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常伟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小鼠
  • 3篇肝损伤
  • 2篇沙门菌
  • 1篇丁香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断指
  • 1篇药物性
  • 1篇药物性肝损伤
  • 1篇叶黄酮
  • 1篇源性
  • 1篇早期诊断指标
  • 1篇质粒图谱
  • 1篇质粒消除
  • 1篇沙星
  • 1篇鼠模型
  • 1篇提取物
  • 1篇体外
  • 1篇体外抑制
  • 1篇体外抑制作用

机构

  • 5篇东北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5篇刘芳萍
  • 5篇马欣
  • 5篇赵常伟
  • 5篇李敏敏
  • 3篇赵玉林
  • 3篇李睿
  • 3篇李植
  • 2篇王德宁
  • 2篇韩晴
  • 2篇迟超
  • 2篇史晨曦
  • 1篇刘颖姝
  • 1篇刘景利
  • 1篇张程程
  • 1篇李继昌
  • 1篇周琼
  • 1篇高利
  • 1篇李昌文
  • 1篇董安国

传媒

  • 3篇中国兽医杂志
  • 2篇中国家禽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鸡源性多重耐药沙门菌质粒与耐药性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为了解鸡源性沙门菌临床分离株多重耐药情况与质粒的携带关系,采用K-B纸片法对13株鸡源沙门菌分离菌株进行10种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通过质粒图谱检测耐药菌株质粒携带情况,分析质粒图谱和耐药谱的关系,采用0.5%SDS和43°C对分离菌进行质粒消除,根据质粒消除前后耐药谱的变化,初步对耐药基因进行定位。13株分离菌均表现为多重耐药,大部分菌株为5重及以上耐药,最主要的多重耐药谱是AMP-CIP-OFL-NOR-SXT-TET,分离菌均检测到了质粒的存在。质粒消除后,耐药谱明显变窄,耐药菌株恢复了对大多数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鸡源性多重耐药沙门菌的耐药性与质粒的携带关系密切,初步推断编码四环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的耐药基因主要存在于质粒上。
刘芳萍蔺月霞张程程李昌文马欣李敏敏赵玉林赵常伟
关键词:沙门菌多重耐药耐药谱质粒图谱质粒消除
黄连提取物和环丙沙星联用对鸡源沙门菌体外抑制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为确定中药与环丙沙星联用对鸡源性沙门菌的抑菌作用,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黄连、黄芩、五倍子、丁香醇提取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筛选出抑菌作用较强的中药提取物,并用微量棋盘稀释法测定其与环丙沙星联用对沙门菌的部分抑菌浓度(FIC)。结果显示,4味中药醇提物对沙门菌都有一定的抑菌作用,黄连相对于其他3味中药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对黄连醇提物按照黄连素提取工艺进一步提取,获得粗品,此次提取物提取率为8.17%。联合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黄连提取物在1.28μg/mL时,使环丙沙星的MIC值降低至0.64μg/mL;而环丙沙星在1 562μg/mL时,黄连提取物的MIC值降低至781μg/mL,说明两药联合应用可明显增强环丙沙星或黄连的抑菌效果,而根据FIC指数判断标准可得FIC指数为0.75,这表明黄连提取物与环丙沙星体外联合抑菌作用表现为相加作用。
李敏敏刘芳萍马欣常轶聪赵常伟迟超董安国
关键词:沙门菌环丙沙星黄连提取物FIC
丁香叶黄酮对小鼠药物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为确定丁香叶黄酮的保肝作用,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组、模型组、丁香叶黄酮高剂量组(40 mg/kg体重)、中剂量组(35 mg/kg体重)、低剂量组(30 mg/kg体重),以血清转氨酶(ALT、AST)、肝组织指标(MDA、NO、SOD、GSH、GSH-Px)及II相药物代谢酶GSTA1为检测对象,结合小鼠肝脏病理变化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丁香叶黄酮高剂量组血清转氨酶和肝组织中MDA、NO均极显著降低(P<0.01),SOD、GSH、GSH-Px均极显著升高(P<0.01),GSTA1的含量也极显著升高(P<0.01);肝脏组织病理学显示脂肪变性、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减轻;而中、低剂量组的各指标和组织学变化均不如高剂量组明显。研究表明,丁香叶黄酮以40 mg/kg体重剂量对小鼠药物性肝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赵常伟刘芳萍左咏梅马欣常轶聪李睿李敏敏赫景姗史晨曦李植蔺月霞韩晴李继昌高利
关键词:醋氨酚肝损伤小鼠
小鼠急性肝损伤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A1的表达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为研究谷胱甘肽S转移酶A1(GSTA1)在3种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中的表达情况,选用雄性昆明系小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包括CCl_4组、APAP组、酒精组和对照组,按本课题组前期建立的方法复制三种急性肝损伤模型。采集血清检测转氨酶(ALT、AST),肝脏检测肝组织指标(SOD、MDA、GSH、GSH-Px),应用RT-PCR方法测定肝组织中GSTA1 mRNA表达量。结果显示,3种模型组中血清转氨酶及肝组织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3种模型组中GSTA1 mRNA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极显著降低(P<0.01),其中CCl_4组降低了4.9倍、APAP组降低了2.1倍、酒精组降低了3.7倍。研究表明,在急性肝损伤中,GSTA1 mRNA的表达水平与肝损伤的程度呈负相关。
马欣刘芳萍常轶聪左咏梅赵常伟李敏敏李睿李植蔺月霞赵玉林韩晴王德宁史晨曦赫景姗佟阿宁
关键词:急性肝损伤小鼠MRNA表达
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模型及早期诊断指标GSTA1的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为研究谷胱甘肽S转移酶A1(GSTA1)在肝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本试验通过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GPT)及肝组织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变化,成功复制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模型;通过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研究血清中GSTA1和ALT变化。结果显示,给予小鼠灌服乙醇溶液后,2 h血清中GSTA1含量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而ALT活性变化在6 h才显示出一定的差异性(P<0.05);当乙醇剂量为10 m L/kg体重时,血清中GSTA1含量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而当乙醇剂量达到14 m L/kg体重时,ALT活性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在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中,GSTA1的含量变化在肝损伤早期就可检测出来,作为肝损伤标记物,GSTA1比ALT更敏感。
刘芳萍马欣赵常伟常轶聪蔺月霞李敏敏刘颖姝周琼李植李睿赵玉林王德宁刘景利夏颖慧迟超
关键词: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早期诊断指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