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思思

作品数:19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5篇增生
  • 4篇增生性瘢痕
  • 4篇真菌病
  • 4篇瘢痕
  • 4篇细胞
  • 4篇激光
  • 4篇ND:YAG
  • 3篇肉毒
  • 3篇肉毒毒素
  • 3篇疗效
  • 3篇甲真菌
  • 3篇甲真菌病
  • 3篇A型肉毒毒素
  • 2篇仪器
  • 2篇抑制作用及机...
  • 2篇乳头
  • 2篇乳头状
  • 2篇皮肤
  • 2篇评分
  • 2篇组织病理

机构

  • 14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门头沟...

作者

  • 19篇于思思
  • 14篇兰东
  • 9篇冉立伟
  • 4篇贾红侠
  • 3篇宁淑华
  • 3篇张雪
  • 2篇徐婧
  • 2篇王东坤
  • 2篇张蕊娜
  • 2篇林冠廷
  • 1篇张海萍
  • 1篇范培元
  • 1篇宁淑华
  • 1篇禚风麟
  • 1篇赵俊英
  • 1篇张雪
  • 1篇刘方
  • 1篇周田田
  • 1篇朱威
  • 1篇张杰

传媒

  • 6篇临床皮肤科杂...
  • 2篇中国皮肤性病...
  • 2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重庆医学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实用皮肤病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过度增生性瘢痕骨膜蛋白与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
2023年
目的探讨过度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组织中骨膜蛋白(periostin)的表达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受体的关系。方法选择从2019年2月~2021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整形外科接受整形手术的患者66例,包括瘢痕疙瘩24例,增生性瘢痕22例,正常皮肤2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上述三种组织中periostin、TGF-β1和受体信使RNA(mRNA)表达,并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此外,采用流式细胞术完成上述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以及MMP-9表达水平,以Pearson相关分析明确其和periostin、TGF-β1 mRNA表达的关系。此外,比较不同皮肤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以及AOPP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瘢痕疙瘩组织中periostin、TGF-β1及TGF-βRⅠ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增生性瘢痕以及正常组织(0.94±0.25比0.94±0.25、0.50±0.14;0.55±0.12比0.31±0.10、0.20±0.05;0.72±0.23比0.35±0.11、0.20±0.05,t=3.309、6.939、7.392、11.094、7.055、9.890,P<0.05);且增生性瘢痕组织上述指标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正常组织(0.94±0.25比0.50±0.14;0.31±0.10比0.20±0.05;0.35±0.11比0.20±0.05,t=4.142、3.527、5.625,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periostin与TGF-β1、TGF-βRⅠ均呈正相关关系(r=0.623、0.571,P<0.05)。瘢痕疙瘩组织MMP-2以及MMP-9表达水平低于增生性瘢痕组织以及正常组织(0.76±0.16比0.82±0.18、1.01±0.21;0.69±0.12比0.80±0.15、1.02±0.24);且增生性瘢痕组织MMP-2以及MMP-9表达水平低于正常组织(0.82±0.18比1.01±0.21;0.80±0.15比1.02±0.24,F=7.495、10.394,P<0.01)。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periostin、TGF-β1与MMP-2、MMP-9表达均呈负相关(r=-0.501、-0.489;-0.574、-0.523,P<0.05)。瘢痕疙瘩组织中SOD、MDA以及AOPP表达水平均高于增生性瘢痕、正常组织(51.32±8.13比45.28±6.23、35.19±5.94;6.88±1.25比5.12±0.74、3.15±0.46;59.47±10.36比50.78±8.34、41.75±6.81);且增生�
张雪宁淑华兰东于思思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转化生长因子-Β1瘢痕疙瘩
浅表性血管黏液瘤一例
2014年
患者男,31岁,因左大腿内侧皮疹3年于2013年9月2日来我科就诊.患者3年前发现左大腿内侧出现米粒大皮疹,无明显自觉症状,未予诊治,此后皮疹逐渐增大.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均无特殊.体检:一般情况好,各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心脏彩色超声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左大腿内侧可见1枚绿豆大小肤色质软丘疹,有蒂,周边红肿(图1),轻压痛.皮肤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真皮内黏液样物质沉积,黏液沉积物中可见淡染的星状细胞和丰富的小血管腔,并可见以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图2).免疫组化结果:波形蛋白(+)、CD34(+)、XⅢ因子A(+)、结蛋白(-)、S100(-)、Ⅷ因子(-).治疗:手术切除,术后创面愈合良好.目前随访中.
于思思兰东贾红侠冉立伟仓田
关键词:心脏彩色超声检查皮肤科检查大腿内侧组织病理检查术后创面愈合炎细胞浸润
点阵CO_(2)激光联合A型肉毒毒素治疗HS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TNF-α、TGF-β_(1)和MMP-9水平的影响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观察点阵CO_(2)激光联合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A,BTXA)治疗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s cars,HS)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_(1)蛋白(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_(1)protein,TGF-β_(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HS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点阵CO_(2)激光治疗,观察组接受点阵CO_(2)激光联合BTXA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数字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s,NRS)、瘢痕面积、瘢痕厚度以及血清TNF-α、TGF-β_(1)、MMP-9水平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SS评分、VAS评分、NRS评分、瘢痕面积及瘢痕厚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VSS评分、VAS评分、NRS评分、瘢痕面积及瘢痕厚度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NF-α、TGF-β_(1)、MMP-9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血清TNF-α、TGF-β_(1)、MMP-9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点阵CO_(2)激光联合BTXA治疗HS疗效显著,能够明显降低VSS评分,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瘙痒程度,降低患者血清TNF-α、TGF-β_(1)和MMP-9水平,安全性高。
张雪兰东宁淑华冉立伟于思思张杰
关键词:A型肉毒毒素基质金属蛋白酶9
透明细胞汗腺瘤被引量:2
2018年
报告1例透明细胞汗腺瘤。患者男,79岁。腹部皮损缓慢增大3年余,偶有瘙痒。皮肤科检查:腹部一直径3.5 cm暗红色近圆形结节,表面光滑,境界清楚,质地较硬,无压痛。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内一境界清楚的巨大单房囊腔,其外绕以纤维性假包膜,囊腔壁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囊内肿瘤细胞团块由双相上皮细胞组成,大部分细胞胞质透明,少部分细胞胞质嗜酸性,未见不典型性,可见导管样结构,管腔内有红染浆液性物质,未见顶浆分泌,其间可见扩张的毛细血管及红细胞外渗。免疫组化示上皮细胞细胞角蛋白(CK)表达强阳性,上皮细胞管腔面上皮膜抗原(EMA)及癌胚抗原(CEA)均阳性,管腔周围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及S-100蛋白均阴性,增殖核抗原(Ki-67)阳性(<1%)。大部分细胞胞质过碘酸希夫(PAS)染色阳性。诊断:透明细胞汗腺瘤。
冉立伟兰东于思思
关键词:透明细胞汗腺瘤
基于TGF-β1/Smad通路探讨A型肉毒毒素对增生性瘢痕的抑制作用及机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通过TGF-β_(1)/Smad通路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采用0.2、0.4、0.8 U/ml的BTXA处理成纤维细胞,分别作为0.2 U/ml BTXA组、0.4 U/ml BTXA组、0.8 U/ml BTXA组,空白对照组不采用BTXA(0 U/ml)处理,0.8 U/ml BTXA+TGF-β_(1)组用0.8 U/ml BTXA和10 ng/ml的TGF-β_(1)激活剂处理。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Smad2/3、p-Smad2/3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0.2、0.4、0.8 U/mlBTXA显著降低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活力和PCNA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0.2、0.4、0.8 U/ml的BTXA显著提高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率(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0.2、0.4、0.8 U/ml的BTXA显著升高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G0/G1期(P<0.05);显著降低细胞S期、G2/M期和Cyclin D1蛋白表达(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0.2、0.4、0.8 U/ml的BTXA显著降低p-Smad2/3蛋白表达(P<0.05)。与0.8 U/ml BTXA组比较,0.8 U/ml BTXA+TGF-β_(1)组显著升高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活力、S期、G2/M期和Cyclin D1、PCNA蛋白表达(P<0.05);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和细胞G0/G1期(P<0.05)。结论:BTXA通过抑制TGF-β_(1)/Smad通路从而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存活,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思路。
张雪兰东宁淑华于思思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
单发色素性紫癜样蕈样肉芽肿被引量:1
2016年
报告1例单发色素性紫癜样蕈样肉芽肿。患者女,51岁。左上肢斑疹10年余。皮肤科检查:左上肢屈侧一约12 cm×10 cm近椭圆形黄红色斑,境界清楚,压之褪色不明显,其上有针头大瘀点及黄褐色斑。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角化过度,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可见淋巴细胞亲表皮及Pautrier微脓肿;真皮浅层淋巴细胞呈带状浸润,红细胞外逸,含铁血黄素沉积,真皮中、下层血管、神经及小汗腺等附属器周围淋巴细胞浸润;部分淋巴细胞核大、染色质深而呈不典型性。免疫组化:CD3及CD4阳性细胞弥漫并可见阳性细胞亲表皮,CD8阳性细胞散在分布,CD7、CD20、CD79α及CD56均阴性。诊断:色素性紫癜样蕈样肉芽肿。
冉立伟兰东于思思
关键词:蕈样肉芽肿色素性
不同激光设备不同方案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评估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应用不同设备不同方案评估激光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差异。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观察2011—2014年北京友谊医院皮肤科门诊应用不同的激光设备对182例甲真菌病患者进行不同次数不同方案治疗后的疗效差异。Pinpointe^(TM) Footlaser^(TM)长脉宽Nd∶YAG1 064 nm激光(Laser M)治疗102例,分为4次治疗组、8次治疗组及12次治疗组;欧洲之星^(TM)靓甲^(TM) Nd:YAG1 064 nm长脉宽激光(Laser S)治疗59例,分为追加治疗组及8次治疗组;奇致^(TM)ML-3420型Nd∶YAG1 064 nm脉冲激光(laser N)治疗21例,均为4次治疗。结果:激光M:4次治疗组24周有效率为37.4%,8次治疗组24周有效率为44.0%,12次治疗组24周有效率为55.4%。激光S:追加治疗方案24周有效率为39%;8次治疗方案24周有效率62.5%。激光N:4次治疗方案24周有效率为52.6%。结论:3种激光设备治疗甲真菌病均有显著效果,且无不良反应;同一激光设备增加治疗次数可以提高有效率;相同的治疗方案,不同的激光治疗有效率有一定的差异,可能与医师操作手法及参数选择有关;治疗间隔不宜过长,应该在真菌恢复生长能力之前或增长至治病数量之前予以巩固治疗;轻中度甲真菌病患者或者病甲数目较少或患者有基础疾病伴有肝肾功能不良者可单纯选择激光治疗,重度甲真菌病或是病甲数目较多的患者应考虑药物和激光联合治疗。
张蕊娜禚风麟王东坤林冠廷徐婧于思思马李智赵俊英
关键词:甲真菌病
瘢痕疙瘩miR-557和eIF2a的表达及靶向关系研究
2024年
目的检测瘢痕疙瘩中微小RNA-557(miR-557)和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2a(eIF2a)在病变组织和细胞株中的表达特征,明确两者的靶向关系。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诊治患者术后的瘢痕疙瘩(n=98)、增生性瘢痕组织(n=49)和正常皮肤组织(n=49)。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iR-557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检测eIF2a和Ki-67的表达。分离培养瘢痕疙瘩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观察miR-57与eIF2a的靶向关系。结果瘢痕疙瘩中miR-557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增生性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P<0.05),瘢痕疙瘩中eIF2a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增生性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P<0.05),miR-557和eIF2a在不同病变最大径、不同增殖指数和有无伴随症状中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疙瘩中miR-557与eIF2a呈负相关性(r=-0.69,P=0.016)。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显示miR-557与eIF2a具有靶向关系。结论miR-557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下降,eIF2a的表达升高,均与临床及组织病理特征有关,miR-557与eIF2a具有靶向负调控关系。
贾红侠兰东于思思张杰
关键词: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组织病理
长脉宽Nd:YAG1064nm激光治疗手、足甲真菌病临床疗效观察
背景:甲真菌病是真菌感染甲板及甲下组织所致的病变,如今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局部外用抗真菌药膏、口服抗真菌药物,但上述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疗程长、依从性差、疗效差、治疗痛苦等不足。近年来,医学激光技术发展迅猛,现已有经美国食...
于思思
关键词:甲真菌病
文献传递
大汗腺乳头状囊腺瘤被引量:1
2016年
患者女,49岁。外阴丘疹渐增大2年余。皮肤科检查:外阴左侧一直径约1.0 cm灰白色、半透明、近半球形结节,表面光滑,质地硬。皮损组织病理:真皮内一境界清楚的单房囊腔,其外纤维性假包膜,腔内充以大量乳头状结构,囊腔壁及乳头状结构主要为肌上皮细胞及高柱状细胞,有顶浆分泌,乳头内有少量纤维血管间质;免疫病理:肌上皮细胞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及S-100蛋白阳性,内层细胞细胞角蛋白(CK)及极低分子量角蛋白(CAM5.2)阳性,内层细胞上皮膜抗原(EMA)阳性。诊断:大汗腺乳头状囊腺瘤。
冉立伟兰东于思思
关键词:囊腺瘤乳头状大汗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