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春雷

作品数:6 被引量:91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土壤
  • 4篇黄土高原
  • 2篇导水率
  • 2篇土层
  • 2篇土壤干燥
  • 2篇土壤干燥化
  • 2篇干燥化
  • 2篇饱和导水率
  • 2篇不同土层
  • 1篇冻融
  • 1篇冻融循环
  • 1篇样带
  • 1篇雨季
  • 1篇容重
  • 1篇入渗
  • 1篇水分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壤饱和导水...
  • 1篇土壤容重
  • 1篇土壤水

机构

  • 6篇西北农林科技...
  • 5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6篇邵明安
  • 6篇赵春雷
  • 5篇贾小旭
  • 2篇易小波
  • 2篇张晨成

传媒

  • 3篇水科学进展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黄土高原北部坡面尺度土壤饱和导水率分布与模拟被引量:27
2014年
为探明黄土高原北部坡面土壤饱和导水率(Ks)空间分布特征,为土壤水文过程模拟与预测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的空间变异分析方法,分析了坡面尺度土壤Ks的空间变异特征,并用一阶自回归状态空间模型对Ks的空间分布进行了模拟。研究区坡面尺度Ks的变异为中等程度变异,具有中等程度空间依赖性,变程为42 m。Ks与容重、砂粒、粉粒和黏粒含量在不同滞后距离下均具有自相关关系和交互相关关系。容重和土壤颗粒是影响坡面Ks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状态空间模拟结果表明,基于容重和土壤颗粒的状态空间方程可以很好地解释坡面Ks的变异状况(R2>0.9)。一阶自回归状态空间模型可用于田间条件下坡面尺度Ks分布特征的预测。
赵春雷邵明安贾小旭
关键词:饱和导水率坡面尺度
冻融循环对黄土区土壤饱和导水率影响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4
2015年
为探明黄土高原北部冻融过程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采用冻融循环模拟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和不同土层深度下冻融循环前后土壤饱和导水率(Ks)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冻融过程对Ks有显著影响,经15次冻融循环后,Ks总体上呈减小趋势,其影响程度因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层深度不同而异。冻融循环后4种土地利用0~10 cm土层Ks均显著下降,柠条林地下降幅度最大,其次为农地、苜蓿地和撂荒地,这与土壤的松散程度有关。除撂荒地外,冻融循环过程对其它3种土地利用10~20和20~40 cm土层Ks无显著影响。4种土地利用0~10 cm土壤田间持水量和饱和含水量经冻融循环后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表明冻融循环后土壤孔隙度降低度降低。研究可为揭示冻融循环对黄土区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机理以及为土壤水分匮乏的寒区旱区春季降水及积雪融水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赵春雷邵明安贾小旭
关键词:冻融循环饱和导水率入渗土地利用黄土区
黄土高原区域尺度土壤干燥化的空间和季节分布特征被引量:16
2017年
为掌握黄土高原土壤干燥化程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定量评价雨季前、后土壤干燥化程度,于2013年在黄土高原南北方向布设一条样带(N=86),获取雨季前、后0~5 m剖面土壤含水量。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土壤干燥化指数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在黄土高原地区,土壤干燥化程度存在明显的纬度地带性,且雨季前土壤干燥化指数的空间变异程度高于雨季后;经过雨季降水的补给,土壤干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修复,且中部地区的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南部及北部地区;土壤干燥化指数剖面分布特征在雨季前、后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浅层0~2.3 m土层,这主要归因于降水对浅层土壤水分的补给。
易小波贾小旭邵明安赵春雷
关键词:土壤干燥化黄土高原雨季
黄土高原土壤干燥化特征及驱动因素
由于人工植被对土壤水分的长期过度消耗和有限的降水补给,黄土高原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土壤干燥化现象。土壤干燥化的出现将严重威胁该区人工植被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正常的服务功能。本研究选取了243个样点,覆盖了整个黄土高原地区。采集...
赵春雷邵明安贾小旭朱元骏
关键词:黄土高原土壤干燥化
黄土高原南北样带不同土层土壤容重变异分析与模拟被引量:24
2017年
为探明黄土高原南北样带土壤容重空间分布特征,为土壤水文过程模拟与预测提供水力参数,采用经典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样带不同土层深度(0~10 cm、10~20 cm、20~40 cm)土壤容重的空间变异特征,并用多元逐步回归、传递函数方程和一阶自回归状态空间模型方法分别对土壤容重的空间分布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样带0~20 cm深度土壤容重的变异为中等程度变异,20~40 cm为弱变异。状态空间方程转换系数表明,不同土层深度土壤容重的影响因素不同,0~10 cm主要为有机碳含量、黏粒和砂粒体积分数,10~20 cm为有机碳含量、黏粒和砂粒体积分数和降水量,20~40 cm为黏粒和砂粒体积分数、降水量和土地利用。状态空间模型的模拟效果均优于经典统计的多元逐步回归方程和传递函数方程,基于黏粒和砂粒体积分数、降水量和土地利用的状态空间模型可以解释样带20~40 cm容重92.3%的变异。一阶自回归状态空间模型可用于田间条件下土壤容重分布特征的预测。
易小波邵明安赵春雷张晨成
关键词:容重传递函数
黄土高原南北样带不同土层土壤水分变异与模拟被引量:18
2016年
为掌握黄土高原区域尺度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黄土高原布设一条南北方向样带(N=86),动态监测0~5 m剖面土壤含水率。采用经典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土壤蓄水量的分布规律、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土层土壤水分均呈中等程度变异,并由南向北递减,样带0~5 m剖面平均土壤蓄水量为735mm;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水分在空间上的变异增强,而在时间上的变异减弱,表明深层土壤水分具有较强的时间稳定性特征。干燥度、黏粒、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坡度是影响区域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可作为一定置信水平上预测区域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状况的预测变量。
贾小旭邵明安张晨成赵春雷
关键词:土壤水分样带黄土高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