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金鹏

作品数:16 被引量:139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 2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3篇小麦
  • 9篇冬小麦
  • 6篇水分
  • 6篇水分利用
  • 6篇微喷
  • 5篇水肥
  • 5篇利用效率
  • 5篇灌浆
  • 4篇氮肥
  • 4篇冬小麦产量
  • 4篇水肥一体化
  • 4篇水分利用效率
  • 4篇小麦产量
  • 3篇玉米
  • 3篇夏玉米
  • 2篇氧化酶
  • 2篇氧化酶活性
  • 2篇栽培
  • 2篇土壤
  • 2篇旗叶

机构

  • 16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16篇李金鹏
  • 15篇王志敏
  • 14篇张英华
  • 6篇王云奇
  • 5篇韩美坤
  • 3篇邓万云
  • 3篇张琪
  • 2篇王彬
  • 2篇王润正
  • 2篇周顺利
  • 2篇黄菁
  • 2篇刘洋
  • 1篇姚颖垠
  • 1篇鲁来清
  • 1篇杨佑明
  • 1篇倪中福
  • 1篇张萌
  • 1篇赵姣
  • 1篇辛明明
  • 1篇曹莲

传媒

  • 2篇玉米科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科技导报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作物学报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8篇2016
  • 2篇201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麦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代谢与调控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6年
小麦遭遇逆境时花后光合作用减弱,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作为主要灌浆物质来源对产量贡献率可达20%~50%。因此,了解茎鞘NSC的代谢规律,明确栽培管理措施和遗传育种改良对NSC代谢的影响,对于充分发挥NSC在小麦抗逆稳产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以小麦茎鞘NSC主要成分——果聚糖为例,概述了NSC的结构与合成、运输与降解;分析了小麦茎鞘NSC的功能,特别是对低温冻害和高温干旱逆境的响应;讨论了品种选择、水分管理、氮肥运筹等栽培措施对茎鞘NSC的调控作用;展望利用茎鞘NSC进行抗逆育种的前景。
王彬张英华邓万云韩美坤宋文品徐学欣姚得秀黄菁李金鹏王志敏
关键词:非生物胁迫抗逆性栽培措施
12叶展倒伏对夏玉米子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选用先玉335(XY335)和浚单20(XD20)两个玉米品种,在种植密度为75 000株/hm2下设置不倒伏(CK)、根倒(RL)、茎折(SL)3个处理,分析品种和倒伏类型对夏玉米子粒灌浆特性、穗部性状、产量、产量三要素和产量损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2叶展(V12)倒伏使XY335和XD20显著减产,其中SL处理造成的减产幅度较RL高,XD20的减产幅度小于XY335。RL使XY335和XD20的产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的损失率分别达到21.1%、7.2%、9.5%、7.3%和19.2%、6.0%、13.6%、11.9%;SL处理使XY335和XD20产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的损失率分别达到61.0%、22.3%、42.3%、9.5%和41.8%、17.2%、19.4%、14.9%。倒伏后,穗部性状变差,SL的影响大于RL,XD20的穗部性状相对好于XY335。倒伏缩短了灌浆期,SL降幅大于RL;倒伏降低了平均灌浆速率,RL主要降低了XY335的缓增期灌浆速率,SL降低了XY335的渐增期灌浆速率,RL和SL均降低了XD20缓增期灌浆速率。V12倒伏造成夏玉米减产的原因从大到小依次为穗粒数、穗数和千粒重的降低。
王云奇李金鹏王志敏韩美坤张英华
关键词:夏玉米子粒灌浆产量损失率
小麦水肥减量增次微喷高产高效栽培方法
本发明属于华北冬小麦栽培的技术领域,通过水肥减量增次微喷优化水肥供应方式实现节水高产和水氮资源的高效利用的栽培方法,具体为小麦水肥减量增次微喷高产高效栽培方法。本方法以节水为基础,以高产高效为目标,优化整合小麦整地、播种...
张英华王志敏李金鹏孙振才于康姚春生宋文越彭洪博王润正
文献传递
微喷水肥一体化对冬小麦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微灌是一种节水的灌溉模式,在蔬菜果树作物中广泛应用,近几年在大田作物中也开始应用,但高效的微灌模式及其对冬小麦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的影响还鲜见报道.本试验在现有节水灌溉模式灌水定额1500m3/hm2下设置了微喷2次(拔节...
李金鹏刘洋刘松源王志敏张英华
关键词:冬小麦水肥一体化水分利用特征
一穴多株种植对夏玉米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增加种植密度是玉米高产的重要手段,但是种植密度的持续增加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其中高密群体的郁闭问题已成为限制进一步增加种植密度的主要因素之一。为缓解夏玉米高密度群体的郁闭状况,改善高密度种植下的玉米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本试验在82 500株·hm·2密度下设置了一穴1株(P1)、一穴2株(P2)和一穴3株(P3)3个处理,分析了一穴多株对夏玉米各生育时期的叶面积、干物质、光合势、相对生长率、净同化率、作物生长速率、粒叶比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P1相比,P2和P3吐丝期单株叶面积分别增加10.7%~21.9%和7.3%~16.7%,吐丝后20 d分别增加13.5%~21.9%和9.4%~12.7%;P2和P3吐丝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显著高于P1(P〈0.05)。一穴多株种植提高了夏玉米6叶展以后的光合势,P2的提高幅度小于P3;P2、P3吐丝后20 d到成熟期相对生长率比P1分别高30.4%~190.7%和33.9%~183.5%,净同化率分别高16.1%~161.9%和30.7%~155.8%。采用一穴多株种植可以提高作物的生长速率、粒叶比和籽粒产量,P2和P3分别比P1增产5.8%~23.5%和4.9%~18.9%。粒重/叶面积、粒数/叶面积与籽粒产量呈显著直线正相关(R2=0.94,P〈0.000 1和R2=0.76,P〈0.001)。可见,在高密种植条件下,采用一穴多株种植可以改善夏玉米群体质量、提高产量。本研究推荐高密度下一穴2株种植方式。
王云奇李金鹏王志敏宋文品韩美坤邓万云张英华
关键词:夏玉米
微喷灌和氮肥用量对冬小麦籽粒灌浆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为明确多次微喷和氮肥用量对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以主栽品种济麦22为材料,设置了微喷4次(S4,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灌浆期)和3个追施氮肥处理(N1、N2和N3分别为纯氮45,90,135kg/hm2),氮肥随灌水等量分次施入,以漫灌作为对照(CK,拔节期750 m3/hm2+开花期750 m3/hm2,拔节期追施纯氮90 kg/hm2),考察了籽粒产量、灌浆期上三叶叶绿素含量和籽粒干物质积累动态、不同时期植株氮素积累、分配与运转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结果表明,多次微喷灌提高了籽粒产量,尤以S4N2增加显著(P<0.05),相比CK提高10.5%~24.5%。微喷产量的增加主要归因于千粒质量的提高,2013-2014年和2014-2015年S4N2千粒质量比CK分别提高了3.47,5.97 g。微喷灌显著延长了籽粒灌浆天数,特别是推迟了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日,延长了籽粒灌浆高峰持续期;S4N2最大理论千粒质量、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均高于其他处理。微喷灌处理灌浆中后期上三叶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CK,尤其以旗叶和倒二叶表现明显,叶片功能期延长,利于籽粒灌浆和粒重提高。微喷灌处理植株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于CK,成熟期表现为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微喷灌植株花前贮藏氮素的转运量及其对籽粒氮的贡献率降低,花后同化氮素的贡献率提高,尤以叶片和茎鞘表现明显。同时,微喷灌提高了籽粒氮素积累量和氮肥偏生产效率。少量多次微喷灌使氮肥在冬小麦生育期内主要集中于0~80 cm土层,但施氮过多会导致硝态氮向深层土壤淋失。综合上述结果认为,在本试验条件下,微喷4次在适宜的追氮量(90 kg/hm2)条件下可实现冬小麦高产和氮肥高效利用。
李金鹏王志敏张琪徐学欣王云奇刘洋周顺利张英华
关键词:冬小麦籽粒灌浆氮素积累土壤硝态氮
播前贮墒量对黑龙港平原旱作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为明确黑龙港平原正在推广应用的冬小麦贮墒旱作栽培的播前土壤适宜墒情,研究了不同贮墒水平对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于2014-2015和2015-2016年在河北吴桥进行,通过播前补灌设置5个贮墒水平,即2 m土体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75%(W1)、80%(W2)、85%(W3)、90%(W4)、100%(W5)。结果表明,随贮墒量的增加,小麦全生育期耗水量显著增大,以W5处理的耗水量最大;提高贮墒量可促进小麦增产,但在贮墒量达到一定程度后产量变化不再明显,两年平均产量以W4处理最大;在W1、W2和W3处理间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不显著,而W4和W5处理显著低于前三个处理。在本试验土壤及降雨条件下,把播前2m土壤含水量调整为田间持水量的85%~90%是贮墒旱作最适宜的贮墒水平。
韩美坤张萌李金鹏徐学欣王云奇张英华王志敏
关键词: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
适宜微喷灌灌水频率及氮肥量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被引量:41
2016年
为明确微喷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灌溉次数和氮肥用量对冬小麦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的影响,该试验在灌水定额1 500 m3/hm2下设置微喷2次(拔节期750 m3/hm2+开花期750 m3/hm2)、3次(拔节期450 m3/hm2+开花期750 m3/hm2+灌浆期300 m3/hm2)、4次(拔节期450 m3/hm2+孕穗期300 m3/hm2+开花期450 m3/hm2+灌浆期300 m3/hm2)和氮肥追施45、90、135 kg/hm2处理,N肥随灌水等量分次施入,考察群体光合特性、物质生产和水分利用特征。结果表明:微喷3次和4次相比于微喷2次,产量提高了5.3%~18.9%,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5.3%~27.8%,但微喷3次与4次之间差异不显著。适当增加微喷次数提高了开花期和灌浆期群体绿色叶面积指数,延缓了叶片衰老,提高了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增加了千粒质量,进而提高了籽粒产量;多次微喷(3次或4次)降低了总耗水量和开花前耗水比例,提高了开花后耗水比例;适当增施氮肥能进一步提高花后物质积累和花后耗水比例。综合来看,1 500 m3/hm2灌溉定额下微喷4次,追施氮肥90 kg/hm2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高。
张英华张琪徐学欣李金鹏王彬周顺利刘立均王志敏
关键词:氮肥冬小麦水分利用
微喷水肥一体化通过根水肥同位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
张英华李金鹏姚春生郭晓磊刘影罗秋辞马龙飞王志敏
灌浆期高温对小麦旗叶与非叶器官光合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温胁迫对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将会更为严重.为揭示小麦叶与非叶器官抗氧化系统对灌浆期高温胁迫的反应特征,探讨不同品种和不同器官耐热性差异机制,以小麦强耐热品种石家庄8号和弱耐热性品种河农341为材料,于灌...
张英华李金鹏赵姣代礼涛钱景琪王志敏
关键词:小麦高温处理抗氧化酶活性耐热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