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学明

作品数:9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省皮肤病性病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麻风
  • 4篇读片
  • 4篇多菌型
  • 4篇菌型
  • 3篇化疗
  • 3篇MDT
  • 2篇涂片
  • 2篇联合化疗
  • 2篇麻风病
  • 2篇麻风病人
  • 2篇麻风菌
  • 1篇短程
  • 1篇多菌型麻风
  • 1篇多药
  • 1篇多药治疗
  • 1篇药物疗法
  • 1篇油镜
  • 1篇制片
  • 1篇质控方法
  • 1篇双盲法

机构

  • 7篇四川省皮肤病...
  • 2篇四川省医学科...
  • 2篇凉山州卫生防...
  • 1篇北京热带医学...
  • 1篇凉山彝族自治...

作者

  • 9篇刘学明
  • 6篇胡鹭芳
  • 5篇郑义强
  • 2篇翦大明
  • 2篇王荣茂
  • 1篇喻林冲
  • 1篇李桓英

传媒

  • 4篇中国麻风皮肤...
  • 4篇中国麻风杂志
  • 1篇岭南皮肤性病...

年份

  • 1篇2002
  • 1篇1998
  • 1篇1995
  • 1篇1993
  • 2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656例MB麻风短程MDT后的监测被引量:1
1995年
656例MB型麻风用WHO—MDT24个月,停药后监测1~8年。临床显著进步629例(95.88%),进步23例(3.51%),有效率为99.39%。监测5年累计细菌阴转535例,在初治者402例小为99.46%,经治者254例中为99.18%;治疗前BI<3.0的299例中监测5年累计阴转率为100%,BI≥3.0的357例中为99.3%。治疗及监测期间,其发生麻风反应140例(21.34%),其小Ⅰ型47例,Ⅱ型61例,神经炎32例。1例在监测5年时复发。作者认为应适当延长MDT监测时间进一步了解复发情况,以便对MDT的疗效作出确切评价。
翦大明胡鹭芳罗九思刘学明赖祖杰李德录
关键词:麻风联合化疗
用MDT时皮肤涂片的质量控制被引量:1
1990年
在多药治疗(MDT)方案中,皮肤切刮涂片检查对麻风的诊断、分类、疗效评定,多菌型治疗期限以及复发判断都相当重要。1985年Rijk等提出涂片质量控制,1987年Vettom等对亚非和南美10个国家的50名实验室技术人员做了29项的涂片质量按制。我们于1987年总结出“读片会”式的菌检质控方法之后。
刘学明郑义强蔺宋孟胡鹭芳王荣茂李凯如
关键词:涂片检查MDT多菌型多药治疗读片
多菌型麻风病人固定疗程的联合化疗被引量:7
1998年
1983年作者等曾在山东和云南用 WHO—MDT 治疗过80例 MB 病人,疗程为24和27个月,停药后每年随访1次,发现其临床、细菌和病理表现均持续好转。1986~1994年又在四川凉山州(17个县)和攀枝花市(3个县)治疗657例 MB 病人,疗程24个月;到1995年底有190例未治和235例用其它药物或方案治过者,完成 MDT 疗程后随访已满5年,结果是原未治组(1477人年)中无1复发,原经治组中的复发率为0.17%或2/1172人年;未复发者中 BI 的阴转率,在随访的第5年为99.6%(226/227),只有1例 LL 在第5和第6年仍为0.33;B 型比 L 型的 BI 阴转快。用 MDT 前,35例 MB 的 BI>4.0,随访已5年,只1例复发(0.24%或1/420人年);358例 BI>3.0者5年中复发1例(0.08%或1/1224人年);治疗6个月后麻风反应逐渐减少,但停药1年后逆向反应增多,到第4年随访时已无麻风反应;MDT 前Ⅱ和Ⅲ级畸残占22.7%(149/657),用 MDT 期间12例(1.8%)出现新畸残或畸残加重;有11例发生了 DDS 过敏,3例肝功检查阳性,经对症处理均未影响抗麻风治疗。
李桓英胡鹭芳罗九思刘学明翦大明邬佩玮
关键词:多菌型麻风病
27名质评员对麻风皮肤涂片质量评定
1993年
在我国已有部分省(区)开展了麻风皮肤涂片质量评定,为统一质评标准,以便推广用读片会控制查菌质量的方法,1991年9月中国麻风协会在成都召开了查菌质控研讨会。参加质评的27名检验人员来自18个省市自治区。
刘学明
关键词:麻风
657多菌型麻风联合化疗后监测一年被引量:2
1991年
657例多菌型麻风用WHO(1981)的MDT方案治疗二年,停药后预定监测五年,现已监测一年的临床和细菌疗效明显。42例新病人用MDT前均有活动性皮损,监测达一年时皮损基本消退,皮肤查菌阴转10例(23.%),BI平均由3.07降至0.61,每年下降0.82, 615例用MDT前曾服过抗麻风药者半数左右有活动性皮损,监测达一年时皮损基本消退,皮肤涂片细菌阴转436例(70.89).BI平均由1.55降至0.02,每年下降0.45.三年中出现ENL 96例,神经炎125例,随疗程延长而减少;1型反应32例则多在治疗2~12个月内发生,及时给予激素治疗.即可避免畸形发生。副作用只有皮肤的色素沉着、干燥和鱼鳞病样改变,停药后均逐渐消退.此方案在病人分散、交通不便的少数民族地区及边远山区是可行的,病人乐于接受,但其复发率有待进一步观察。
胡鹭芳罗九思刘学明赖祖杰李德禄
关键词:麻风多菌型药物疗法
麻风皮肤涂片质控方法的研究
1992年
以我们改良的Ridley氏计数标准(简称改良法,下同)与我们过去的标准及Ridley计数标准对比,研究其阳性率的差异。同时采用细菌读片会考核基层查菌的质量。为提高读片质量,较系统的比较分析了考核者与被考核者所判的涂膜BI与涂片平均BI之间的差异。对“阴性涂膜”,改良法至少镜检200个油镜视野,而后两种标准则镜检100个油野;对3~6^+的强阳性涂膜,改良法至少镜检50个油野,Ridley’s法则镜检25个油野。以省内过去的标准及Ridley计数标准为对照组,改良法为实验组。
刘学明郑义强隅宗孟李凯如胡鹭芳赖祖杰李德禄
关键词:考核者麻风菌质控方法改良法油镜读片
镜检视野数不同及保存的菌片复染后所得BI的比较
1992年
至今查菌标准规定镜检的视野数不尽相同。现以我们拟订的镜检标准与Ridley标准比较。此外在读片考核中发现个别县保存的菌片,原为国产复红染色,改用新复红染液复染后BI较复染前明显降低,为探明其原因而进行了较系统的观察。标本是各县送检的菌片,每片6个涂膜。对同一张菌片按不同标准规定镜检的视野数记录细菌密度(+)。对“阴性涂膜”,镜检100个视野时作一记录,再继续镜检至200个视野时又记录一次;对BI 3.0~6.0的涂膜分别在25和50个视野时记录结果。
刘学明郑义强蔺宗孟王荣茂
关键词:BI复染读片麻风菌抗酸性
在MDT中控制麻风细菌涂片的质量被引量:1
1989年
麻风防治中细菌学检查水平低下令人关注,亟需提高。1985年Rijk等对坦桑尼亚和埃塞俄此亚12个地区的皮肤涂片标本做了观察比较,提出了质量控制的方法。鉴于目前有关报导不多,而以读片会做为质量控制法在国内外属少见,因此特将我省凉山州、攀枝花市及万县地区用的涂片质量控制法报告如下。用读片会的形式考核涂片质量。
刘学明郑义强蔺宗孟胡鹭芳陈国弟范健英
关键词:MDT麻风防治多菌型读片
四川省15年麻风病人涂片查菌检查质控报告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在麻风流行县进行麻风菌查菌检查质量控制,提高基层检验技术。方法:省中心实验室对参加质控县按双盲法随机抽取10%的细菌涂片,由省考评员按“麻风检验质控手册”标准对抽取片的制片、染色及镜检进行质评,同时各县人员必须判读中心实验室阅过的菌片,找出存在的问题。结果:连续15年对全省流行县进行细菌质控。参评县最少17个,最多97个,共抽查4529张。1986年制片、染色及细菌密度指数(BI)平均由86.97%上升至96.88%,质量稳步提高。结论:在麻风流行县进行细菌质控可以提高麻防工作质量,提高检验人员水平,便于实施。
王荣茂郑义强刘学明喻林冲
关键词:麻风病制片双盲法抽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