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法平

作品数:7 被引量:28H指数:2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2篇肿瘤
  • 2篇文献复习
  • 2篇复习
  • 2篇膀胱
  • 2篇膀胱癌
  • 2篇膀胱肿瘤
  • 1篇凋亡
  • 1篇压痛
  • 1篇炎性
  • 1篇炎性肌纤维母...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黑色素...
  • 1篇增殖
  • 1篇增殖分化
  • 1篇针法
  • 1篇直肠
  • 1篇直肠超声
  • 1篇直肠前
  • 1篇直肠前列腺

机构

  • 6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新乡医学院
  • 1篇吉林大学白求...

作者

  • 7篇侯宇川
  • 7篇李法平
  • 3篇王艳波
  • 3篇王凯旋
  • 3篇刘二鹏
  • 3篇刘树坤
  • 2篇郭辉
  • 1篇周玉华
  • 1篇陈帅奇
  • 1篇金美善
  • 1篇吴迪
  • 1篇郭辉
  • 1篇刘二鹏
  • 1篇王瑞庆
  • 1篇郭辉
  • 1篇王鹏森
  • 1篇王春喜

传媒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华腔镜泌尿...
  • 1篇现代泌尿生殖...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后腹腔镜肾被膜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肾被膜下积液6例及文献复习
2018年
目的探讨特发性肾被膜下积液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6例特发性肾被膜下积液临床特点及治疗,总结国内特发性肾被膜下积液治疗方法。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平均随访时间为10个月,没有1例出现肾被膜积液复发。国内特发性肾被膜下积液60例中行超声引导下穿刺18例,肾被膜切除术40例,保守治疗2例。结论特发性肾包膜下积液治疗上以主要缓解症状和解除肾压迫为主。后腹腔镜下肾被膜切除术可以达到满意治疗效果,长期随访未见复发。
王凯旋刘树坤唐超郭辉李法平侯宇川
关键词:后腹腔镜
调控自噬对二氢青蒿素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2017年
目的观察二氢青蒿素(DHA)和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联合用药抑制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0、12.5、25.0、50.0、100.0 μmol/L)的DHA及加入自噬抑制剂3-MA(5 mmol/L)分别处理膀胱癌T24细胞24、48、72 h后,通过噻唑蓝(MTT)实验分析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凋亡标记蛋白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酶原(procaspase-3)、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t-PARP)和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降解产物(cleaved-PARP)的表达水平。50.0 μmol/L DHA作用于膀胱癌T24细胞24 h后,丹酰戊二胺(MDC)染色后采用荧光显微镜对自噬进行形态观察,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自噬体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Beclin-1和p62的表达。结果DHA抑制膀胱癌T24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12.5 μmol/L的DHA 24、48、72 h抑制率依次是5.79%、6.61%、11.09%;25.0 μmol/L的DHA 24、48、72 h抑制率依次是11.25%、15.32%、21.35%;50.0 μmol/L的DHA 24、48、72 h抑制率依次是27.16%、30.66%、47.58%;100.0 μmol/L的DHA 24、48、72 h抑制率依次是41.52%、57.52%、74.29%;12.5 μmol/L的DHA 24、48、72 h死亡率依次是3.66%、6.44%、9.78%;25.0 μmol/L的DHA 24、48、72 h死亡率依次是7.02%、13.40%、17.55%;50.0 μmol/L的DHA 24、48、72 h死亡率依次是20.53%、26.97%、38.69%;100.0 μmol/L的DHA 24、48、72 h死亡率依次是29.82%、39.26%、44.92%),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与空白对照组、3-MA和DHA单药组比较,自噬抑制剂3-MA和DHA联合用药可增加膀胱癌细胞的凋亡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MDC荧光染色阳性的自噬泡呈点状结构分布在细胞核的胞质内。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多个双层膜包裹胞质形成的自噬体。DHA处理膀胱�
王凯旋李法平郭辉刘树坤刘二鹏侯宇川
关键词:膀胱肿瘤凋亡自噬二氢青蒿素
免疫磁珠法分离膀胱癌CD133+细胞及生物学行为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探讨免疫磁珠法分离膀胱癌5637细胞株中CD133+细胞的方法,观察CD133阳性、阴性细胞间生物学行为的差异.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法分选出膀胱癌5637细胞株中CD133+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分选纯度,通过噻唑蓝(MTT)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分化能力检测研究其生物学行为.结果 流式细胞仪检测CD133+细胞在膀胱癌5637细胞中比例为1.45%,经免疫磁珠法分选所得CD133+细胞比例为93.45%;CD133+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明显强于CD133-、未分选的肿瘤细胞(P<0.05);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结果示CD133+组[(89.333±4.530)%]细胞克隆形成率明显高于CD133-组[(22.667±4.041)%,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CD133+细胞培养2d后其纯度降至48.19%,4d后其纯度与分选前无明显差异.结论 免疫磁珠分选技术可高效快捷获得CD133+细胞,CD133+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迁徙、生成其他表型肿瘤细胞等干细胞样特性.
李法平陈帅奇王艳波郭辉刘二鹏侯宇川
关键词:膀胱肿瘤肿瘤干细胞磁珠分选CD133
八年无进展巨大肾嫌色细胞癌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5年
肾嫌色细胞癌(chromophobe renal cell carcinoma,CRCC)是Thoenes等[1]在1985年首先提出的一类独立的肾细胞癌亚型,在肾细胞癌中的比例较小,约占肾细胞癌的3.2%[2]。CRCC起源于肾集合小管暗细胞[3],相比于其他类型肾细胞癌转移较少,5 a生存率高[4-5],预后好。CRCC主要表现为腰痛、血尿、体重减轻,临床上多以肿块增大产生局部压迫症状而就诊,部分因集合系统受累而出现血尿[6]。
杨凌博侯宇川吴迪李法平王艳波
关键词:肾细胞癌嫌色细胞癌
输尿管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被引量:2
2017年
临床资料患者,男,54岁。以“左侧腰部间断性疼痛2个月”为主诉入院。查体:双侧肾区无隆起,未触及双肾及异常包块,左侧肾区压痛、叩击痛阳性。检验:血尿常规正常,肾功能:肌酐147.6μmol/L,尿素氮7.44mmol/L,尿酸615μmol/L。
李法平郭辉金美善刘二鹏王瑞庆王春喜侯宇川
关键词:肾功能损害尿路上皮
女性尿道外口原发性黑色素瘤1例报告被引量:1
2016年
黑色素细胞的高度恶性增殖分化是恶性黑色素瘤(ma-1ignant mclanonla,MM)的起源。MM常发生于皮肤、黏膜,如鼻腔和眼部川。女性原发性尿道黑色素瘤(Prinlary ma-1ignant mclanonla of the fcnlalc urcthra,PMMFU)极为少见。早期不易诊断,尚无统一、规范的治疗方法,预后差。我院曾收治1例发生于尿道外口的PMMFU患者,现报告如下,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进行讨论。
刘树坤王凯旋周玉华李法平刘二鹏侯宇川
关键词:原发性黑色素瘤尿道外口女性恶性黑色素瘤黑色素细胞增殖分化
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6针法、10针法和12针法诊断前列腺癌的比较被引量:20
2015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6针、10针、12针法穿刺诊断前列腺癌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初步诊断为前列腺癌的病人278例,其中126例接受6针法穿刺活检,102例接受10针法穿刺活检,50例接受12针法穿刺活检。对比研究6针、10针和12针穿刺法的阳性检出率,对三种穿刺方案在患者年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体积、穿刺数量、穿刺部位及直肠检查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并统计不同穿刺部位阳性率的差异。结果与6针法相比,10针法和12针法分别使总体阳性率提高15.9%、19.1%。10针法与6针法相比,在年龄<70岁、40 ml≤前列腺体积<90 ml、PSA<40 ng/ml、直肠指诊(DRE)阴性的患者中,阳性率差异更为显著,而12针法与10针法相比,仅仅在前列腺体积≥90 ml时,阳性率才有明显的不同。三种方法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10针、12针穿刺法比6针穿刺法诊断前列腺癌的阳性率更高,10针与12针穿刺法诊断前列腺癌阳性率无明显差异。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穿刺方案,穿刺针数的增多并不会带来并发症的显著增加。
杨凌博王鹏森李法平王艳波侯宇川
关键词:前列腺癌穿刺活检经直肠超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