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楠

作品数:36 被引量:217H指数:9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语言文字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6篇卒中
  • 16篇脑卒中
  • 10篇卒中患者
  • 10篇脑卒中患者
  • 9篇康复
  • 7篇经颅磁刺激
  • 7篇磁刺激
  • 6篇重复经颅磁刺...
  • 4篇上肢
  • 4篇神经干
  • 4篇神经干细胞
  • 4篇细胞
  • 4篇教育
  • 4篇康复治疗
  • 4篇高压氧
  • 4篇干细胞
  • 3篇动功
  • 3篇行为学
  • 3篇血性
  • 3篇运动功能恢复

机构

  • 35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35篇胡楠
  • 29篇陈艳
  • 18篇潘翠环
  • 8篇付桢
  • 8篇姜荣荣
  • 6篇叶正茂
  • 6篇罗丽娟
  • 6篇刘远文
  • 5篇黄梅秀
  • 5篇肖长林
  • 4篇范茂华
  • 4篇梁云云
  • 3篇王璇
  • 3篇缪萍
  • 3篇于瑞
  • 2篇莫沛
  • 2篇陈盛强
  • 2篇解龙昌
  • 2篇吴伟伟
  • 2篇方杰

传媒

  • 6篇中国康复理论...
  • 5篇中华物理医学...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广州医药
  • 2篇现代医院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医学教育...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解剖学研究
  • 1篇现代医院管理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康复学报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6篇2018
  • 7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5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维运动平台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2022年
目的探讨三维运动平台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5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地面平衡训练,干预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进行三维运动平台训练。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Gait Watch三维步态分析系统、de Morton活动指数(DEMMI)、改良Bartherl指数(MBI)评估2组患者的步态、转移和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步长、步速、步频、患侧站立相百分比、双支撑期百分比、DEMMI评分、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较组内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步长[(42.26±3.06)cm]、步速[(38.49±2.05)cm/s]、步频[(52.40±3.10)次/分]、患侧站立相百分比[(69.91±2.90)%]、双支撑期百分比[(17.06±1.75)%]、DEMMI评分[(49.49±4.53)分]、MBI评分[(68.57±7.23)分]较对照组改善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运动平台训练能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杜志伟王路陈艳胡楠黄凤珊曾一鸣
关键词:脑卒中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自闭症儿童认知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计算机辅助下的认知训练对自闭症儿童认知障碍的康复疗效。方法 选取由心理科医生依据ICD-10确诊为自闭症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儿童43例,转介到康复科进行认知功能康复;入选患儿随机分人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在心理科接受...
付桢陈艳潘翠环胡楠
关键词:儿童自闭症
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教育课程设置比较被引量:7
2018年
中国大陆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存在一些弊端,主要表现为:师资力量匮乏,专业科目针对性不强,内容宽泛表浅,与康复技术必备的专业知识点衔接不够紧密等.中国台湾地区复健系本科教育起步较早,课程设置已亚专业化,专业科目针对性强,内容深入细致,同时重视如“统计学”等前瞻性教育.鉴于此,大陆院校应规范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教育,强化专业师资培训,在教学计划上重视理论与实践的交叉互用,丰富专业课程门数,适当引入科学研究方法教学,规范教学管理制度.
刘远文潘翠环于瑞缪萍胡楠范茂华付桢肖长林
关键词: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教育课程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非侵入性大脑刺激方法,可以无创、无痛地刺激大脑皮层,目前已广泛用于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本文阐述了rTMS的治疗原理,从不同频率、影响rTMS疗效的因素、安全性等方面介绍了近些年rTM...
肖长林胡楠潘翠环陈艳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脑卒中上肢
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自闭症儿童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观察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自闭症儿童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疗效。方法入选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自闭症儿童4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计算机认知能力测试与训练仪进行训练,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训练;40 min/次,每周5次,持续4周;训练前后采用计算机辅助认知能力测试与训练仪的评估系统对感知能力、注意力、听理解、记忆能力、数的能力和思维想象力等认知功能亚项进行评估;统计分析训练前后两组患儿认知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1)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各亚项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儿治疗后认知功能各亚项改善程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与传统认知康复治疗对自闭症患儿认知功能障碍疗效相当,均可改善自闭症患儿的认知功能。
付桢陈艳潘翠环王红胡楠姜荣荣严嘉健
关键词:儿童自闭症认知功能障碍
EGFP示踪NSCs海马移植对APP/PS1转基因鼠认知功能及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及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EGFP转基因小鼠胎脑来源NSCs,24只12月龄雄性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入实验组(Tg-NSCs组)和AD对照组(Tg-AD组),每组12只,12只同月龄雄性野生型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WT组),Tg-NSCs组进行EGFP示踪NSCs移植,其余两组进行等量磷酸盐缓冲液注射,移植部位为双侧海马区。移植4周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三组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免疫荧光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检测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的变化情况;Q-PCR检测海马神经营养因子NGF、BDNF、NT3的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①体外悬浮培养的神经球表达EGFP阳性,免疫荧光检测显示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Nestin阳性。移植4周后,可见EGFP阳性NSCs在海马注射移植部位存活并向胼胝体,海马深部和齿状回迁移,基底前脑未见EGFP阳性细胞。②与Tg-AD组相比,Tg-NSCs组基底前脑ChAT神经元及蛋白水平均增加(P<0.05),但ChAT蛋白表达低于WT组水平(P<0.05)。③Tg-NSCs组海马区神经营养因子NGF、BDNF、NT3的mRNA表达增加,高于Tg-AD组(P<0.05),且与WT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水迷宫结果显示Tg-NSCs组学习记忆功能改善优于Tg-AD组(P<0.05),但仍低于WT组水平(P<0.05)。结论 NSCs海马移植并不能对该转基因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丢失产生直接的替代与补充,可能通过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对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从而促进其认知功能的恢复。
朱清陈艳龙大宏胡楠姜荣荣路慧聪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基底前脑神经营养因子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非侵入性大脑刺激方法,可以无创、无痛地刺激大脑皮层,目前已广泛用于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本文阐述了rTMS的治疗原理,从不同频率、影响rTMS疗效的因素、安全性等方面介绍了近些年rTM...
肖长林胡楠潘翠环陈艳
关键词:脑卒中重复经颅磁刺激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效果
综合康复治疗对不同时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不同时期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6月在本科进行康复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87例,根据患者发病时间分为3组,急性期86例(发病1个月)、恢复期56例(发病时间2~6个月)、后遗症期45例(发病时间6个月以上),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手段包括早期良肢位摆放、体位转移和关节活动度、平衡能力、肌力及行走能力以及日常活动能力等训练后,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Brunnstrom、TCT、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Brunnstrom、TCT、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不同时期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均有改善。
梁云云陈艳胡楠吴伟伟徐芊黄梅秀
关键词:康复治疗脑卒中
银杏内酯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了解银杏内酯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诊的12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高压氧组、银杏内酯组和高压氧联合银杏内酯组(联合组),每组30例。对4组患者均予以基础性治疗,包括降血压、积极控制血糖、调血脂和抗血小板聚集等;银杏内酯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银杏内酯B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10 d;高压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高压氧治疗;联合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银杏内酯B注射液及高压氧治疗。比较4组患者入院第1、7和14天血清白细胞介素(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IL-8含量及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分的差异。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的多组比较进行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治疗前4组患者血清IL-1、TNF-α、IL-6、IL-8含量和MMSE、ADL、CD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治疗组、银杏内酯组相比,入院第14天联合组血清IL-1、TNF-α、IL-6和IL-8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联合组、高压氧组MMSE和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和银杏内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内酯联合高压氧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具有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
梁云云莫沛解龙昌陈艳胡楠黄梅秀
关键词:银杏内酯高压氧血管性痴呆炎性因子
神经干细胞联合神经生长因子纳米粒海马移植对APP/PS1转基因小鼠行为学及海马突触素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NSCs)联合神经生长因子(NGF)纳米粒海马移植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行为学及海马突触素(SYP)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转基因小鼠胎脑来源NSCs,24只12月龄雄性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随机分入NSCs联合NGF纳米粒移植组(NSCs+NGF-NP组)、NSCs移植组(NSCs组)和AD对照组(AD组),每组8只,另选8只同月龄雄性野生型小鼠作为健康对照组(WT组)。NSCs+NGF-NP组和NSCs组分别行NSCs联合NGF纳米粒移植和NSCs移植,其余两组均行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注射,移植部位为双侧海马区。移植4周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4组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用免疫荧光组化法检测移植细胞的迁移与分化,Western blot检测SYP蛋白水平。结果:体外悬浮培养的神经球表达EGFP阳性,免疫荧光显示NSCs特异性标志物Nestin阳性。移植4周后,可见EGFP示踪的NSCs在海马注射移植部位存活并向胼胝体,海马深部和齿状回迁移,可分化为双皮质素(DCX)阳性神经元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胶质细胞,并可见NSCs+NGF-NP组存活细胞数量较多,突起较长,穿越海马颗粒层。海马突触相关蛋白SYP检测显示,WT组、NSCs组和NSCs+NGF-NP组海马SYP蛋白水平较AD组明显增高(P<0.05),NSCs+NGF-NP组SYP蛋白水平明显高于NSCs组(P<0.05),且与W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迷宫检测显示,与AD组比较,WT组、NSCs组和NSCs+NGF-NP组在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及穿越平台次数均增加(P<0.05),NSCs+NGF-NP组穿越平台的次数大于NSCs组(P<0.05),且与W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s联合NGF纳米粒海马移植治疗可能促进移植细胞在体内存活及成熟,增加海马突触,从而改善AD小鼠学习记忆功能。
朱清陈艳胡楠姜荣荣路慧聪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突触素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