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秋

作品数:9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经济管理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耕地
  • 3篇土壤
  • 2篇生活保障制度
  • 2篇农村
  • 2篇最低生活保障
  • 2篇最低生活保障...
  • 2篇利用效率
  • 2篇扩展线性支出...
  • 2篇耕地利用
  • 2篇耕地利用效率
  • 1篇低保
  • 1篇低保标准
  • 1篇盐碱
  • 1篇盐碱化
  • 1篇养分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有机质
  • 1篇支出法
  • 1篇适应性
  • 1篇土地利用

机构

  • 7篇东北大学
  • 3篇东北农业大学

作者

  • 9篇徐秋
  • 7篇雷国平
  • 2篇董博文
  • 1篇张旭
  • 1篇杨秀丽
  • 1篇陈洪宏
  • 1篇刘宝兴

传媒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辽宁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农业资源...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黑龙江省耕地土壤养分贫瘠化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和SPSS数理统计功能支持下,利用隶属度模型、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模型、障碍度诊断模型、叠加法等方法,分析黑龙江省耕地土壤养分贫瘠化状况与区域生态问题,诊断识别耕地土壤养分障碍因子与最佳量化表征性指标,空间表达土壤养分障碍类型区。结果表明:(1)全省70.58%耕地处于轻度及以上土壤养分贫瘠程度,从西南到东北逐渐减弱,其中重度贫瘠区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西部,占耕地面积的2.95%,农田生态问题是土壤沙化严重,中度贫瘠区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中部构造上属于断陷的中央凹陷区、三江平原西北部处于山前平原向平原的过渡带,占耕地面积的41.09%,农田生态共性问题为易积水,其中松嫩平原还存在土壤盐渍化问题,轻度贫瘠区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东部、东北和东南地区,少量分布在三江平原西部、西北和西南部,占耕地面积的26.54%,农田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2)有机质和全氮是区域土壤养分贫瘠化的主要障碍因素,累积占比达88.37%;(3)有机质是耕地土壤养分贫瘠化指数及养分因子含量最佳量化表征性指标;(4)区域47.92%的耕地存在中度及以上障碍因子,障碍类型区共计14类,以双因素MC-MN,三因素MC-MN-MP、MC-MN-MK占比最大,累积占比率为39.84%。
杨厚翔雷国平徐秋
关键词:土壤养分有机质全氮农田生态
哈尔滨市呼兰区农村居民点布局调整研究
2015年
农村居民点布局调整作为土地整理的必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联动城镇化进程的关键。该研究以哈尔滨市呼兰区为例,选取农村居民点斑块为研究单元。鉴于呼兰区农村居民点空间结构复杂,从地形地貌、区位通达、基础设施、耕作半径等多层面进行评价指标的筛选及适宜性评价体系的构建,同时利用YAAHP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Arc GIS空间分析和统计功能得出农村居民点适宜性综合评价分值,继而对其进行综合布局调整。研究表明:呼兰区农村居民点不适宜区占总面积的10.96%,比例略高,为农村居民点主要布局调整区。基于呼兰区农村居民点不同特征采取不同的调整方式,划分为城镇吞并型、生态保护型、自然发展型等五类。研究结果可为新农村建设、土地整理提供参考,为呼兰区农村居民点布局调整提出参考建议。
董博文雷国平徐秋张旭刘宝兴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
黑龙江省耕地利用效率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9
2017年
[目的]揭示区域耕地利用效率变化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区域耕地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文章采用了非期望产出SBM模型、Tobit模型、变异系数法、K均值聚类法。[结果](1)黑龙江省耕地利用综合技术效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纯技术效率不高是制约综合技术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2)1994~2014年间耕地利用效率区域差异总体呈现增大趋势;1994~2005年各区域耕地利用效率差异较小,但变幅较大,该时期综合技术效率区域分异主要受纯技术效率的影响;2006~2014年耕地利用效率区域差异较大,但变幅较小,该时期综合技术效率分异主要受规模效率影响;(3)经聚类,齐齐哈尔、伊春、牡丹江、大兴安岭为I类地区,为耕地利用综合技术效率高效率区,纯技术效率略高于规模效率;鸡西、双鸭山、大庆、佳木斯、七台河、黑河、绥化为Ⅱ类地区,为中效率区,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相当;哈尔滨、鹤岗为Ⅲ类地区,为低效率区,纯技术效率远低于规模效率;I类地区投入要素利用率>Ⅱ类地区>Ⅲ类地区;(4)影响因素按影响程度依次为劳动力比例、单位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村劳动力人均播种面积、单位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其中农村劳动力人均播种面积对耕地利用效率为正向影响,其余均为负向影响。[结论]1994~2014年黑龙江省耕地利用效率呈下降趋势且区域差异较大,主要受劳动力、农机、化肥及播种面积影响。
徐秋雷国平杨厚翔
关键词:耕地利用效率影响因素
黑龙江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旨在解决农村贫困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农村贫困居民基本生活权益。2011年3月份,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全国各地要加强完善城乡低保制度。不仅表明了政府在保障公民生存权方面的的决心和努力,同时,也...
徐秋
关键词: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展线性支出模型
文献传递
基于危险度与风险格局的土地盐碱化监测区优先级评价被引量:6
2019年
为提高盐碱化监测和防治的针对性和精准性,该文选取与盐碱化形成有关的土壤质地、蒸降比、地下水矿化度、土地利用程度、盐碱化历史敏感性,以及与盐碱化扩散有关的地貌、数字高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坡度、土壤质地等因子,借助BP神经网格、最小阻力模型、灰色关联度、叠加法和空间分析法,开展黑龙江省土地盐碱化监测区域识别,研究结果表明,1)黑龙江盐碱地监测区面积为2 981.72万hm^2,占研究区的67.10%,其中高、中、低级别监测区占区域面积的20.18%、14.68%、32.23%;2)盐碱地监测级别总体呈现西部>东部>中部、北部、南部,高级别和中级别监测区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西部、西南部和北部以及三江平原东北部地区,低级别监测区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东部、三江平原南部、东南部山地区。研究结果及过程为土地盐碱化监测与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方法参考。
杨厚翔雷国平徐秋连臣
关键词:土壤盐碱化危险度
黑龙江省农村低保标准测算与分析——基于扩展线性支出法被引量:1
2014年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旨在保障收入低于最低生活标准的农村居民家庭的基本生活。在社会救助体系中发挥着"最后一道安全网"的重要作用。以往对于黑龙江省农村低保标准制定方面的研究,大多表现在理论探讨与定性分析基础上,缺乏实地调研与定量思考,基于此,文章以政策为指标建立背景,通过典型区实地调研,利用扩展线性支出模型(ELES),针对不同低保人群,分别测算有无食品自给能力的低保理论标准,发现黑龙江省低保标准远低于政策要求,无法有效满足农村贫困家庭基本生活需要。鉴于此,通过比对黑龙江省财政支出,测算低保财政支持力度,提出具体财政建议及其配套建议。
杨秀丽徐秋董博文陈洪宏
关键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低保标准扩展线性支出模型
基于监测指标复合式控制区的耕地质量监测点布设方法被引量:6
2017年
为探寻耕地质量监测点布设方法,解决现有监测点空间布局不合理、针对性不强,监测精准化程度差和监测成本过高的问题。该文以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成果为数据源,在样点数据分析基础上,采用变异系数法、可视离散化法、克里格插值法、叠加法,以及误差理论和抽样理论,确定监测控制区层级、层级划分区间及与之对应的监测点位数量,形成监测指标复合式控制区,布设监测点位。以克山县为例进行技术应用,将11个指标200个监测点位进行2 200次测试化验,110 kg土壤样本消耗量、44万元监测费用的方案,优化至7个指标30个监测点位进行81次测试化验,4.05kg土壤样本消耗量、1.62万元监测费用,增强了耕地质量监测的针对性,降低了监测成本和资源消耗,且研究布设监测点位数据对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数据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该方法切实可行,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可以通过较少的投入,获取精准、较大的信息量,可为耕地质量监测点位优化提供方法借鉴。
杨厚翔雷国平徐秋
关键词:土地利用耕地质量土地信息监测布点
黑龙江省县域尺度耕地利用效率空间非均衡及其动态演变被引量:2
2019年
基于2000—2015年黑龙江省县域尺度的耕地利用效率测算的基础上,借助Mookherjee&Shorrocks基尼系数、Markov链分析方法定量刻画了黑龙江省耕地利用效率非均衡特征和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2000—2015年黑龙江省耕地利用效率整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波动态势,表现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大小兴安岭>两岭山地的地理格局,非均衡性特征比较明显。(2)黑龙江省耕地利用效率非均衡程度整体呈下降态势,除大小兴安岭地区的非均衡程度略有加深外,其他三大区域的耕地利用效率空间非均衡程度正在不断弱化,组内差异缩小是促使黑龙江省耕地利用效率走向均衡的主要动因。(3)Markov链分析与预测结果表明,短期内黑龙江省耕地利用效率仍然表现为不同类型间流动性低且转移多发生在相邻状态,实现跨越式转移较困难。
徐秋雷国平杨厚翔
关键词:耕地利用效率
土壤侵蚀下黑龙江省人地系统适应性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为缓解人地关系,以对黑龙江省威胁最大的土壤侵蚀为切入点,从“三生”视角分析区域人地系统适应性,并提出基于不同修复优先级的人地系统修复方案。首先,在总结、梳理适应性内涵,整合适应性理论与方法基础上,从“三生”视角提出了基于风险扰动的适应性分析框架,将系统适应性分解为扰动、影响、响应、能力4方面,并从土壤侵蚀风险扰动出发,构建了系统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其次,采用极差标准化法、克里格插值法、蔡崇法法和DEA-CCR模型处理数据,利用土壤侵蚀方程测算土壤侵蚀风险,利用适应性评价模型测算适应性指数,分析土壤侵蚀风险和人地系统适应性分布情况;最后,提出基于不同修复优先级组合模式的人地系统修复方案。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土壤侵蚀风险区面积为1366.61万hm^2,占区域耕地面积的85.74%,高、中、低级别风险规模分别为324.02、596.33、446.26万hm^2。高、较高级别人地系统适宜程度区分布在三江平原东北部和松嫩平原东南部地区,中级别分布在大兴安岭和松嫩平原南部地区,低、较低级别分布在东南部山地和松嫩平原北部地区。形成了基于不同修复优先级组合模式的人地系统修复方案,其中53个地区仅存在1种人地系统修复方案,其余27个地区在不同优先级组合模式下形成了不同的人地系统修复方案,为区域人地系统修复提供了多种选择方案。
徐秋雷国平杨厚翔陈建龙连臣
关键词:人地系统适应性土壤侵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