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彦

作品数:7 被引量:44H指数:3
供职机构:界首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恙虫病
  • 3篇虫病
  • 2篇药性分析
  • 2篇原菌分布
  • 2篇耐药
  • 2篇耐药性
  • 2篇耐药性分析
  • 2篇病原菌
  • 2篇病原菌分布
  • 1篇血流感染
  • 1篇血培养
  • 1篇血清
  • 1篇药物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乙型肝炎表面...
  • 1篇诊治
  • 1篇诊治分析
  • 1篇伤寒
  • 1篇上消化道

机构

  • 4篇安徽省界首市...
  • 3篇界首市人民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安徽省临泉县...

作者

  • 7篇张彦
  • 6篇张学武
  • 3篇刘标
  • 2篇刘萍
  • 2篇刘朋
  • 1篇徐玉敏
  • 1篇郭城
  • 1篇李春玉

传媒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淮海医药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安徽医药
  • 1篇国际泌尿系统...
  • 1篇内科理论与实...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8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与单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对比分析研究被引量:23
2018年
目的分析AIDS合并肺结核与单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识别与诊断AIDS合并肺结核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AIDS合并肺结核(研究组)和5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对照组)病例资料,对比分析2组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结果。结果研究组发热、消瘦及腹泻等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咳嗽、咳痰及咯血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中63.83%患者CD4+T细胞数<250/mm3,而对照组只占8.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痰培养阳性率、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率分别为42.6%和36.2%,对照组为70.0%和66.0%,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病变累及多个肺段、粟粒样结节影、纵膈淋巴结肿大及肺外结核比例较对照组高,合并空洞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均<0.05);2组患者均给予抗结核治疗,研究组治愈44例(93.6%),死亡3例(6.4%),对照组治愈率达100%。结论在AIDS高发地区应警惕AIDS合并肺结核的发生,常规进行肺结核的诊断性筛查,必要时可行实验性抗结核治疗,尽早明确相关诊断并及时予以治疗,以免延误患者病情。
张彦胡国启司丽刘标刘朋刘萍张学武
关键词:艾滋病肺结核
2019~2021年某三级综合医院泌尿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某三级综合医院的泌尿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 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院内感染监控提供指导。方法从本院检验系统中筛选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泌尿道感染患者的4 748例尿标本培养结果, 回顾性分析其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4 748例尿培养标本共分离出1 026株病原菌, 其中革兰阴性菌812株(79.14%), 革兰阳性菌210株(20.47%), 真菌4株(0.39%)。病原菌占比前5位分别是大肠埃希菌610株(59.45%)、屎肠球菌81株(7.89%)、粪肠球菌76株(7.41%)、肺炎克雷伯菌60株(5.85%)、彭氏变形菌51株(4.97%);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2%, 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10%;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呋喃妥因的耐药率<10%, 屎肠道球菌对青霉素类、喹诺酮类、红霉素等的耐药率>90%, 粪肠球菌对青霉素类、呋喃妥因的耐药率<10%, 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耐药的菌株。结论泌尿道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 其次为屎肠球菌、粪肠球菌。菌群分布及耐药性监测有利于掌握本地区病原菌的流行病学特点, 可降低和控制细菌耐药进展。
杨思恒胡国启张彦刘标尚昊禹张学武
关键词:泌尿系疾病病原菌尿培养
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原蛋白影响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和比较替比夫定、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以及对血清乙肝抗原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1∶1随机、对照设计。共入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替比夫定组50例,拉米夫定组50例;对照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动态监测患者血清HBsAg、HBeAg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1年时,替比夫定组患者血清HBV DNA PCR法检测不到的比率、ALT复常率均较拉米夫定组稍高,但无统计学意义;HBeAg阴转率及血清学转化率以及病毒突破率分别为34%、28%和8%,均优于拉米夫定组的16%、12%和22%,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分别为0.0377、0.0455和0.0498)。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抗原蛋白HBsAg及HBeAg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替比夫定组患者治疗1个月时,血清HBsAg和HBeAg水平较基线下降分别为(30.2±16.1)S/N和(80.8±12.9)S/CO,均高于拉米夫定组的(7.8±12.4)S/N和(10.9±27.9)S/C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至治疗12个月时,其降幅差异更为明显,分别达到(146.7±32.5)S/N和(202.3±62.8)S/CO及(68.4±39.5)S/N和(90.4±52.8)S/CO,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替比夫定不良反应轻微,与拉米夫定类似。结论:替比夫定较拉米夫定具有更强地抑制HBV DNA复制能力以及较少的耐药率和病毒反跳率;同时替比夫定能更强地抑制病毒抗原蛋白的表达,可能与较高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有关。
李春玉张学武胡国启段振乾张彦
关键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恙虫病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2例
2014年
恙虫病自2008年在阜阳地区出现流行以来,合并多个系统的损害病例比较多见[1-2],合并消化出血的病例报告较少,王晟报告500例中仅有1例消化道出血[3],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例更为罕见。笔者最近收治2例恙虫病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张彦郭城胡国启刘朋刘标张学武
关键词:恙虫病上消化道出血病例报告
以嗜酸粒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的117例恙虫病报告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 报告恙虫病患者嗜酸粒细胞减少现象.方法 对界首市人民医院和临泉县人民医院2012年8月至12月收治的117例恙虫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另外选取健康体格检查者6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对照研究恙虫病患者嗜酸粒细胞的变化.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嗜酸粒细胞减少在恙虫病患者的发生率为96.6%,居各种实验室检查异常发生率的第1位.治疗前恙虫病组嗜酸粒细胞减少率为96.6%(113/117),嗜酸粒细胞计数为(0.016±0.009)×109/L,而健康对照组分别为8.3%(5/60)和(0.085±0.025)×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138.990 4,P<0.01;t=15.678 3,P<0.01).共有65例患者在治疗后4~9 d复查血常规,嗜酸粒细胞减少率下降为23.19,嗜酸粒细胞计数升高为(0.040±0.010)×109/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08.191 2,P<0.01;t=2.641 2,P<0.05).结论 嗜酸粒细胞减少是恙虫病患者的重要临床特征,可作为恙虫病诊断的重要线索之一.
张彦张学武胡国启马前坡刘标刘萍
关键词:丛林斑疹伤寒嗜酸粒细胞
安徽界首市2008年及2011年恙虫病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分析比较2008年及2011年恙虫病患者的发病特征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及2011年该科治疗的恙虫病临床资料,分为2008年组及2011年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治疗效果。结果 (1)两组患者在发病高峰季节,性别组成、年龄大小、居住环境上无明显差异;(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除皮疹及心血管系统检查差异明显(P<0.05),其余特点具有一致性,差异不明显(P>0.05);(3)2008年组初诊误诊率为22例(53.7%),入院后3 d误诊14例(34.1%);2011年组初诊误诊率为26例(33.3%),入院后3 d误诊12例(15.4%),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4)2008年组阿奇霉素在治愈率上较2011年组更为有效(P<0.05),多西环素在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差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恙虫病临床表现多样,部分检查发生演变,部分抗生素治疗效果稍有下降,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胡国启张彦
关键词:恙虫病诊治分析
2019—2022年我院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界首市人民医院住院患者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I)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本地区BSI患者治疗及院内感染防控提供临床指导依据。方法:从本院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中筛选2019年0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住院患者6727例血培养标本,分离到菌株668株(9.93%),回顾性分析菌种分布和耐药情况。用Excel 2021、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原菌分离主要来自感染科、重症监护室、普外科等,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肝胆系统感染等引起的BSI最常见,30 d死亡率为23.50%。668株分离菌种中革兰阴性菌461株(69.01%)、革兰阳性菌205株(30.69%)、真菌2株(0.30%);分离前5位(84.28%)菌种分别是大肠埃希菌274株(41.01%)、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41株(21.10%)、肺炎克雷伯菌91株(13.62%)、金黄色葡萄球菌34株(5.09%)、铜绿假单胞菌23株(3.44%)。2021—2022年较2019—2020年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有所下降(P<0.05),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轻度增加(P>0.05)。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耐药率均较低,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ales,CRE)所占比例较低(6.09%)。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占比较高(76.47%),包括肠球菌在内的革兰阳性菌均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耐药菌株。结论:本地区BSI菌种以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革兰阳性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中主要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有较高敏感性。MRSA有较高的检出率。
杨思恒张学武胡国启张彦李自强盛滋科徐玉敏
关键词:血流感染血培养病原菌分布耐药性抗菌药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