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红光

作品数:56 被引量:265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文化科学矿业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1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9篇建筑科学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矿业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3篇混凝土
  • 8篇红外
  • 7篇柱结构
  • 7篇装配式
  • 7篇建筑
  • 7篇红外热像
  • 7篇板柱结构
  • 5篇岩体
  • 5篇应力
  • 5篇预应力
  • 5篇饰面
  • 5篇饰面砖
  • 5篇外墙
  • 5篇外墙饰面
  • 5篇外墙饰面砖
  • 5篇面砖
  • 4篇岩体裂隙
  • 4篇土木
  • 4篇氯离子
  • 4篇密肋

机构

  • 53篇中国矿业大学...
  • 15篇北京中建建筑...
  • 4篇四川大学
  • 2篇江苏科技大学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华能煤业有限...
  • 2篇北京新机场建...
  • 1篇中国冶金科工...
  • 1篇国核电力规划...
  • 1篇中建一局集团...
  • 1篇中国建筑一局...

作者

  • 55篇朱红光
  • 39篇易成
  • 7篇刘强
  • 6篇吴丽丽
  • 6篇马宏强
  • 5篇谢和平
  • 4篇王长军
  • 4篇崔亚粲
  • 4篇赵卫平
  • 4篇张宇婷
  • 4篇范永魁
  • 4篇王洪涛
  • 3篇刘征
  • 3篇谢永兰
  • 3篇周家杰
  • 3篇吴凯波
  • 3篇王鹊
  • 2篇朱绪平
  • 2篇董作超
  • 2篇姜耀东

传媒

  • 5篇建筑技术
  • 5篇材料导报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3篇岩石力学与工...
  • 3篇煤炭学报
  • 3篇建筑材料学报
  • 3篇山西建筑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混凝土
  • 1篇建筑结构学报
  • 1篇硅酸盐学报
  • 1篇建筑技术开发
  • 1篇工程力学
  • 1篇应用力学学报
  • 1篇岩土力学
  • 1篇建筑科技情报
  • 1篇宜春学院学报
  • 1篇城市情报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科教导刊(电...

年份

  • 5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2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裂隙交叉联接对采动岩体中流体流动特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基于立方定律推导了交叉联接方式的流量计算方法,讨论得出了该方法与实测结果存在偏差的主因:过量压力降损耗.定义了过量压力降损耗系数,分析了过量压力降损耗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影响交叉裂隙的过量压力降损耗的因素有:交叉角度、裂隙隙宽及雷诺数,其中雷诺数对过量压力降损耗的影响最大;过量压力降损耗系数与雷诺数近似成二次下降的关系;交叉裂隙中流体的偏流及交汇只是表象,裂隙交叉处的流动收缩或者扩张效应才是过量压力降损耗产生的真正机制.在此基础上得到了交叉裂隙的准确流量计算公式,并探讨了该公式在实际裂隙网络中的简化应用方法.
朱红光易成姜耀东谢和平杨鸣泽
关键词:流体流动
红外热像诊断外墙饰面层粘结缺陷的检测条件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通过对环境变化时墙体红外检测进行实验分析,及对墙体接收太阳辐射强度进行理论推导,并借助临界辐射强度分析,得出外墙缺陷红外检测的最佳时段,推导出可求得任意地域、季节和朝向条件下墙体接收太阳辐射强度变化曲线的公式,通过数值模拟得到墙体接收太阳辐射的临界强度。
朱红光易成胡玉琨刘强周家杰刘宏
关键词:红外热像太阳辐射
基于CT图像分析的准脆性材料轴压损伤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借助CT扫描获得了压缩破坏过程混凝土材料的内部密度分布特征,对CT图像进行分区讨论,通过分析微裂纹演化所引起的灰度变化,采用分形Rd指标来描述分区位置线上灰度变化及统计规律,并基于Rd指标定义了一个损伤变量.研究表明:1)所有位置线上灰度变化的Rd总值随荷载增大呈二次减小规律,这是微裂纹演化的不断局部化所致;2)不同的荷载阶段Rd值变化不同,荷载水平从零增大到0.6时,所有位置线上灰度变化的Rd值都下降较快,从0.6到0.9的过程,各位置线上Rd值上下波动;从0.9到主裂纹贯通,大部分位置线Rd值减小,靠近贯通区域的位置线上Rd值则略有增大;3)定义的损伤度与荷载成二次增大关系,这与实际相符较好.
朱红光易成单海霞张伟泽
关键词:CT
一种固碳型复合多孔人工骨料
一种固碳型复合多孔人工骨料及其制备方法,其中一种固碳型复合多孔人工骨料的配合比,按照重量份计,所述复合固碳多孔人工骨料的原料包括以下组分:沸石30‑90份、偏高岭土36‑108份、粉煤灰10‑30份、碱活化剂20‑60份...
朱红光吴佳静沈正艳庞森王长军许丹丹唐葆华
基于立方定律的岩体裂隙非线性流动几何模型被引量:14
2016年
岩体裂隙壁面的几何粗糙会引起其中流体的流动非线性,立方定律在分析此类问题时最为简便但却无法适用。旨在基于简单的立方定律,提出一个能够有效适用于岩体裂隙几何粗糙引起非线性流动的分析模型。通过对N-S方程进行量级分析得到了立方定律适用的3个条件:1足够小的壁面粗糙;2足够小的隙宽流程比;3较小的流动惯性。这些条件在粗糙岩体裂隙中难以满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个新的粗糙岩体裂隙的离散等效几何模型,该模型中裂隙被合理地"分割",离散成较短的单元段以使得立方定律的适用条件成立;建立了粗糙单元段的平行板等效方法,从而在粗糙单元段内应用立方定律(局部立方定律)。借助几何模型对典型粗糙岩体裂隙进行了离散和数值模拟,发现离散后的裂隙与原裂隙在流动行为上呈现极好的相似性。并基于离散裂隙导出了粗糙岩体裂隙非线性流动的流量公式,最后通过不同岩体粗糙裂隙的流动试验验证了本模型的正确性。该几何模型及其流量公式能为真实粗糙岩体裂隙的非线性流动行为分析提供有效手段。
朱红光易成谢和平谢永兰周家杰吴凯波
建筑通风管道严密性的红外热像检测试验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以红外热像法检测建筑物通风管道严密性,具有操作简单、非接触、可实时定位等优点,便于工程实际应用。通过理论推导漏风量与缺陷尺寸的计算公式,获得不同风压下国家标准所允许的临界缺陷尺寸。由加热通风试验,得到风管泄漏点处红外热谱图,提出了缺陷尺寸判别方法,并对最佳检测时段与最小可检测面积进行了研究与总结,可为建筑通风管道严密性的红外检测提供参考。
刘强朱红光满首元易成
关键词:通风管道红外热像法
混凝土单调荷载作用下弯曲损伤指标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根据所使用的混凝土本构模型,采用分段拟合的方式,导出了单调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的受拉损伤指标;提出了混凝土梁在单调荷载作用下的弯曲损伤指标β,推导得到了它的解析表达式,通过单轴拉伸实验对受拉损伤指标以及弯曲损伤指标β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得到了混凝土梁弯曲损伤指标随应变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混凝土梁在峰值以前的损伤是不可忽略的,邻近峰值时,其抗弯刚度降低29.12%,在梁丧失承载力时损伤为0.79.
易成朱红光王青范永魁
关键词:混凝土单调荷载
基于Revit的IMS体系结构计算模块开发被引量:4
2016年
IMS体系是由双向预应力筋张拉而成的板柱结构,该体系在设计中必须考虑施工引起的预应力荷载,使设计过程和计算方法更加复杂,不利于结构设计和工程应用。通过采用BIM技术,在Revit中二次开发,进行IMS体系三维参数化建模,由Revit API编程获取模型信息并编写结构计算模块。注册模块后可在Revit中加载,实现对当前IMS模型的结构计算与分析。该模块的实例测试结果与提供的手算结果基本一致,将极大程度地便捷IMS体系的结构设计与计算,对推广IMS体系应用、促进住宅产业化发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朱红光谢永兰王鹊易成马宏强张宇婷刘强
关键词:参数化建模
煤矸石粗集料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研究被引量:15
2017年
探究了水灰比(质量比)、煤矸石粗集料掺量(质量分数)、碳化时间以及煤矸石粗集料是否煅烧等对煤矸石粗集料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响规律,借助扫描电镜分析了煅烧与未煅烧煤矸石粗集料混凝土微观结构对其抗碳化性能的影响机理,建立了适用于不同水灰比、煤矸石粗集料掺量以及碳化时间下的多参数混凝土碳化模型,并将碳化模型在隧道工程结构的耐久性设计中进行了应用.结果显示:煅烧与未煅烧煤矸石粗集料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均随煤矸石粗集料掺量增加而增大,且均与煤矸石粗集料掺量和碳化时间的平方根呈线性正相关;在低水灰比(0.35)时,煅烧煤矸石粗集料混凝土抗碳化性能明显优于未煅烧煤矸石粗集料混凝土.扫描电镜显示,煅烧煤矸石粗集料混凝土内部结构比未煅烧煤矸石粗集料混凝土更密实,二氧化碳的渗入通道减少;在进行隧道工程结构耐久性设计时泵送混凝土中未煅烧煤矸石粗集料的掺量不应大于25%.研究结果为煤矸石粗集料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分析及其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易成马宏强朱红光董作超苏振晋张宇婷褚震
关键词:煤矸石水灰比碳化深度碳化模型
一种双向预应力装配式板柱结构体系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一种双向预应力装配式板柱结构体系,涉及新型建筑结构技术领域,该结构的预制式板柱框架以水平预应力方式连接,预制式剪力墙以竖向预应力方式连接装配成筒体,最终形成双向预应力的整体装配式板柱‑筒体结构,以提...
朱红光辛明朗陈宏宇范敬冲易成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