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前前

作品数:3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滴灌
  • 1篇滴灌春小麦
  • 1篇滴灌棉田
  • 1篇有机碳
  • 1篇通量
  • 1篇土壤
  • 1篇土壤酶
  • 1篇土壤酶活
  • 1篇土壤酶活性
  • 1篇排放通量
  • 1篇铵态氮
  • 1篇微咸水滴灌
  • 1篇咸水
  • 1篇咸水滴灌
  • 1篇小麦
  • 1篇酶活性
  • 1篇棉田
  • 1篇化肥
  • 1篇化肥减量
  • 1篇降解

机构

  • 3篇石河子大学

作者

  • 3篇张前前
  • 2篇刘涛
  • 2篇褚贵新
  • 1篇李锐
  • 1篇段瑞萍
  • 1篇王飞
  • 1篇蒋桂英
  • 1篇陶瑞
  • 1篇李劲松
  • 1篇冉辉
  • 1篇彭婷

传媒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微咸水滴灌对土壤酶活性、CO_2通量及有机碳降解的影响被引量:10
2015年
利用微咸水灌溉是解决干旱区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通过田间小区滴灌试验,研究了不同矿化度微咸水(0.31、3.0、5.0 g·L^-1,Na Cl浓度)对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β-葡萄糖苷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采用土壤碳通量和物料袋法研究了土壤CO2通量和有机碳降解对微咸水滴灌的响应.结果表明:微咸水(3.0 g·L^-1)处理下蔗糖酶、β-葡萄糖苷酶、纤维素酶的活性分别比淡水处理降低31.7%-32.4%、29.7%-31.6%、20.8%-24.3%,而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则随灌溉水矿化度提高而显著升高,在膜下微咸水、咸水处理多酚氧化酶较淡水处理提高2.4%、20.5%.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微生物熵均随灌溉水矿化度提高呈降低趋势,而代谢熵则呈升高趋势.不同处理对土壤CO2通量影响表现为淡水〉微咸水≥咸水,且膜下CO2通量显著高于膜间(P〈0.05),棉花吐絮期(9月20日)膜下淡水处理较咸水和微咸水处理的CO2通量分别升高29.8%、28.2%,微咸水滴灌显著降低了土壤CO2通量.不同矿化度微咸水滴灌对有机物(棉花和苜蓿秸秆)的降解率表现为淡水〉微咸水〉咸水,膜下有机物降解显著高于膜间.在培养第125天时,咸水、微咸水、淡水处理的膜间棉花秸秆回收率分别为39.7%、36.3%、30.5%,膜间苜蓿秸秆回收率分别为46.5%、36.5%、35.4%.微咸水灌溉明显抑制了北疆滴灌棉田土壤酶活性,造成土壤微生物量和CO2通量下降,土壤有机物降解率降低,使绿洲农田土壤生物性状变差.
张前前王飞刘涛褚贵新
关键词:土壤酶CO2通量滴灌
旱区覆膜滴灌棉田N_2O排放对化肥减量有机替代的响应被引量:3
2015年
覆膜滴灌条件下,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不同施肥策略:CK(不施肥)、CF(N 300 kg/hm^2;P2O590 kg/hm^2;K2O 60 kg/hm^2)、60%CF+OF(普通有机肥6 000 kg/hm^2)、60%CF+BF(生物有机肥6 000 kg/hm^2)对棉田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旨在明确滴灌棉田连续不同施肥策略下土壤N_2O的排放特征。结果表明,棉花生育期N_2O排放通量表现为施肥处理大于不施肥处理,滴灌施肥后第3/4天N_2O排放通量顺序为CF>60%CF+OF>60%CF+BF>CK,而滴灌后第7/8天N_2O排放通量则表现为有机肥处理高于化肥处理,滴灌施肥结束后表现与之相同;生育期的N_2O排放总量以100%化肥处理(CF)最高,与其相比,60%CF+OF和60%CF+BF处理分别降低3.75%和8.37%,N_2O排放系数则分别降低1.39%和73.8%;相关及通径分析均表明,与土壤NH+4-N相比,NO-3-N与N_2O排放的关系更密切。
陶瑞张前前李锐刘涛褚贵新
关键词:滴灌棉田铵态氮N2O排放通量
滴灌春小麦群体质量与产量的关系被引量:10
2014年
为探讨滴灌春小麦的高产机理,以新春6号为材料,分析了不同水肥条件下滴灌春小麦群体质量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滴灌春小麦的茎蘖成穗率、粒叶比及花后干物质对产量的贡献率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孕穗期LAI与产量呈二次抛物线的关系;在拔节期滴灌春小麦的群体茎蘖数量为775.2×104·hm-2、茎蘖成穗率为88.7%、孕穗期和籽粒形成期的LAI分别为7.83和6.22、粒数叶比和粒重叶比分别为4 314.4粒·m-2和224.3g·m-2、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为7 001.95kg·hm-2、花后干物质贡献率为79.14%时,产量最高(10 967.4kg·hm-2)。说明通过提高茎蘖成穗率,保持适宜孕穗期群体叶面积和提高粒叶比,促进花后物质生产和贮存物运转,协调源库关系,可以实现滴灌春小麦高产。
彭婷蒋桂英段瑞萍张前前李劲松冉辉
关键词:滴灌春小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