穴位注射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肌内注射治疗为观察组;观察2组用药前后面部神经功能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面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面神经功能评分均有所升高,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各时间点总有效率(63.3%、80.0%及93.3%)显著高于对照组(46.7%、66.7%及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特发性面部神经麻痹,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面部神经功能障碍,效果显著。
王昌权刘俊莲龚作炯
关键词: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
参麦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入选的75例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对照组37例,采用倍他司汀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38例,采用参麦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血浆黏度、血压改变和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8%(P<0.05);观察组3个月复发率为13.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62%(P<0.05);同时,观察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浆黏度、血压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优于单用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
肖展翅吕衍文宛丰王洪敏王昌权田宇姜华
关键词:后循环缺血眩晕参麦注射液倍他司汀注射液
急性大面积肺血栓栓塞诊断及治疗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肺血栓栓塞是指血栓从静脉或右侧心腔流入肺动脉及其分支,阻断组织血液供应所引起的病理和临床状态.我国目前缺乏肺栓塞准确的流行病学资料.随着对该病认识的提高和重视,该病的患病率和疾病构成比有显著增加的趋势,肺栓塞已成为一种公认的常见心血管疾病[1].近年来,急性大面积肺血栓栓塞在诊断和治疗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对该病的诊治进展作一个总的论述.
李火平徐成胜王秀君王昌权王志芳
关键词:肺栓塞
间歇充气加压治疗对急性脑梗塞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吕衍文宛丰田宇徐明黄梅李宝云王佳君王昌权
该成果为医学类项目。主要内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有文献报道在合并偏瘫的脑卒中患者DVT发病率可高达50%。近年来,炎症与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受到关注。认为TNF-α、IL一1、IL-6等...
关键词: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小量蛛网膜下隙出血9例误诊分析
2009年
目的分析临床小量蛛网膜下隙出血(SAH)误诊为其他疾病的原因及确诊办法。方法将我科2004-08~2008-08收治的头颅CT扫描正常而误诊的9例病人的年龄、病史、症状、误诊诊断及确诊时间进行分析。结果这些SAH病人出血量均不大,年龄比较大(在48岁以上),既往有头痛及相关病史,症状不典型,首诊头颅CT正常。7例腰穿得到均匀淡红或淡黄色脑脊液而确诊,2例为头颅MRI确诊。结论对于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的小量SAH患者,在头颅CT显示不十分明确的情况下,应结合临床情况,进行必要的腰穿,或者是其他手段如MRI来尽快地明确诊断,以免因错误的治疗而危及病人的生命。
范小莲王昌权
关键词:蛛网膜下隙出血误诊
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8
2017年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黄冈市中心医院收治的ACI患者90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早期康复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BDNF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估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对2组患者血清BDNF水平、NIHSS评分、FMA评分及ADL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6.67%(39/45)、66.67%(30/4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8.332,P<0.05)。治疗前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BDN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0,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BDNF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BDN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FMA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ADL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MA评分、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ACI患者血清BDNF表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功能及ADL,提高治疗效果。
王昌权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康复训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