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波

作品数:3 被引量:25H指数:2
供职机构:徐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康复
  • 1篇动功
  • 1篇椅背
  • 1篇诱发电位
  • 1篇运动功能恢复
  • 1篇踏板
  • 1篇体感
  • 1篇体感诱发电位
  • 1篇偏瘫
  • 1篇偏瘫患者
  • 1篇卒中
  • 1篇外科
  • 1篇下肢康复机器...
  • 1篇疗效
  • 1篇疗效观察
  • 1篇螺纹管
  • 1篇脑卒中
  • 1篇脑卒中偏瘫
  • 1篇脑卒中偏瘫患...
  • 1篇康复机器人

机构

  • 3篇徐州市中心医...
  • 1篇徐州市康复医...

作者

  • 3篇周敬杰
  • 3篇郑波
  • 2篇陈伟
  • 2篇朱伟伟
  • 1篇孙洁
  • 1篇巩尊科
  • 1篇翟宏伟
  • 1篇张明
  • 1篇张秀芳

传媒

  • 2篇中华物理医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本体感觉训练联合Kaltenborn关节松动术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8
2018年
慢性踝关节不稳是指反复多次踝关节周围软组织或骨性损伤造成包含局部疼痛、周围肌力减弱、本体感觉下降等一系列异常表现,其疾病最终发展方向是踝关节骨性关节炎及功能障碍[1].慢性踝关节不稳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给患者带来很大麻烦,其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均有待提高.本研究联合采用本体感觉训练及Kaltenborn关节松动术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发现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周敬杰张明张秀芳徐付国郑波朱伟伟陈伟
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 研究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早期常规综合康复治疗,每次40 min,1次/日,每周治疗6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步态训练与评估系统A3)进行下肢强化训练,每次20 min,1次/日,每周训练6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进行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测,记录和分析患者患侧的皮质电位P40波幅和P40潜伏期.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下肢运动FMA评分[(13.24 ±5.47)和(13.75 ±5.31)分]和MBI评分[(31.61±6.45)和(32.25 ±6.23)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8周治疗后,2组患者的下肢运动FMA评分[(18.37±5.49)和(23.93 ±5.63)分]和MBI评分[(47.36±7.19)和(65.67 ±8.39)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下肢P40波幅[(1.47±0.35)和(1.42 ±0.37) μV]和P40潜伏期[(39.12±2.31)和(39.25±2.23)ms]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患者的下肢P40波幅[(1.77±0.41)和(2.13 ±0.43) μV]和P40潜伏期[(34.57±2.74)和(29.87±2.16) ms]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恢复(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步态训练与评估系统A3)可明显改善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恢复,SEP可以作为一项良好的康复疗效评价指标,能准确、客观、定量地反映患者神经功能变化情况.
翟宏伟陈伟孙洁巩尊科张明周敬杰郑波
关键词:偏瘫体感诱发电位
一种用于外科康复治疗的按摩座椅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外科康复治疗的按摩座椅,包括椅面。椅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根椅腿,且椅面的前端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一对固定座,一对固定座之间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的轴身活动连接有活动板,活动板上设置有固定机构,且活动板...
周敬杰李秀艳朱伟伟王欢郑波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