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娜

作品数:10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婴幼
  • 2篇婴幼儿
  • 2篇婴幼儿佝偻病
  • 2篇幼儿佝偻病
  • 2篇预后
  • 2篇佝偻病
  • 2篇小儿
  • 2篇骨密度
  • 2篇病毒
  • 1篇毒性
  • 1篇血浆
  • 1篇血浆置换
  • 1篇血糖
  • 1篇血脂
  • 1篇血脂指标
  • 1篇仪器
  • 1篇诱导肝癌
  • 1篇诊断及预后
  • 1篇诊治
  • 1篇置入

机构

  • 10篇哈励逊国际和...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刘娜
  • 3篇殷站茹
  • 2篇李琼
  • 2篇郭靖
  • 2篇严慧芳
  • 1篇马洪芳
  • 1篇刘淑红
  • 1篇张戬
  • 1篇池洪治
  • 1篇闫平
  • 1篇崔朝勃
  • 1篇张谨超
  • 1篇赵宁
  • 1篇姚新洁
  • 1篇张梅
  • 1篇王淑华
  • 1篇李庆禄
  • 1篇谢春艳
  • 1篇陈晓洁
  • 1篇刘兆月

传媒

  • 1篇智慧健康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观察七味白术散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效果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者运用七味白术散与葡萄糖酸锌联合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儿科2015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98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依照随机数表法归入两组试验,Ⅰ组48例单纯接受葡萄糖酸锌口服,Ⅱ组50例同时配合七味白术散治疗,观察评估两组的临床药效、各症状消失时间及肠道菌群变化情况。结果Ⅰ、Ⅱ组接受治疗后分别取得81.3%和98.0%的总有效率,Ⅱ组相对Ⅰ组高,比较差异显著(P<0.05)。Ⅱ组治疗后除呕吐症状外,发热、腹泻症状的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Ⅰ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粪检提示双歧杆菌、肠杆菌及乳杆菌水平基本相当,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Ⅱ组的双歧杆菌、乳杆菌水平均显著高于Ⅰ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肠杆菌水平相比,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合用葡萄糖酸锌与七味白术散治疗,药效显著,各肠炎症状消失时间短,且对小儿肠道微生态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值得推广。
李琼刘娜张戬
关键词: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七味白术散葡萄糖酸锌
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小儿脓毒症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研究
严慧芳殷站茹刘兆月杜晓宁刘娜
课题研究旨在通过联合检测脓毒症患儿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评价早期准确诊断小儿脓毒症、判断预后转归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面的意义。通过选取住院患儿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且临床资料完整的病例,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同期住院非全身...
关键词:
关键词:小儿脓毒症降钙素原
双重血浆置换联合激素与免疫抑制剂治疗儿童重症紫癜性肾炎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置换(DFPP)联合甲泼尼龙(MP)、环磷酰胺(CTX)双冲击疗法治疗儿童重症紫癜性肾炎(HSPN)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60例重症HSPN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MP+CTX双冲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采用DFPP治疗,共3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尿系列微量蛋白含量、肾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24 h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尿免疫球蛋白G、尿β2微球蛋白、血肌酐及血尿素氮的下降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完全缓解患儿达缓解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5)。两组均未发生出血性膀胱炎、血小板下降、溶血等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DFPP联合MP+CTX双冲击治疗儿童重症HSPN较单纯MP+CTX冲击治疗能进一步减轻肾脏损害,提高临床疗效,且未加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刘娜马忠正严慧芳李琼吕小倩康伟莉殷战茹
关键词:紫癜性肾炎双重血浆置换甲泼尼龙环磷酰胺
沉默HIF-1α表达逆转缺氧诱导肝癌免疫抑制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HIF-1α)表达在缺氧诱导肝癌免疫抑制中的作用,以期阐明缺氧致肝癌免疫抑制的分子机制。方法:构建缺氧C57BL/6小鼠移植瘤模型,缺氧探针Hypoxyprobe TM-1标记缺氧组织,免疫组化检测缺氧组织HIF-1α表达,qPCR检测缺氧组织肿瘤免疫因子表达;慢病毒构建稳定敲减HIF-1α的Hepa1-6小鼠肝癌细胞株,并移植于C57BL/6小鼠,6周后检测移植瘤瘤重,Western blot检测移植瘤HIF-1α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移植瘤中肿瘤浸润免疫细胞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表达,q PCR检测缺氧组织肿瘤免疫因子表达。结果:C57BL/6小鼠缺氧移植瘤模型构建成功,缺氧组织HIF-1α高表达,肿瘤抑制因子IFN-γ、IL-12b和CXCL10低表达,肿瘤促进因子IL-10、IL-1β和IL-17高表达;敲减HIF-1α明显抑制了移植瘤生长,降低了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浸润,同时抑制了肿瘤促进因子IL-10、IL-1β和IL-17表达,促进了肿瘤抑制因子IFN-γ、IL-12b和CXCL10表达。结论:缺氧可诱导肝癌组织HIF-1α表达及免疫抑制,相反,沉默HIF-1α可抑制移植瘤生长并逆转肝癌免疫抑制,揭示了HIF-1α在缺氧致肝癌免疫抑制中的作用,可能为将来肝癌诊治提供新思路。
李伟刘娜孙巨勇姚新洁李庆禄李新国
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1肝癌免疫抑制
明视困难胃管置入导引器
本实用新型属于手术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明视困难胃管置入导引器。其主要技术特征为:包括胃管,所述的胃管配备有头端开有条形凹槽的柔性条管状导引器,条形凹槽的内径与胃管的外径相匹配。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明视困难胃管置入导...
张谨超崔朝勃刘淑红马洪芳陈晓洁赵宁刘娜付会娟
文献传递
402例糖尿病患者弓形虫感染情况及其血糖及血脂指标变化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发病逐渐呈现年轻化,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1^3])。糖尿病最为显著病理改变为合并微小血管的病变及动脉血管壁发生硬化,以致发生心、脑、肾、眼等器官血管疾病及病变^([4])。弓形虫为一种专性细胞内的寄生原虫,人类是其重要的感染宿主,其也会感染多种温血动物,引发人兽共患的弓形虫病,对人类健康形成严重威胁。
路玉李肖建东刘娜
关键词:弓形虫病糖尿病血脂指标血糖人类生命
龙牡壮骨颗粒辅助治疗对婴幼儿佝偻病骨密度及预后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探讨龙牡壮骨颗粒辅助治疗对婴幼儿佝偻病患儿骨密度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在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94例佝偻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各组47例患儿,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常规治疗+龙牡壮骨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血钙、骨碱性磷酸酶)、骨密度、生长发育有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8.73%,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61%,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钙水平高于治疗前,骨碱性磷酸酶(NBAP)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钙水平高于对照组,NBA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桡骨、尺骨的骨密度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桡骨、尺骨的骨密度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身高、体质量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身高、体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龙牡壮骨颗粒辅助治疗婴幼儿佝偻病,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全血微量元素水平,提高骨密度,改善患儿预后。
吕晓倩刘娜殷站茹郭靖闫平
关键词:龙牡壮骨颗粒佝偻病骨密度
衡水市健康人群常规检测项目参考区间值的建立研究
张梅刘娜吴妍谢春艳池洪治
课题研究旨在制定适合衡水本地人群的各种常规体检检测项目(静脉血血细胞相关参数、肝功能、肾功能和血脂)的参考区间,采用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办法,所调查的样本涉及范围广、例数多、代表性强,各种检测仪器严格执行室内质控和...
关键词:
关键词:随机抽样调查检测仪器
病毒性脓毒血症的诊断在手足口病诊治中的意义
目的探究病毒性脓毒血症是否可以作为手足口病危重症的重要指标。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8月014年11月诊断的130例手足口病的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患儿具体的病情特点,分为手足口病合并脓毒症组(n=33)与重症手足口病...
刘娜王淑华王敏
关键词:手足口病肾上腺素
文献传递
骨密度检测对婴幼儿佝偻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骨密度检测在佝偻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门诊诊治的600例婴幼儿,以血清维生素D3<27.5 nmol/L为判定标准分为非佝偻病组和佝偻病组,比较两组婴幼儿维生素D3、骨碱性磷酸酶和骨密度,绘制维生素D3、骨碱性磷酸酶、骨密度诊断结果的ROC曲线图,对骨密度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佝偻病组婴幼儿维生素D3和骨密度Z值明显低于非佝偻病组,骨碱性磷酸酶显著高于非佝偻病组(P<0.05)。维生素D3诊断佝偻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1,灵敏度为0.973,特异度为0.840;骨碱性磷酸酶诊断佝偻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6,灵敏度为0.824,特异度为0.747;骨密度Z值诊断佝偻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3,灵敏度为0.826,特异度为0.875,骨密度指标诊断佝偻病的曲线下面积和维生素D3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骨密度指标诊断佝偻病的曲线下面积大于骨碱性磷酸酶(P<0.05)。结论:超声骨密度检测在婴幼儿佝偻病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与维生素D3诊断基本相当,且骨密度检测存在无创、可重复性高等优点。
吕晓倩刘娜殷站茹郭靖张文浩
关键词:佝偻病维生素D3骨碱性磷酸酶骨密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