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守艳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长春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脑梗
  • 2篇脑梗塞
  • 2篇梗塞
  • 2篇灌注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溶栓
  • 1篇阵发
  • 1篇溶栓
  • 1篇神经血管
  • 1篇前庭
  • 1篇前循环
  • 1篇螺旋CT
  • 1篇急性
  • 1篇急性脑梗塞
  • 1篇X线
  • 1篇X线计算
  • 1篇X线计算机
  • 1篇CT灌注
  • 1篇成像
  • 1篇成像表现

机构

  • 3篇长春市中心医...
  • 1篇长春医学高等...

作者

  • 3篇马守艳
  • 2篇王芃
  • 2篇甄勇
  • 1篇孙英楠
  • 1篇齐景伟
  • 1篇贺永斌
  • 1篇王东辉
  • 1篇刘艳华
  • 1篇李树荣
  • 1篇张铁岩
  • 1篇李树新
  • 1篇王鑫淼
  • 1篇何平

传媒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急性脑梗塞中螺旋CT灌注的应用
甄勇王芃马守艳索耀华齐景伟张铁岩李树荣李树新
本课题研究对象为获得良好疗效的中动脉梗塞早期接触性溶栓病例40余例。首先行CT灌注检查,经CTP软件处理后得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参数图。给予全脑血管造影,证实前循环血管梗塞后急...
关键词: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螺旋CT灌注
CT灌注在急性大脑前循环梗塞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CT灌注在急性大脑前循环梗塞中对动脉溶栓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0例超选择动脉溶栓后获得良好效果的颈内动脉系统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上述患者术前先经过CT灌注,获得CBF、CBV、MTT参数图,然后行动脉造影及超选择动脉溶栓治疗,术后复查CT,认为确定最终梗死区、缺血半暗带、缺血周围区,对应CT灌注参数图,将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出现参数间影像不一致,其中以MTT与CBV差异最大,CBF与CBV差异次之。梗死侧缺血中心区的CBV、CBF分别为(2.14±0.59)ml/100g和(19.06±8.00)ml/100g,较正常明显减小,MTT为(7.85±1.65)s,与正常对照区差异显著(P<0.01),梗死半暗带的CBV、CBF分别为(3.72±0.75)ml/100g和(35.15±6.29)ml/100g,较正常明显减小,MTT为(6.11±0.32)s,与正常对照区差异显著(P<0.01)。结论CT灌注成像能快速、准确反映缺血半暗带部位,利用参数图不一致性,可作为动脉溶栓病例的选择标准。
甄勇王芃马守艳
关键词:X线计算机灌注脑梗塞动脉溶栓
前庭阵发症的磁共振成像表现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前庭阵发症(VP)的病因及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应用磁共振3D成像技术(3DMRI)对25例VP患者(VP组)及25例其他眩晕病患者(对照组)进行扫描,观察前庭蜗神经周围有无神经血管交互压迫(NVCC)现象。结果 VP组50耳中34耳存在NVCC现象,其中Ⅰ型7耳,Ⅱ型9耳,Ⅲ型11耳,Ⅳ型7耳;对照组50耳中7耳存在NVCC现象,均表现为Ⅰ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4,P<0.01)。VP组中责任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23耳,小脑后下动脉7耳,椎动脉3耳,基底动脉1耳,对照组中责任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6耳,小脑后下动脉1耳,两组压迫责任血管来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2,P>0.05)。结论 VP与NVCC发生高度相关性,3DMRI能够清晰显示神经血管之间的关系,其中以小脑前下动脉压迫神经多见。
贺永斌何平马守艳王鑫淼孙英楠王东辉刘艳华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