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慧娟

作品数:9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工业大学政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经济管理
  • 7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流动儿童
  • 4篇教育
  • 2篇社会排斥
  • 2篇教育政策
  • 1篇养老
  • 1篇养老困境
  • 1篇职业倦怠
  • 1篇制度排斥
  • 1篇善用
  • 1篇社工
  • 1篇社工机构
  • 1篇社会
  • 1篇社会服务
  • 1篇社会工作
  • 1篇社会工作专业
  • 1篇社会排斥理论
  • 1篇社会支持
  • 1篇实证调查
  • 1篇农民
  • 1篇农民工

机构

  • 9篇广东工业大学

作者

  • 9篇王慧娟
  • 1篇房亚明
  • 1篇姜敏敏

传媒

  • 4篇社会工作与管...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中国职业医学
  • 1篇特区经济
  • 1篇中国社会工作
  • 1篇重庆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欧盟流动儿童教育政策的演变及启示
2015年
欧盟流动儿童教育政策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主要表现为被动同化取向的政策,第二阶段主要表现为被动整合取向的政策,第三阶段主要表现为多元文化基础上的融合政策。在积极融合取向、非政府组织的参与、政府功能的定位、多元文化等几个方面,欧盟解决流动儿童教育的经验值得我国参考和借鉴。
王慧娟
关键词:欧盟流动儿童教育政策
发展型流动儿童教育政策:内涵及特点
2017年
我国目前的流动儿童教育政策存在目标不清晰、设计缺乏系统性、政策主体较单一、政策地位附属性等缺点,不能有效保障流动儿童的教育权利。在当前流动儿童规模巨大且定居化趋势明显的情况下,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政策形态。本研究以发展型社会政策的视角重新审视当今流动儿童相关教育政策。在对发展型社会政策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初步分析了发展型流动儿童教育政策的内涵及特点。
王慧娟
关键词:流动儿童发展型社会政策
流动儿童教育与社会排斥——基于森的能力取向社会排斥理论的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森的能力取向社会排斥理论相比以往的社会排斥理论具有多重优点。从森的能力取向社会排斥分析框架看,流动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获得不足是对流动儿童能力的剥夺。由于教育方面的社会排斥会给流动儿童造成多方面的消极影响,因此,应该制定支持性措施、治疗性措施和根本性措施等,以消除对流动儿童教育的社会排斥。
王慧娟
关键词:教育公平流动儿童社会排斥
香港社工机构善用哪些资源
2015年
开展社会服务需要资源,社会工作专业亦以专长于链接资源、统整资源、发掘资源而著称。因此,对于社会工作从业者和学习者而言,知道有什么资源、如何找到资源、如何运用资源是十分重要的。我国香港地区在发展社会工作100多年的历程中,积累了寻找和运用资源的丰富经验。
王慧娟
关键词:社会工作专业社工社会服务从业者
制度排斥与流动儿童教育:基于实证调查的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运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对制度如何影响流动儿童教育进行分析。从静的角度来看,制度分别从资格获取、教育资源、学习参与和发展机会等4个层面对流动儿童构成排斥;从动的角度来看,制度和政策的运作不仅给流动儿童教育带来体制性排斥,还存在因规则不完善而带来的规范性排斥,还有相关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变形而带来的执行性排斥。静态的四方面排斥与动态的三方面排斥彼此交织,构成了流动儿童教育制度排斥的网络。
王慧娟
关键词:制度排斥流动儿童教育
儿童贫困与社会排斥文献述评被引量:5
2021年
社会排斥作为一个综合性概念,对贫困分析有着独特的优势。既有研究多集中在成年人领域,且主要表现为政治排斥、经济排斥、社会关系排斥和文化排斥四个维度。而在儿童领域,社会排斥主要表现为消费维度、生产维度、参与政治和组织的维度、社会互动和家庭支持维度、空间维度五个方面。在系统梳理有关儿童贫困与社会排斥文献的基础上,对儿童贫困概念进行界定,从利益相关者、资产建设、公民权利、能力建设等视角较为具体地阐述了社会排斥视角下儿童贫困的相关理论脉络。这些文献梳理对当下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背景下的儿童反贫困工作有重要启示:要明确儿童贫困的内涵,多维精准识别贫困儿童;要建立贫困儿童跟踪档案,综合、动态、多元地评估儿童贫困状况;要做到具体措施到位,精准施策。
王慧娟
关键词:社会排斥
“修复性实践”冲突处理模式及其启示被引量:3
2017年
修复性实践模式挑战了传统的以应报式正义为取向的冲突处理介入模式,提出应当以责任承担和关系修复为介入重点。它表现出以下特征:修复为本,即促进加害人、被害人、社区等各方诸多层面社会关系和情感脉络的积极复原;关系重构,即以关系为焦点作为优先考虑的工作策略,以积极关系的构建为核心;赋权取向,即赋权增能是其最终归宿和目标指向,透过个人、团体和社区等层面的全面系统干预,达到赋权增能的目的。修复性实践对于改进冲突处理的理念和介入方法具有重要启示。
王慧娟
超龄农民工养老困境研究:基于福利三角理论的社会政策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农民工群体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一个社会群体,其人口结构、生产和生活是影响中国社会发展最为深远的事情之一。伴随经济社会发展,农民工的年龄不断增大,超龄农民工养老问题日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基于福利三角理论,采用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考察了中原某农村超龄农民工的养老困境。研究发现,超龄农民工在国家、市场和家庭三个层面上均未获得相应的福利支持,存在福利的多重缺失。而这种福利支持的多重缺失是导致超龄农民工养老困境最重要的原因,同时亦在不断强化着超龄农民工的养老困境。研究从赋予平等公民权利、强化国家养老责任、完善社会保险和增强对家庭的支持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王慧娟
关键词:养老困境
社会支持、自我效能对环卫工职业倦怠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自我效能对环卫工职业倦怠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以405名环卫工为研究对象,采用《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对其职业倦怠的情绪耗竭、玩世不恭、成就感低落3个维度、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进行调查。结果环卫工的玩世不恭与自我效能呈正相关[偏相关系数(r)=0.17,P<0.01],成就感低落与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32、-0.20,P<0.01)。多元层次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口学变量可分别解释环卫工职业倦怠的情绪耗竭、玩世不恭、成就感低落3个维度变异量的30.4%、29.9%、22.0%(P<0.01);控制人口学变量后,自我效能可正向预测玩世不恭(P<0.01),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均可负向预测成就感低落(P<0.01)。结论制度性因素是影响环卫工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环卫工自我效能与玩世不恭呈正相关;提升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有助于缓解环卫工成就感低落。
姜敏敏李高敏王慧娟房亚明
关键词:环卫工职业倦怠社会支持自我效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