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萍
- 作品数:17 被引量:31H指数:4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论库尔斯克战役的立体化合成
- 2001年
- 库尔斯克战役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装甲集群会战,更在于它使苏军在空间与地面、物质与精神、技术与艺术的互激中提取了立体化、全方位的战略主动权。
- 徐萍
- 关键词:坦克制空权军事战略
- 基辛格均势外交论析被引量:5
- 2003年
- 基辛格的独到之处是在当代世界条件下 ,从古典均势外交中提炼出一种均势外交战略模式 ,并在同几个大国外交协调的实践中物化出经典性外交范例。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研究显示 ,更多国家参与下的外交协同在世界信息空间具有内生定势性。它昭示 ,外交对军事的主导性战略变位行将到位。这是扫描未来国际关系格局的一条战略思维通道 。
- 徐萍
- 关键词:基辛格均势外交决策者
- “9·11”事件与美国的战略图谱设计
- 2002年
- “9·1 1”事件为美国入主世界“心脏”地带提供了一个战略契机。美国对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实施报复性军事打击 ,在直接战略上可以达到打击恐怖主义之目标 ,在间接战略上则可以借机进入世界地缘政治经济中心 ,遏制主要挑战国 。
- 徐萍
- 美苏冷战与中国内战的起因和结局——以东北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
- 2010年
- 二战结束后,中国东北成为美苏两国与中国国共双方关注和争夺的焦点地区,并最终形成了以美国和国民党为一方,以共产党和苏联为另一方的对峙格局,导致了中国内战在东北的爆发,东北也成为美苏关系在东亚转冷的起点。在苏联的支持下,中国共产党取得了辽沈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而国民党则逐渐丧失了美国的支持,这在外因上决定了中国内战的结局。
- 徐萍
- 关键词:中国内战冷战
- 冷战后东北亚的两种战略态势及冲突被引量:1
- 1997年
- 徐萍
- 关键词:意识形态冷战后政治大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均势战略
- 东方主义与冷战后美国构建伊朗形象的手段研究
- 2023年
- 从欧洲到美国,东方主义经历了“文明—野蛮”向“民主—专制”和“反恐—支恐”框架的转变。美国构建伊朗形象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以美国构建的伊朗形象代替非伊朗国家对伊朗的形象认知,此为“他者东方化”阶段,主要通过政治与媒体共谋的方式;二是改变伊朗对自我形象的认知,代之以美国构建的伊朗形象,此为“自我东方化”阶段,主要依靠舆论和制裁施压、驻军邻国和军演威慑。就效果而言,第一阶段取得了部分成功,改变了一些非伊朗国家对伊朗的形象认知,以致多数人谈“伊”言恐;第二阶段的效果偏离了预期,伊朗不仅没有接纳美国构建的伊朗形象,还对美国形象进行了反构建,并联合反美国家促使美国形象恐怖化。
- 许柳徐萍
- 关键词:东方主义
- 论20世纪70年代美国推行均势战略的原因被引量:1
- 2005年
- 均势战略长期以来是美国外交战略的真空地带,而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之所以能够把它作为外交战略主导思想,既有迫不得已的客观原因,也是基辛格把均势理念与美国现实进行改制性融合的结果。
- 徐萍
- 关键词:基辛格均势
- 冷战期间东北亚国家加入联合国的三种模式论析被引量:1
- 2021年
- 东北亚堪称冷战的"重灾区",冷战期间东北亚各国加入国际组织的进程因此受阻,其典型体现之一就是它们通往联合国的道路都颇为曲折。东北亚国家通往联合国的道路可以分为三种模式,分别为中国的恢复正常权益模式、日本和蒙古国因为阵营阻碍产生的"一揽子交易"模式以及朝鲜和韩国的分裂模式。总体而言,虽然这三种模式都是受到冷战大环境的影响,但是仍然具有各自的特征。同时,这三种模式在冷战期间各国加入联合国的历程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因此值得研究和分析。
- 徐萍
- 关键词:东北亚国家联合国
- 俄罗斯亚太政策透析被引量:4
- 2012年
- 近年来,亚太地区在俄罗斯外交政策中的地位呈渐进提升之势,这是经济发展、外交平衡、地缘安全乃至重振大国雄风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普京的新任期内,俄罗斯虽然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以欧洲为主的外交战略定位,但会继续强化对亚太地区的重视与介入,并有可能推出全面的"亚太战略"。
- 徐萍刘守绪
- 关键词:地缘政治
- 论美国外交的政治特征
- 2004年
- 美国外交的政治特征是从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延伸 。
- 徐萍李洪影
- 关键词:理想主义现实主义实用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