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江娅
-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2
- 供职机构:杭州市西溪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肝细胞脂肪变对干扰素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应答的影响及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 明确肝细胞脂肪变对干扰素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治疗应答的影响.方法 2007年9月~ 2008年10月期间,对经肝活检证实的合并肝细胞脂肪变的21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和无肝细胞脂肪变的55例CHB患者分别应用α-2b PEG干扰素进行抗HBV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应答情况(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乙型肝炎e抗原血清阴转率和血清转换率、乙型肝炎病毒载量阴转率),研究肝细胞脂肪变对干扰素抗HBV治疗应答的影响.结果 在2007年9月~2008年10月进行干扰素治疗的76名CHB患者中,男性57名,女性19名,平均年龄29.00±8.32岁.随访第12、24和48周时脂肪变组的ALT复常率与无脂肪变组比较分别为36.8%(7/19) vs 29.7%(11/37)、23.5% (4/17) vs 44.4% (12/27)、43.8% (7/16) vs61.1%(11/18),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48周结束时,脂肪变组中有1例出现HBsAg阴转6.3% (1/16),无脂肪变组中有2例出现HBsAg阴转11.1% (2/18),并且有1例出现HBsAg血清学转换5.6% (1/18).随访第12、24和48周时脂肪变组与无脂肪变组HBeAg阴转率与血清学转换率分别相同,为33.3% (6/18) vs21.2%(7/33)、37.5% (6/16)vs 27.6%(8/29)、56.3% (9/16)vs27.8% (5/18),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第12、24和48周时脂肪变组与无脂肪变组HBV-DNA的阴转率分别为38.9% (7/18)vs 36.7% (11/30)、50% (8/16)vs 32.1% (9/28)、75% (12/16)vs 61%(11/18),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细胞脂肪变也是CHB患者常见的病理表现之一,它对α-2bPEG干扰素抗HBV治疗应答无明显影响.
- 武瑞娄国强施军平刘寿荣王江娅
- 关键词:肝炎乙型肝脂肪变干扰素
- 中西医结合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肠道屏障功能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观察大黄煎液联合谷氨酰胺能否减少急性肝衰竭大鼠肠道细菌易位的发生并探讨其防治作用的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模型组(A组),大黄防治组(B组),谷氨酰胺(Gln)防治组(C组),大黄联合谷氨酰胺防治组(D组),对照组(E组)。A、B、C、D组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GalN)建立急性肝衰竭(AHF)大鼠模型。造模前两天,B组予大黄煎液灌胃,C组予Gln溶液灌胃,D组予大黄煎液和Gln溶液灌胃,A组和E组予生理盐水灌胃作为对照。造模4天后处死动物,观察肠系膜淋巴结细菌易位及平均组织含菌量的情况,观察回肠组织学改变,测量回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结果 D组肠系膜淋巴结易位率(50%)明显低于A组(100%)(P<0.05),D组亦低于B组(63.6%)、C组(60%)(P>0.05)。D组肠系膜淋巴结平均组织细菌含量(1.80±2.31)×103CFU/g低于A组(10.54±4.08)×103CFU/g(P<0.01),但与B组(3.59±3.80)×103CFU/g、C组(3.12±3.54)×103CFU/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的肠绒毛高度1.77±0.14μm显著高于B组1.23±0.92μm(P<0.01)和C组1.45±0.13μm(P<0.01)。D组的肠隐窝深度1.46±0.15μm显著高于B组0.92±0.11μm(P<0.01)和C组1.15±0.13μm(P<0.01)。结论大黄能护肝降酶退黄,改善肠道微循环,谷氨酰胺具有保护肝脏、维持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等作用。大黄联合谷氨酰胺能改善AHF大鼠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对AHF大鼠肠道细菌易位具有预防作用。
- 王江娅刘寿荣武瑞
- 关键词:谷氨酰胺急性肝衰竭肠道细菌易位
- 中药大黄防治急性肝衰竭大鼠肝损伤的实验研究
- 目的:用大黄煎液提前灌胃干预实验性大鼠急性肝衰竭(AHF)模型,并以生理盐水灌胃作为对照,观察中药大黄能否减轻AHF大鼠的肝脏损伤,并探讨其防治作用机制。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3组,模型组20只,大黄防...
- 王江娅刘寿荣娄国强武瑞
- 关键词:急性肝衰竭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