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华

作品数:101 被引量:145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会议论文
  • 32篇期刊文章
  • 1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0篇医药卫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45篇下颌
  • 42篇颞下
  • 42篇颞下颌
  • 41篇颌关节
  • 40篇颞下颌关节
  • 40篇下颌关节
  • 31篇咀嚼
  • 29篇偏侧
  • 29篇偏侧咀嚼
  • 16篇咬合
  • 13篇成像
  • 12篇锥形束CT
  • 12篇磁共振
  • 11篇功能性
  • 11篇功能性磁共振
  • 10篇上颌
  • 9篇症状
  • 9篇颞下颌关节紊...
  • 9篇骨性
  • 9篇骨性结构

机构

  • 101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锦州医学院附...
  • 3篇解放军第30...
  • 2篇北京世纪坛医...
  • 2篇锦州医学院附...
  • 1篇武汉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檀国大学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作者

  • 101篇姜华
  • 72篇刘洪臣
  • 35篇胡敏
  • 34篇王照五
  • 27篇曹均凯
  • 21篇石校伟
  • 18篇李鸿波
  • 17篇汪林
  • 13篇李亚男
  • 8篇郑洁
  • 7篇姚琦
  • 7篇白阳
  • 6篇师占平
  • 6篇金真
  • 6篇李锐
  • 4篇刘刚
  • 4篇王燕一
  • 4篇刘刚
  • 3篇封纯真
  • 3篇罗强

传媒

  • 10篇口腔颌面修复...
  • 5篇中华老年口腔...
  • 4篇第八届全国颞...
  • 3篇中华口腔医学...
  • 3篇口腔医学研究
  • 3篇第十二次全国...
  • 3篇中华口腔医学...
  • 2篇上海口腔医学
  • 2篇山东医药
  • 2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北京口腔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中国骨伤
  • 1篇军事医学
  • 1篇第18届世界...
  • 1篇全球华人口腔...
  • 1篇首届华南国际...
  • 1篇第六次全国口...
  • 1篇第十一次全国...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14篇2018
  • 2篇2017
  • 13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11篇2012
  • 8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10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1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伴开口受限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患者治疗方法评估
姜华郑洁李亚男李鸿波胡敏刘洪臣
右侧偏侧咀嚼对颞下颌关节形态的影响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探讨右侧偏侧咀嚼对颞下颌关节形态变化的影响。方法:利用CBCT对经过严格筛选的52例右侧偏侧咀嚼患者行正中位颞下颌关节成像后,分别获取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平行于髁突长轴的斜位和垂直于髁突长轴的斜位重建影像并进行定量测量分析。采用SPSS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右侧偏侧咀嚼患者习惯侧和非习惯侧在平行于髁突长轴的斜位60°和90°的关节间隙之间差异显著(P<0.05),习惯侧和非习惯侧在矢状位和垂直于髁突长轴的斜位120°、150°关节间隙和髁颈宽度之间差异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测量值双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侧偏侧咀嚼对颞下颌关节形态产生一定的影响。
姜华王照五刘洪臣胡敏曹均凯石校伟
关键词:锥形束CT颞下颌关节偏侧咀嚼
咬合创伤对口颌系统的生物学影响-动物实验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3年
从动物实验研究角度总结咬合创伤对口颌系统的生物学影响。目前,关于咬合创伤和口颌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尚无定论,通过使用Medline数据库,查阅1965~2012年间300余篇摘要和70余篇论著及其引文,也参照了现行教材,未包括咬合创伤对种植体或修复体的影响,最终纳入70篇文献,包括咬合创伤对牙髓组织、牙周组织、咀嚼肌、颞下颌关节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五大类文献。研究结果表明,咬合创伤可对口颌系统产生各种有害的生物学影响,能产生疼痛物质的改变,这可能与外周及中枢神经元敏化有关。然而,不同学者的研究结果仍存在一定的分歧,需要更多的实验研究来验证分析。
刘洪臣姜华王燕一郭少雄
关键词:咬合创伤口颌系统生物学牙髓牙周膜颞下颌关节
咬合与脑功能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3年
本文综述了咬合对全身健康尤其是脑功能的影响.从1999 ~ 2011年英文在线文献和图书馆的相关文献中,选择可用的19篇文献分为咀嚼和舌运动,紧咬牙和磨牙症,咬合板和咬合干扰,修复重建,疼痛和刺激等5类.总结了咀嚼口香糖、叩齿和紧咬牙运动等口颌面区运动与大脑感觉和运动皮层激活的相关性.感觉运动皮层的激活也会受到咬合干扰装置、咬合板和种植修复体的影响.大脑激活区的改变可能依赖于口颌面区运动的强度.因此,咀嚼和其它运动刺激能激活大脑皮层,从而可能有助于防止脑功能的退化,然而,这些发现必须由更多研究所证实.
Ohkubo C(综述)Morokuma M(综述)Yoneyama Y(综述)Matsuda R(综述)Lee JS(综述)姜华
关键词:咬合脑功能咀嚼
一种口腔手术时使用的组织牵开装置
一种口腔手术时使用的组织牵开装置,其包括一个可变形紧缩的弹性牵开环及置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置入结构前端为紧缩的弹性牵开环置入部,弹性牵开环紧缩设置在置入部内;置入部的横截面积小于弹性牵开环伸开后的面积;置入部后方设置...
汪林姜华郭斌罗强吴昊
文献传递
单颗种植义齿咬合大脑激活区域初步研究
2018年
目的:观察单颗种植义齿咬合时大脑的激活特点,并与自然牙咬合时大脑的激活区域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健康种植义齿志愿者5例,确定种植义齿的邻牙为对照牙,浸润麻醉种植义齿及对照牙的对颌牙。采用功能性磁共振技术,采用静息-咬牙的block设计方法,采集每位受试者种植义齿及对照牙咬合时的功能性磁共振图像。分析种植义齿咬合时大脑的激活特点。根据文献报道,确定了初级感觉运动区、辅助运动区、脑岛、丘脑、前额叶和小脑等咀嚼相关区域为兴趣区域,研究被试在使用不同的牙咬合的情况下这六个区的信号变化情况。结果:种植义齿咬合时大脑激活区域与自然牙类似,激活了左额上回,双侧小脑、中央前回、中央后回、丘脑、脑岛、辅助运动区,但激活强度低、范围小。在六个兴趣区域,种植义齿的激活强度均小于自然牙。结论:种植义齿部分的建立了感觉运动反馈调节。在大脑咀嚼相关区域,种植义齿的激活范围和激活强度均小于自然牙。
封纯真顾斌胡楠李金锋姜华刘洪臣
关键词:种植义齿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咬合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咬合系统是牙齿、颞下颌关节、肌肉、神经及支持组织相互之间共同参与进行的一种复杂三维运动,是颅颌系统各部位相互关系的重要表现。从原来的单一观察牙齿形状、数目、位置、大小以及分布性质等诸方面系统研究已经不能满足基础研究和临床...
章巧姜华刘洪臣
关键词:咬合接触咬合力
12例青少年双侧颞下颌关节CBCT测量值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CBCT(cone-beam com putedtom ography)对青少年两侧颞下颌关节进行多项指标数据测量分析。方法在TMJ成像与测量技术的基础上,筛选出青少年12例,通过严格的TMJ临床检查确定为健...
曹均凯王照五刘洪臣胡敏姜华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CT
偏侧咀嚼患者紧咬牙运动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偏侧咀嚼对紧咬牙运动时大脑皮层激活的影响。方法:选取左、右侧偏侧咀嚼患者各7例,采用时段设计方法,采集偏侧咀嚼患者紧咬牙运动时全脑血氧水平依赖对比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扫描数据,以SPM2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偏侧咀嚼患者在紧咬牙运动时,均显示了初级躯体运动感觉皮层(primary sensorimotor cortex,SI/MI)、岛叶、前额叶皮层、顶叶皮层和颞叶皮层的激活。在P<0.001,激活区cluster≥3个体素的参数条件下,组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之间存在以下不同:(1)右侧偏侧咀嚼患者左侧SI/MI比右侧激活更强烈,而左侧偏侧咀嚼患者右侧SI/MI比左侧激活更强;(2)左侧偏侧咀嚼患者显示了辅助运动区的激活,而右侧偏侧咀嚼患者未见该区的激活;(3)两组偏侧咀嚼患者均有左侧额下回和左侧顶下小叶的激活,且右侧偏侧咀嚼患者该区激活更强烈。结论:(1)偏侧咀嚼习惯影响了大脑皮层的激活。(2)SI/MI对偏侧咀嚼患者紧咬牙运动的调控可能具有对侧半球优势。
姜华刘洪臣刘刚金真李科曾亚伟
关键词:大脑皮层
Sclerostin与骨质疏松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1年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低骨量、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易骨折的全身性疾病,发病率高,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心痛苦,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治疗骨质疏松症最理想的方法是促进成骨(直接增加骨量),而目前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大多采用抑制破骨细胞这种间接的方法。SOST/Sclerostin的发现为研究开发促进成骨的药物提供了崭新的思路。本文就Sclerostin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姚琦黄鹏姜华
关键词:骨质疏松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