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0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8篇手术
  • 7篇肿瘤
  • 7篇颌骨
  • 6篇腭裂
  • 6篇唇裂
  • 5篇修复术
  • 5篇外科
  • 5篇外科手术
  • 5篇下颌
  • 5篇面部
  • 5篇畸形
  • 4篇增殖
  • 4篇腮腺
  • 4篇神经刺激
  • 4篇神经刺激器
  • 4篇探测器
  • 4篇缺损
  • 3篇增殖活性
  • 3篇整复
  • 3篇腮腺混合瘤

机构

  • 45篇中山医科大学...
  • 8篇中山医科大学
  • 8篇中山医科大学...
  • 7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佛山市第一人...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香港大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广州铁路中心...

作者

  • 60篇陈光晔
  • 30篇张志光
  • 28篇任材年
  • 18篇陈伟良
  • 6篇庾尧炜
  • 6篇潘朝斌
  • 5篇蒋立坚
  • 4篇张永辉
  • 3篇孔庆瑜
  • 3篇吴新中
  • 3篇李海刚
  • 2篇曾融生
  • 2篇谢榜昆
  • 2篇冯崇锦
  • 2篇甘露
  • 2篇梁象逢
  • 2篇陈松龄
  • 2篇宋振超
  • 2篇庾尧伟
  • 1篇郑有华

传媒

  • 10篇广东牙病防治
  • 9篇临床口腔医学...
  • 5篇中山医科大学...
  • 4篇口腔医学纵横
  • 3篇广州医药
  • 3篇广东医学
  • 2篇现代口腔医学...
  • 2篇华西口腔医学...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口腔颌面外科...
  • 1篇口腔材料器械...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国外医学(口...
  • 1篇医学美学与美...
  • 1篇FDI、CS...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年份

  • 1篇2001
  • 4篇2000
  • 4篇1999
  • 4篇1998
  • 5篇1997
  • 6篇1996
  • 17篇1995
  • 5篇1994
  • 7篇1993
  • 3篇1992
  • 2篇1991
  • 2篇1990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腭裂术后穿孔原因分析被引量:2
1999年
目的:探讨腭裂术后穿孔的原因。方法:对303例腭裂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腭裂术后穿孔与术后感染有关(P<0.005),双侧腭裂的穿孔率高于非双侧腭裂的穿孔率(P<0.025),经验不足的医师所行腭裂整复术术后穿孔率高于有经验医师(P<0.01)。结论:腭裂术后穿孔与术后感染、腭裂类型及医师经验有关。
蒋立坚陈光晔潘朝斌
关键词:腭裂并发症
双侧唇裂Ⅱ期修复术:一种外鼻畸形的矫正新方法
1994年
对双侧唇裂术后鼻畸形矫正尚无十分满意的方法,作者参照V-Y成形术原理,将前唇皮肤、皮下复合组织瓣分别分离至鼻尖部,形成2个瓣,小心保护经鼻尖垂直向下至前唇的2条小血管,使血管紧贴皮下复合组织瓣,将皮下复合组织瓣折叠3~4层,缝在鼻尖部两侧鼻翼软骨上,鼻尖部隆起效果良好,共作手术11例,追踪现在半年至1年半,疗效较满意。本法适用于双侧唇裂Ⅱ期修复矫正鼻小柱过短和鼻尖低平的患者,使鼻、唇、颏达到和谐协调的目的。手术方法简单,易于推广应用。
张志光丁树辉陈光晔任材年
关键词:唇裂外科手术
髁状突颈部骨折手术疗法和保守疗法近期疗效评价被引量:15
2001年
目的 总结髁状突颈部骨折的临床特点 ,探讨其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对 2 5年来 72例髁状突颈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并对手术疗法和保守疗法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手术疗法 16例 ,开口度改善10 0 % ,咬合关系改善 93.8% ;保守疗法 48例 ,开口度改善 76 .9% ,咬合关系改善 94.8%。结论 手术疗法适用于骨折段移位显著伴严重功能障碍的陈旧性骨折患者 ,配合术后开口训练可获得理想效果。保守疗法适用于骨折段移位不明显和儿童髁状突颈部骨折 ,可有效纠正
张志光许跃何一青郑有华曾融生任材年陈光晔潘朝斌
关键词:髁状突颈部骨折手术疗法保守疗法疗效
PCNA和DNA含量估测腮腺混合瘤增殖活性被引量:3
1997年
为了评价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和DNA含量在研究腮腺混合瘤细胞增殖活性中的价值,对60例良性无复发、复发和恶性腮腺混合瘤用PCNA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和流式细胞测量术作PCNA测定和DNA含量测量。结果显示PCNA表达在各组间和高S期细胞比率(SPF)在无复发和复发组间有显著差异;恶性混合瘤组与良性无复发组或复发组间有显著差异;PCNA表达与高SPF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提示PCNA表达和DNA含量均能反映良恶性混合瘤细胞增殖活性,对良恶性混合瘤的鉴别有重要价值;PCNA表达对良性混合瘤复发亦有较高估测价值。
陈伟良孔庆瑜李海刚陈光晔任材年
关键词:腮腺瘤腺瘤
原发性颌骨骨肉瘤临床分析
1998年
原发性颌骨骨肉瘤临床分析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口腔科(510630)蒋立坚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科陈光晔原发性颌骨骨肉瘤(Osteo-Sarcoma,OS.)多见于长骨,颌骨原发性骨肉瘤较少见,且与长骨骨肉瘤相比有其特殊性。现将我院诊治的2...
蒋立坚陈光晔
关键词:颌骨肿瘤骨肉瘤
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的临床价值被引量:5
1996年
用血浆D二聚体(DD)单克隆抗体对61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作血浆DD测定,结果表明,良性肿瘤组(n=20),未治疗恶性肿瘤组(n=22)和恶性肿瘤治疗组(n=19)DD阳性率分别为250%,636%和211%。前两组间和后两组间比较,分别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血浆DD可作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分子标志物。血浆DD水平对恶性肿瘤预后可能有估测价值。
陈伟良张惠宜冯继业陈光晔
关键词:纤维蛋白溶解D-二聚体口腔颌面部肿瘤
直流电神经刺激器
1993年
该研究仪器是专种产品,是根据人体神经电位差原理制成。外观如同钢笔大小,操作简便,易于消毒,为解削和修复神经提供客观依据,避免或减少神经的损伤,适用于各手术科术中识别颅神经和周围神经,鉴别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验证神经的功能或神经吻合是否正确对位,刺激效应达100%。采用该仪器解剖识别颅神经和周围神经,
陈光晔陈丽芳
关键词:神经刺激器颅神经周围神经感觉神经神经吻合
改良菱形皮瓣法修复面部皮肤缺损被引量:3
1997年
本文介绍用改良菱形皮瓣法修复面部肿瘤和疤痕切除术后皮肤缺损39例,与传统菱形皮瓣法比较,有切除病变区正常组织少,术后面部疤痕较短,疤痕面积较少和邻近组织器官移位不明显等优点。本组病例获良好美容效果。本法在面部皮肤缺损修复方面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陈伟良陈光晔
关键词:面部皮肤缺损
无瘢痕愈合研究的新进展被引量:1
2000年
蒋立坚马健陈光晔陈伟良
关键词:瘢痕创伤愈合无瘢痕愈合
牙科综合治疗机车头转换器
主视图与后视图对称,省略后视图。
陈光晔庾尧炜高庆伦张志光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