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丙星

作品数:9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化工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化学工程
  • 3篇理学

主题

  • 4篇催化
  • 3篇金属
  • 3篇分子
  • 3篇分子筛
  • 3篇催化剂
  • 2篇微量CO
  • 2篇密度泛函
  • 2篇密度泛函理论
  • 2篇密度泛函理论...
  • 2篇共沉淀
  • 2篇泛函
  • 2篇泛函理论
  • 2篇改性
  • 2篇13X分子筛
  • 2篇CUO
  • 1篇低硫
  • 1篇低温活性
  • 1篇形貌
  • 1篇形貌控制
  • 1篇氧化铜

机构

  • 8篇上海化工研究...
  • 2篇上海应用技术...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上海绿强新材...

作者

  • 9篇杨丙星
  • 8篇叶丽萍
  • 7篇罗勇
  • 5篇李帅
  • 4篇黄金花
  • 3篇李建龙
  • 3篇张磊
  • 2篇张亚光
  • 1篇吴向阳
  • 1篇张荣
  • 1篇徐华胜
  • 1篇李会英
  • 1篇王宇红

传媒

  • 1篇现代化工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化学世界
  • 1篇精细化工
  • 1篇石油化工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稀土改性13X分子筛的表征与脱硫性能评价被引量:2
2016年
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Ce/13X、La/13X及La-Ce/13X分子筛吸附剂。通过X射线衍射、N2物理吸附、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手段对吸附剂进行表征,考察对比了三种吸附剂的动态吸附性能以及温度和流速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对吸附剂进行再生。结果表明,稀土离子改性后的13X分子筛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分子筛结晶度降低但并未改变其骨架结构。La的载入与Ce具有协同作用,使得双金属改性的La-Ce/13X分子筛在脱硫吸附性能上较单金属改性的分子筛有明显的提高。常温下,空速为6h-1,La-Ce/13X分子筛能够将起始浓度为0.2mg/g的模拟油脱除至0.01mg/g,经过7h后穿透,穿透硫容为6.118mg/g,吸附剂经过氮气气氛300℃焙烧2h后,可较好的再生。
张亚光叶丽萍张磊杨丙星罗勇王宇红
关键词:稀土金属吸附脱硫13X分子筛噻吩
同晶置换改性FAU分子筛结构及吸附性能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2016年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考察了八面沸石(FAU)型分子筛β笼孔道结构内含氧化合物(甲醇、二甲醚、丙醛)的吸附,并进一步计算研究了Zn,Ca同晶置换改性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β笼孔道结构内,Al原子为甲醇、二甲醚和丙醛的吸附活性位,Si原子无吸附活性.Zn,Ca掺杂的β笼结构内,正2价的Zn和Ca掺杂替换正3价的Al,导致邻近的Si原子位置形成缺电子空穴,增强了甲醇、二甲醚和丙醛的吸附,而杂原子Zn和Ca本身并没有吸附活性.
杨丙星叶丽萍顾慧劼徐华胜罗勇李会英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掺杂
实验制备条件下纳米二氧化钛的形貌控制及表面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本文利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对实验制备条件下调控纳米二氧化钛晶体颗粒形貌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研究。通过模拟计算我们得到了实验制备中作为晶型控制剂的HF和HCl分子在纳米TiO2表面解离吸附的吸附构型,获得了它们在表面上的吸附...
杨丙星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纳米二氧化钛形貌控制
金属改性13X分子筛脱硫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金属改性13X分子筛脱硫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配制金属盐溶液作为活性组分离子交换盐溶液备用;取13X分子筛,加入离子交换盐溶液进行离子交换反应,随后过滤、洗涤、干燥;再置于管式炉中,焙烧活化,随炉冷却后即得...
叶丽萍张亚光张磊杨丙星罗勇李建龙
文献传递
低温深度脱除一氧化碳的铜锌铈基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温深度脱除一氧化碳的铜锌铈基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催化剂的组成和含量包括:主组分CuO:10~95wt%;第二组分ZnO:1~85wt%;第三组分CeO<Sub>2</Sub>:1~85wt%:第四...
叶丽萍黄金花顾慧劼李帅李建龙罗勇吴向阳杨丙星
文献传递
室温深度净化脱除烯烃物流杂质的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室温深度净化脱除烯烃物流杂质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催化剂以氧化态的钴为活性组分,以氧化锌为第一助剂,氧化铈为第二助剂,氧化态的钴、锌、铈的重量比为10~95:1~30:1~40,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采用氧化...
叶丽萍顾慧劼李建龙李帅罗勇杨丙星张磊张荣
CuO含量对yCuO/Cu_xCe_(1-x)O_δ催化剂脱除微量CO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采用柠檬酸络合-浸渍相结合的制备方法,通过XRD、BET、H2-TPR研究了载体掺杂Cu O含量(x值)、表面负载Cu O含量(y值)对y Cu O/CuxCe1-xOδ催化剂CO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载体中掺杂的Cu O能与Ce O2产生协同作用,有利于负载的Cu O在载体表面均匀分散,提高氧化-还原性能,提升催化活性。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经DPS(Data Process System)软件对Cu O含量进行逐步回归优化,得到16.4%Cu O/Cu0.05Ce0.95Oδ催化剂具有较优的CO催化氧化性能,在脱除温度50℃、压力3.0 MPa、液相空速8 h-1的条件下,可将液相丙烯中微量CO从1.0×10-5脱除低至3.0×10-8,达到聚合级烯烃对CO脱除深度的要求,连续反应1 400 min,稳定性能良好。
顾慧劼叶丽萍李帅杨丙星黄金花罗勇
关键词:CU催化与分离提纯技术
CuO/Cu_(0.6)Ce_(0.4)O_x催化剂低温深度脱除液相丙烯中的微量CO被引量:2
2015年
采用柠檬酸络合-浸渍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Cu O/Cu0.6Ce0.4Ox催化剂,采用XRD、TEM、HETEM、N2吸附-脱附、H2-TPR等手段研究了载体种类、Cu O负载量、焙烧温度对Cu O/Cu0.6Ce0.4Ox催化剂催化氧化CO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Cu0.6Ce0.4Ox载体中,部分Cu进入Ce O2晶格形成Cu-O-Ce固溶体,提高了晶格氧迁移能力;负载的Cu O在载体表面均匀分散,体现出更高的氧化还原性能;两者协同作用共同促进了催化氧化CO性能的提高。400℃下焙烧制得的20%(w)Cu O/Cu0.6Ce0.4Ox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催化氧化CO性能,在50℃、3.0 MPa的工况条件下,可将液相丙烯中的CO含量从6.0×10-6(φ)降至2.0×10-8(φ),达到聚合级烯烃对CO脱除深度的要求;连续反应2 400 min,催化剂的稳定性良好。
顾慧劼叶丽萍黄金花杨丙星李帅罗勇
关键词:氧化铜
制备方法对CuO-ZnO-ZrO_2低温催化CO氧化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采用不同制备方法(共沉淀法、柠檬酸络合法、溶胶凝胶法、模板剂法及均匀沉淀法)制备了Cu O-Zn O-Zr O2催化剂,考察了制备方法对催化剂物化性能及CO氧化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N2吸附-脱附、氢气程序升温还原等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比表面积和孔容积最大,分散度最高,平均晶粒尺寸最小。在CO氧化反应中,共沉淀法制备的样品CO低温氧化活性最高,连续反应100 h,稳定性能良好。在50℃、3 MPa的工况条件下,可将液相丙烯中CO体积分数脱除低至2×10-8,达到聚合级烯烃对CO脱除深度的要求。
黄金花叶丽萍李帅杨丙星顾慧劼
关键词:共沉淀法稳定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