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磊

作品数:5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武警天津总队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代谢
  • 1篇胆碱
  • 1篇队列研究
  • 1篇心病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组织
  • 1篇心衰
  • 1篇心衰模型
  • 1篇心脏
  • 1篇心脏自主神经
  • 1篇乙酰
  • 1篇乙酰胆碱
  • 1篇乙酰胆碱转移...
  • 1篇瑞舒伐他汀
  • 1篇神经病
  • 1篇神经病理
  • 1篇神经病理性
  • 1篇神经病理性痛
  • 1篇髓内
  • 1篇他汀

机构

  • 5篇武警天津总队...
  • 2篇天津医院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陈磊
  • 4篇王得顺
  • 3篇孙鹏
  • 2篇宋冬林
  • 2篇杨涛
  • 2篇李红涛
  • 2篇郭艺璇
  • 2篇王丽华
  • 1篇王晓东
  • 1篇陈仁义
  • 1篇王志国
  • 1篇冷云霞

传媒

  • 3篇武警后勤学院...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普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糖代谢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比较普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入选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72例,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普伐他汀组(83例)及瑞舒伐他汀组(89例),治疗1、4、12周随访FPG、2 h PBG、FSI及Hb Alc。【结果】两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使用他汀治疗4周内,两组ACS患者的糖代谢指标未见明显异常。瑞舒伐他汀组患者FPG、2 h PBG、Hb Alc及FSI呈逐渐上升趋势,治疗后12周与基线水平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普伐他汀治疗前后糖代谢指标未见明显改变。【结论】短期使用瑞舒伐他汀治疗ACS对患者糖代谢影响较大。
杨涛陈磊宋冬林孙鹏王得顺李红涛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普伐他汀急性冠脉综合征糖代谢
神经病理性癌痛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7年
神经病理性癌痛(neuropathic cancer pain,NCP)是癌性痛中的一种,可由多种不同的病因引起,在临床这些引起NCP的病因可以在患者身上同时或相继出现,增加了NCP机制的复杂性。NCP机制非常复杂,包括外周敏化、神经元异位灶的过度兴奋、交感神经兴奋的维持、脊髓背角抑制性神经元的缺失、中枢敏化、脊髓背角神经突触传递的正反馈作用等。本文就NCP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王得顺王丽华班宇航郭艺璇陈磊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痛疼痛
白血病抑制因子在压力和容量负荷所致大鼠心衰模型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心脏自主神经重塑的关系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在压力超负荷和容量超负荷诱导的大鼠心衰模型心肌组织表达的变化,及其在大鼠心脏自主神经重塑中的作用。【方法】将15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n=5):正常组、压力负荷模型组(pressure overload,POL)和容量负荷模型组(volume overload,VOL)。分别通过腹主动脉缩窄术和腹主动脉腔静脉瘘术(aorta vena caval fistula,AVF)建立大鼠心脏POL模型和大鼠VOL模型。术后8周,经大鼠颈总动脉插管,多导生物记录仪测定大鼠心功能:左心室收缩压(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pressure,LVEDP)、左心室压力变化最大速率(max maximal rate of rise of left ventricular pressure and max maximal rate of decline of left ventricular pressure,±dp/dtmax),并计算心脏质量指数。灌注大鼠后行左心室心肌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交感神经、迷走神经标志物: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和乙酰胆碱转移酶(choline acetyl transferase,Ch AT)蛋白及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的表达,并比较左心室心肌组织中TH、Ch AT蛋白及LIF蛋白变化。同时观测左心室心肌细胞形态变化情况。【结果】POL、VOL二组大鼠LVSP较假手术对照组大鼠显著降低(P<0.05),LVEDP显著升高(P<0.05),±dp/dtmax明显降低(P<0.05),表明二种模型大鼠均发生心力衰竭,处于失代偿期。POL组大鼠心肌细胞长度和直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VOL组大鼠心肌细胞长度显著增加。免疫组化检测,与对照组相比:(1)POL组表达心肌TH蛋白显著增加(P<0.05),VOL组表达显著减少(P<0.05)。(2)POL组表达心肌Ch AT蛋白明显减少(P<0.05),VOL组表达明显增加(P<0.05)。(3)POL、VOL组心肌LIF蛋白较手术对照组均表达增加(P<0.05),且VOL组LIF蛋白的表达增加显著高于POL组(P<0.05)。【结论】心脏超负荷诱
王得顺王丽华郭艺璇班宇航陈磊
关键词:心衰酪氨酸羟化酶乙酰胆碱转移酶白血病抑制因子
髋关节骨折患者冠心病风险增加的临床观察
2015年
目的:采用队列研究观察我国髋关节骨折患者冠心病(CHD)的发生风险是否增加。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3年7月550例住院新发髋关节骨折患者作为髋关节骨折队列。无髋关节骨折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髋关节骨折队列CHD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高出1.52倍(95%CI=1.40-1.66),并且与性别、年龄和有无特异性并发症无关。此高CHD风险至少持续至髋关节骨折后1年之内。结论:髋关节骨折是CHD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
杨涛宋冬林孙鹏王得顺冷云霞李红涛陈磊
关键词:队列研究髋关节骨折
糖尿病大鼠脊髓内高迁移率族蛋白-1参与调节机械性痛敏的机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在糖尿病大鼠脊髓内的表达变化,探索其参与糖尿病性机械性痛觉过敏的具体机制,进一步阐明糖尿病性痛的机制,为糖尿病疼痛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6组(n=6),分别为正常大鼠组、糖尿病大鼠对照组、糖尿病7 d组、14 d、21 d和28 d组。通过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内HMGB1 m RNA的表达情况。(2)24只SD大鼠分成4组(n=6)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在造模后第28 d鞘内给予生理盐水、HMGB1的中和抗体10、30和100μg,检测糖尿病大鼠模型在各时间点的机械性缩足阈值。(3)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n=6),其中4组给予链尿佐菌素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模型制作28 d后鞘内给予生理盐水、HMGB1的中和抗体10、30和100μg。另一组大鼠腹腔给予生理盐水,作为糖尿病大鼠的对照组。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的TNF-α、IL-1β和IL-6 m RNA的表达。结果:(1)糖尿病大鼠模型制作21 d和28 d,脊髓内HMGB1 m RNA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2)糖尿病大鼠鞘内给予HMGB1中和抗体30和100μg后,可以在长达24 h的时间内扭转模型大鼠的机械性痛敏(P<0.05)。(3)糖尿病大鼠造模28 d后,鞘内给予HMGB1的中和抗体30和100μg可以明显逆转糖尿病大鼠脊髓内的TNF-α、IL-1β和IL-6 m RNA的表达(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脊髓内HMGB1显著上调,鞘内给予HMGB1的中和抗体可以通过抑制脊髓内TNF-α等细胞因子的表达而扭转糖尿病大鼠的机械性痛敏。以上结果提示,脊髓HMGB1可能参与了糖尿病机械性痛敏状态的维持过程。我们的研究对脊髓HMGB1参与糖尿病大鼠的疼痛的机制进行初步的探讨,为糖尿病性痛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孙鹏王晓东王志国陈仁义陈磊
关键词:糖尿病高迁移率族蛋白-1链尿佐菌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