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
- 作品数:9 被引量:61H指数:5
- 供职机构: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冠心病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红细胞分布宽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01-2018-10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的患者共268例。根据RDW值,将所纳入患者分为4组:组1(RDW<13.2%)65例,组2(13.2%≤RDW<14.15%)70例,组3(14.15%≤RDW<16%)71例,组4(RDW≥16%)62例。比较各组临床资料,对HDL-C与RDW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以Logistic回归分析RDW的预测因素。结果:血清HDL-C水平与RDW呈显著负相关(r=-0.555,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HDL-C(OR=0.904,95%CI:0.876~0.934)、血红蛋白(OR=0.898,95%CI:0.439~0.8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OR=1.300,95%CI:1.007~1.817)和Gensini评分(OR=1.024,95%CI:1.009~1.039)是RDW的预测因子。结论:血清HDL-C水平与RDW呈负相关,且血清HDL-C水平是RDW的独立预测因子。
- 程小兵陈燕罗娟娟杨玉雯单其俊
- 关键词:冠心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红细胞分布宽度炎症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红细胞分布宽度在冠心病患者中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HDL-C水平与RDW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01月-2018年10月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共26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血清HDL-C水平与RDW的关系,采用 Gensini评分系统来判定...
- 程小兵陈燕陈东潘文博钟万生
- 关键词:冠心病HDL-C红细胞分布宽度炎症
- 雷公藤内酯对睾丸切除雄性大鼠骨丢失的保护作用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索雷公藤内酯对睾丸切除雄性大鼠的骨丢失保护作用。方法 30只3月龄的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Sham组)、睾丸切除组(CON组)和雷公藤内酯治疗组(LGT组),每组10大鼠。行双侧睾丸切除手术或假手术,LGT组术后给予雷公藤内酯治疗12周,并在实验结束时安乐死大鼠,获取血清和大鼠胫骨。这些治疗的效果通过生物力学测试、Micro-CT扫描和血清生化分析进行评估。结果与CON组大鼠相比,雷公藤内酯的全身给药显著降低骨代谢指标[1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type 1 procollagen amino terminal propeptide,P1NP)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type I collagen carboxy terminal peptide,CTX-1)],增加大鼠胫骨骨密度,改善骨小梁参数(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目和骨小梁分离度),增强胫骨极限载荷、能量和刚度,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内酯能有效保护双侧切除睾丸大鼠诱导的骨丢失。
- 江亚詹俊锋王林刘群刘锴陈燕卞育俊吴刚杨祖华
- 关键词:雷公藤内酯骨密度骨强度
- 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分布宽度、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房颤的关系被引量:14
- 2018年
-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以及其与房颤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9月于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房颤患者60例纳入房颤组,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44~82(67.2±12.1)岁;同期住院的窦性心律患者60例纳入对照组,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45~82(65.2±10.2)岁。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RDW、PDW,ELISA测定hs-CRP,心脏超声测定左房内径(LAD)、左室内径(LVD)、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两组性别比、年龄、合并疾病比例和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房颤组RDW、PDW、hs-CRP以及LAD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RDW(OR=1.070,95%CI:1.015~1.121)、PDW(OR=1.050,95%CI:1.019~1.082)、LAD(OR=1.064,95%CI:1.021~1.098)是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s-CRP、RDW和PDW在房颤患者中均升高,且为房颤发病的危险因素。
- 程小兵罗娟娟陈燕潘文博钟万生陈东刘圣好丁汝跃盛春梅梁有峰樊宗成陈清理
- 关键词:红细胞分布宽度高敏C反应蛋白左房内径血小板分布宽度
-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其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之比、同型半胱氨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被引量:19
- 2020年
- 目的评价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及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之比(sdLDL-C/LDL-C)和同型半胱氨酸(Hcy)三者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我科在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的住院患者200例,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颈动脉内膜(IMT)异常组122例和对照组78例,其中颈动脉内膜异常组又分为颈动脉增厚组30例及颈动脉斑块组92例,Spearman直线相关分析颈动脉斑块与sdLDL-C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颈动脉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颈动脉异常组sdLDL-C、sdLDL-C/LDL-C和Hcy明显高于对照组。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sdLDL-C/LDL-C、sdLDL-C是颈动脉增厚和颈动脉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95%CI:1.021~1.213,P<0.001)、糖尿病(95%CI:1.009~1.0394,P<0.001)、sdLDL-C/LDL-C(95%CI:1.012~1.449,P<0.001)、sdLDL-C(95%CI:0.876~0.934,P<0.001)、Hcy(95%CI:0.439~0.81,P<0.001)。结论sdLDL-C/LDL-C、sdLDL-C、Hcy具有颈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且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 程小兵罗娟娟罗娟娟陈燕韩卫星单其俊潘文博潘文博陈东
-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粥样硬化
- 椎间孔镜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观察椎间孔镜对脱出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脱出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38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访时间为6至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8个月,对比手术前以及手术后3个月、6个月以及12个月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 ic associttion,JOA)、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功能指数评分。结果 38例病人手术后的JOA评分和手术前对比明显升高,手术后VAS以及疼痛功能指数评分比手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椎间孔镜对脱出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陈燕吴刚刘锴刘东东
- 经皮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10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PTED治疗。观察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的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系统(JOA)评分及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结果:本组106例患者,手术时间(67.54±9.45)h,出血量(33.09±6.06)mL,切口长度(0.81±0.17)cm,术后下床时间(1.86±0.81)d,住院时间(4.74±1.90)d。术后硬膜撕裂4例,感染2例,血肿3例,总发生率8.49%(9/106)。患者VAS评分由术前的(8.32±0.91)分,降低至术后6个月的(0.55±0.19)分;JOA评分由术前的(12.31±1.75)分,提高至术后6个月的(23.98±4.3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20个月,中位数14.3个月,术后12个月的复发率为2.83%。结论: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
- 陈燕王立飞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率
- 综合护理干预在心血管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效。方法随机选择我科行心血管介入治疗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选取60例患者。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常规予心理、生理、环境等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评分、两组心理状态。结果干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3/50),而对照组为30.00%(15/50)满意度评分干预组为(98.45±0.54)分,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3.35±2.01)分,两组间比较P<0.05。结论对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模式具有理想效果,值得提倡。
- 程小丹陈燕程小兵宋丽萍
- 关键词:护理干预介入治疗
- 可塑型钛钢板治疗跟骨骨折34例报告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评价切开复位可塑型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34例(37足)跟骨骨折。男性28例,女性6例;年龄16~56岁(平均38岁)。双侧骨折3例。所有患者术前行跟骨正、侧位及轴位x线摄片,跟骨CT扫描三维重建检查。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型12足,Ⅲ型18足,Ⅳ型7足。所有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可塑型钛钢板内固定术。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6个月)。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结果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优31足,良4足,可2足。优良率达96%。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可塑型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以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 吴刚江亚陈燕
- 关键词: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钢板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