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骨折
  • 4篇脊髓
  • 3篇腰椎
  • 3篇手术
  • 3篇椎间盘
  • 3篇椎体
  • 3篇颈椎
  • 3篇骨外
  • 3篇骨外露
  • 2篇血栓
  • 2篇压缩骨折
  • 2篇腰椎间盘
  • 2篇手术治疗
  • 2篇疏松性
  • 2篇椎管
  • 2篇椎管狭窄
  • 2篇椎管狭窄症
  • 2篇椎体成形
  • 2篇椎体成形术
  • 2篇椎体压缩

机构

  • 20篇青岛市市立医...
  • 2篇青岛大学
  • 1篇平度市人民医...

作者

  • 21篇杨利民
  • 7篇孙立高
  • 7篇于洪文
  • 6篇安丰新
  • 5篇艾登斌
  • 4篇胡海升
  • 4篇张承韶
  • 3篇任跃兵
  • 2篇彭明
  • 2篇滕学仁
  • 2篇马振华
  • 2篇孟晔
  • 2篇刘远征
  • 2篇葛忠
  • 2篇林玉江
  • 2篇张国庆
  • 2篇杨健
  • 2篇林勇
  • 1篇侯增涛
  • 1篇宋修军

传媒

  • 7篇青岛医药卫生
  • 4篇中国脊柱脊髓...
  • 3篇中国骨伤
  • 3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齐鲁医学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7
  • 1篇2004
  • 1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6
  • 3篇1995
  • 5篇1994
  • 1篇199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弯角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50
2017年
目的 :评估分析弯角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curved vertebroplasty,PCV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共128节病椎,将其分为弯角组(36例,43节)、单侧组(32例,42节)及双侧组(28例,43节),分别行PCVP及单侧、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密度及病椎节段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统计3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次数、骨水泥注入量及术前、术后24h、术后3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后复查CT评价骨水泥渗漏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弯角组与单侧组的手术时间、X线曝光次数均明显少于双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弯角组和单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弯角组、单侧组、双侧组的骨水泥注入量比较,双侧组最多(6.2±1.5ml),弯角组次之(4.5±1.3ml),单侧组最少(3.4±1.2ml),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弯角组、单侧组、双侧组的骨水泥渗漏率比较,单侧组(28.6%,12/42)最高,双侧组(18.6%,8/43)次之,弯角组(9.3%,4/43)最低,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术后24h及术后3个月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24h及术后3个月VA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间点组间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CVP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X线透视次数少、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势,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微创手术方法。
林玉江林茜杨利民杨健
关键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骨质疏松微创
颈椎后路扩大成形、前路减压术治疗严重的颈椎椎管狭窄症(附7例分析)
1994年
颈椎椎管狭窄症最常见的类型是退行性椎管狭窄,其病因主要为:颈椎间盘退变、椎体后缘骨质增生、黄韧带肥厚,椎板增厚、小关节肥大,这些因素可引起椎管内容积减少,导致脊髓受压,而产生临床症状。目前,国内、外对此类型诊断和治疗讨论甚多。本文收集我院1991年9月~1994年4月采用颈椎后、前路手术治疗7例严重的颈椎椎管狭窄症患者。
杨利民于洪文孙立高安丰新艾登斌苏平
关键词:颈椎椎管狭窄症颈椎后路椎管狭窄脊髓受压椎体后缘颈椎间盘退变颈椎管
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股骨上段解剖型锁定钢板锁定股骨颈内侧皮质在治疗各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效果。方法 2008年6月—2010年3月,我科对1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采用闭合复位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骨折近端采用3枚自攻长锁定螺钉固定,其中1枚拧入股骨颈内,余2枚经股骨颈并穿出内侧皮质;远端采用自攻锁定螺钉和普通螺钉固定。结果 13例病人获得3~12月随访,骨折均愈合,无明显髋内翻畸形及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根据股骨粗隆间骨折的SANDERS创伤性髋关节评定标准:优12例,良1例,优良率100%。结论解剖型锁定钢板锁定股骨颈内侧皮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固定可靠,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病人能早期活动,临床效果优良。
任跃兵杨利民张承韶孟晔马振华胡海升
关键词:股骨骨折解剖型锁定钢板
难复型寰枢椎脱位的手术治疗
2010年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椎弓根钉棒系统在难复型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应用。方法 18例难复型寰枢椎脱位患者,采用后路寰枢椎弓根钉棒系统,进行寰枢椎部分撑开后提拉复位,固定及植骨融合,其中单纯固定融合14例,加行颈椎管成压术者4例。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2.8(1.8~3.6)h,平均出血量380(150~680)ml,均无术中、术后并发症,无脊髓损伤症状加重。18例患者获得6月~3年随访,获得良好寰枢椎骨性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牢固,无松动;寰枢椎保持复位位置;术后脊髓功能(JOA17分法)改善率82.3%,其中优12例,良4例,有效2例。结论经后路寰枢椎弓根钉棒系统,对寰枢椎进行部分撑开后提拉复位,一次完成难复型寰枢椎脱位的复位、固定和融合,是治疗难复型寰枢椎脱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杨利民任跃兵张承韶胡海升林勇
关键词:寰枢椎脱位内固定器
动力型外固定架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被引量:3
2004年
于珂杨利民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架固定不稳定性骨折疗效
再生Ⅲ号治疗创口不愈及骨外露被引量:7
1996年
再生Ⅲ号治疗创口不愈及骨外露山东省青岛市立医院(266011)杨利民,杨锦兰,李淑惠,刘远征,苏平,艾登斌,孙立高我院自八十年代初开始,应用验方"再生Ⅲ号"治疗慢性创口不愈及骨外露,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小结治疗31例深部创疡经验如下:临床资料本组治疗...
杨利民杨锦兰李淑惠刘远征苏平艾登斌孙立高
关键词:创口不愈骨外露中医药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继发局限性粘连性马尾神经炎的诊治
1994年
本文报告146例腰椎间盘切除术中探查发现继发局限性粘连性马尾神位炎7例,并讨论其预后与切除突出的椎间盘手术时机.马尾神经受挤压程度和病变的轻重有关。松解马尾神经粘连将有助于马尾神经功能恢复。
杨利民于洪文安丰新艾登斌陈鹏葛忠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
第Ⅱ趾骨甲皮瓣移植中指指腹复位末节再造1例被引量:1
1994年
患者男,31岁,右中指挤压伤末节缺如并残端痛半年。查见右中指末节指骨及背侧组织缺失,指腹被翻向指背残端。手术将中指原指腹分离复位并显露骨端,切取同侧第Ⅱ足趾甲皮瓣连同末节趾骨游离移植于中指残端,克氏针纵贯趾—指骨于屈5°位,吻合趾—指桡侧固有动脉,趾背静脉与指固有动脉的伴行静脉吻合,趾腓侧固有神经与中指尺侧固有神经之一束缝接,成活顺利。随访1年,再造中指末节外形良好,指端丰满,色泽及弹性如常,指腹感觉正常,无触痛,甲生长良好,触觉及痛觉恢复。
宋修军杨利民葛忠
关键词:指腹指固有动脉皮瓣移植末节指骨指背尺侧
椎板分层摘除法治疗胸椎管狭窄症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探讨胸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及手术安全性。方法23例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男11例,女12例;年龄40-78岁,平均56岁。临床表现:双下肢无力17例,行走困难23例,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减退13例,锥体束受损表现13例,括约肌功能障碍5例。患者术前均行X线和MR检查,部分患者行CT扫描检查。病变累及上胸段4例,中胸段4例,下胸段15例。手术采用后方入路,椎板分层摘除法完成全椎板减压,部分患者同时行椎间盘摘除或植骨内固定术。下肢功能评定采用Mann标准,术前Ⅲ级9例,Ⅳ级10例,V级4例。脊髓功能评定采用截瘫指数,术前截瘫指数1分4例,2分12例,3分4例,4分3例。结果23例患者术后无一例症状加重。平均手术时间为150min,平均出血量为425ml。术后21例患者脊髓功能不同程度提高,提高1级13例,提高2级7例,提高3级1例,术后改善率为91.3%(21/23)。术后截瘫指数0分5例,1分8例,2分6例,3分4例。术后2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5年,平均25.2个月。末次随访时下肢功能Ⅰ级10例,Ⅱ级6例,Ⅲ级3例,Ⅴ级1例,优良率80%(16/20)。末次随访时截瘫指数0分10例,1分7例,2分3例。结论椎板分层摘除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适合于需要全椎板减压的胸椎管狭窄症患者。
胡海升杨利民林勇林海东赵海龙
关键词:胸椎椎管狭窄减压术外科
出血诱发腱鞘巨细胞瘤恶性变和广泛转移1例
1994年
腱鞘巨细胞瘤经组织培养得出是组织细胞起源的肿瘤,常发生于手指、足趾关节。手术切除不彻底可局部复发。恶性变和广泛转移者罕见。国内迄今仅见2例病理学分析定为恶性变的报道,但临床上广泛转移者,却未见报道。现报告1例: 病人男,60岁,30多年前无意中发现右膝弥漫性实性肿大,但增大速度非常缓慢、不痛、也不影响行走。1989年9月因右膝碰撞到凳角后软组织内出血并形成血肿,肿物迅速弥漫性增大,甚至影响到行走。于1990年4月在某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右膝部肿瘤切除术”,病理诊断为“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术后并没有控制肿物增大。又于1992年7月因肿瘤复发在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再行“扩大肿瘤切除术”,病理结果:“良性腱鞘巨细胞瘤”。
杨利民陈桦于洪文孙立高艾登斌安丰新
关键词:腱鞘巨细胞瘤肿瘤切除术病理学分析肿瘤复发细胞起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