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春雷
- 作品数:6 被引量:35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先天性巨结肠微创治疗被引量:6
- 2014年
- 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病率为1/5000,居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第2位,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1948年Swenson设计出拖出型结肠直肠切除术,之后相继发展出Duhamel手术、Soave手术、Rehbein手术等,其皆为开腹手术,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其逐渐应用到先天性巨结肠的手术治疗中。1998年Torre提出一期单纯经肛门拖出术,进一步减小了创伤。后来相继出现自然腔道内镜手术及经脐腹腔镜手术等,无不是以微创为前提。微创手术不仅减少了患者的痛苦、缩短了住院时间、具备良好的美容效果,同时能够保证手术的疗效。微创理念越来越被人们所推崇。
- 冯杰雄焦春雷
-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微创
- 基于"肛肠平衡"原则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后肠功能不良的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分析基于"肛肠平衡"原则治疗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 disease,HD)患儿术后肠功能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小儿外科由单一治疗组收治的30例HD术后肠功能不良患儿的相关资料。其中,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为2.4岁;临床症状包括腹胀21例,便秘28例和肠炎23例。患儿既往治疗HD的手术方式为结肠次全切除术(25例)和全结肠切除术(5例)。所有患儿先进行肛门内括约肌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术(2 U/kg);3~6个月后对仍出现症状的患儿再次施行注射术;对接受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术≥2次,但反复出现肠功能不良的患儿施行肛门内括约肌肌条切除术。术后常规进行直肠肛管测压检查,并记录患儿腹胀、排便情况。结果所有患儿接受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术后,排便次数较术前增加,(1.1±0.6)次比(5.4±1.1)次;肛门静息压较术前降低,(62.1±9.1)mmHg比(27.3±5.4)mmHg(1 mmHg=0.133 kPa);便秘、腹胀、肠炎症状较术前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2例患儿接受再次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术后,排便次数增加,(1.2±0.7)次比(4.7±1.2)次;肛门静息压降低,(49.2±6.3)mmHg比(23.4±4.4)mmHg;临床症状再次缓解,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1例患儿接受肛门内括约肌肌条切除术,术后排便次数增加,(0.9±0.1)次比(5.7±1.6)次;肛门静息压降低,(51.4±3.7)mmHg比(17.2±3.2)mmHg;临床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肛肠平衡"原则,采用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术和肛门内括约肌肌条切除术,可有效降低肛门静息压,缓解患儿术后肠功能不良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田礼焦春雷贺颖朱天琦赵翔马辰森颛孙迪迪魏明发冯杰雄余东海
- 关键词:HIRSCHSPRUNG病肉毒杆菌毒素肛门内括约肌
- 巨噬细胞活化在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活化在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饲养并繁殖SPF级Ednrb基因敲除小鼠(先天性巨结肠小鼠模型鼠)。选择21日龄EdnrB-/-小鼠作为实验组(6只),相应日龄野生型小鼠作为对照组(6只)。收集肠管标本,实验组小鼠结肠肠管依据形态学分为结肠狭窄、移行、扩张段,对照组小鼠肠管相应分为结肠远、中、近段。HE染色法评估各段肠管炎症损伤程度,CD68和TNF-α免疫荧光双染法评估肠管巨噬细胞活化状况,Westernblot检测肠管TNF-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显示EdnrB-/-小鼠结肠扩张段肠管均有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免疫荧光染色显示,HD模型小鼠扩张、移行、狭窄段CD68阳性细胞百分数分别为(10.81±2.38)%、(8.33±1.78)%和(4.28±1.25)%;野生型小鼠结肠近、中、远段CD68阳性细胞百分数分别为(2.15±1.17)%、(1.89±0.98)%和(1.97±1.32)%。HD模型小鼠扩张、移行、狭窄段TNF-u阳性细胞百分数分别为(6.81±2.35)%、(5.00±1.41)%和(2.80±0.98)%;野生型小鼠结肠近、中、远段TNF.d阳性细胞数量百分数分别为(1.21±0.56)%、(0.89±0.46)%和(1.07±0.32)%。HD模型小鼠结肠扩张段肠管CD68及TNF-α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与HD模型小鼠移行段、狭窄段及野生型各段肠管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结果发现EdnrB-/-小鼠结肠扩张段肠管TNF-α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移行段、狭窄段、及对照组各段肠管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行段TNF-α表达水平较扩张段降低,但与狭窄段及野生型小鼠肠管相比较仍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三段肠管均未见明显TNF-α表达。结论先天性巨结肠小鼠模型中扩张段肠管组织损伤
- 陈绪勇夏雪韦佳张洪毅焦春雷冯杰雄
- 关键词:巨噬细胞活化HIRSCHSPRUNG病小肠结肠炎
- 巨噬细胞表型改变在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中的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通过检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结肠组织中巨噬细胞表型的改变,探讨巨噬细胞活化与巨结肠相关性肠炎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肠炎组4例,非肠炎组6例)结肠远段及近段标本,行HE染色、评估各段肠管炎症损伤程度,CD68和iNOS免疫荧光双染法评估M1型巨噬细胞活化状况,CD68和Arg-1免疫荧光双染法评估M2型巨噬细胞活化状况,RTqPCR检测各组肠管iNOS及Arg-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肠炎组近段结肠iNOS/C/D68阳性细胞的百分比(73.12±2.48)%明显高于肠炎组远段结肠(54.19±1.98)%、非肠炎组近段结肠(49.35±2.70)%及远段结肠(43.18±4.21)%;而肠炎组近段结肠Arg-1/CD68阳性细胞的百分比(33.15±4.81)%明显低于远段结肠(49.32±3.98)%;非肠炎组近段结肠Arg-1/CD68阳性细胞的百分比(45.23±1.95)%亦低于远段结肠(56.52±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qPCR结果显示,肠炎组近段结肠iNOS表达明显升高,而Arg-1表达则在肠炎组及非肠炎组的远段结肠升高(P<0.05)。结论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可能与巨噬细胞向M1型转化有关。
- 陈绪勇焦春雷付康冯晨钊朱天琦柯昌庶冯杰雄
- 直肠肛管畸形术后便秘的原因与诊治进展被引量:8
- 2017年
- 直肠舡管畸形是常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随着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PSARP)的广泛应用,术后便秘的发生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可表现为粪便嵌顿,甚至继发性巨结肠及充盈性大便失禁.便秘的发生与直肠肛管畸形的类型有关,瘘管位置较低的类型如会阴瘘、前庭瘘的便秘发生率较高;还与PSARP术式特点相关(如肠管的保留及术中损伤等).在便秘的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上,发现保留肠管的肠神经系统及Cajal细胞发育异常等可引起便秘.且便秘的发生引起的继发性巨结肠进一步使肠道的动力不足,形成恶性循环加重便秘.诊断上需确定便秘分级,并行直肠肛管测压,影像学检查如钡剂灌肠、MRI、直肠肛管内超声(EUS),直肠活检等具体分析其发生原因.再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采取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 焦春雷冯杰雄
- 关键词:便秘外科手术
- 小儿功能性便秘罗马Ⅳ标准的外科学解读被引量:6
- 2017年
- 胃肠道疾病可分为三类:器质性疾病、动力型疾病及功能性疾病.器质性疾病的诊断依赖于病理学,如胃肠道肿瘤.动力型疾病的诊断依赖于动力改变,如假性肠梗阻.功能性胃肠道疾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是一类主要通过症状进行诊断的疾病,而这些症状可与动力紊乱、内脏高敏感性、黏膜和免疫功能失调、肠道菌群失衡及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异常等相关,如功能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等[1].
- 焦春雷李丹丹余东海冯杰雄
-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器质性疾病小儿内脏高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