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宇鹏

作品数:27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市巴蜀中学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文化科学
  • 2篇文学

主题

  • 13篇教学
  • 5篇作文
  • 4篇文本
  • 3篇写作
  • 3篇课堂
  • 3篇教师
  • 2篇导入新课
  • 2篇新课程改革
  • 2篇意脉
  • 2篇散文
  • 2篇年级
  • 2篇七年级下册
  • 2篇情节
  • 2篇作文教学
  • 2篇文教
  • 2篇描写
  • 2篇课程
  • 2篇课程改革
  • 2篇教师教学
  • 2篇教师教学用书

机构

  • 23篇重庆市巴蜀中...

作者

  • 23篇杨宇鹏
  • 1篇宋杰

传媒

  • 8篇语文教学通讯...
  • 8篇中学语文教学
  • 3篇中学语文教学...
  • 1篇语文天地(初...
  • 1篇语文学习
  • 1篇语文月刊
  • 1篇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将思维训练与写作训练结合起来——“发散思维与作文立意”课堂实录及点评
2014年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的课题叫“发散思维与作文立意”。其实,立意我们都知道,就是作文如何确定主题的问题。老师担心的是,同学们的思维会发散吗?
宋杰杨宇鹏侯小芳
关键词:作文立意发散思维课堂实录写作训练思维训练导入新课
从感受走向分析鉴赏——《雷电颂》教学设计之二
2016年
【设计突破】《雷电颂》是历史剧《屈原》的一个片段,编者把它放到八年级下册二单元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学习戏剧,而是学习散文诗。在这一大段著名的独白中,屈原热烈地呼唤风、雷、电,表达了自己强烈的愤怒,想要把黑暗的现实撕碎的强烈愿望和对光明、自由的热烈追求。
杨宇鹏
关键词:《雷电颂》教学设计鉴赏《屈原》历史剧散文诗
“波折”:《社戏》的“摇曳美”被引量:1
2017年
《社戏》呈现出一种迷人的“摇曳美”,这种美学效果与小说无处不在的“波折”密切相关。就整篇文章而言,情节是不断变化的;就情节的某一部分而言,也是“波折”层层的。如此丰富的“波折”,让小说的情节总是超出读者的期待和预测,这就让读者觉得小说非常耐读好看;同时,这些“波折”极大地丰富了小说内容,表现出小说的主题.
杨宇鹏
关键词:波折
定向叙述——《谈描写和叙述的方向》教学实录被引量:1
2016年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一般而言,拿到一个作文题目,我们是怎样开始写作的呢?生:要先审题,紧紧扣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来写作。生:不止是要看作文题目,还要注意提示语的信息,并且不能忽视写作要求里面的注意事项。生:在审清题目之后,要依据题目拟定恰当的内容图式,从而保证写出来的文章内容是符合题意的。师:这就是前段时间我们学过的内容。
杨宇鹏
关键词:教学实录描写作文题目内容图式导入新课
《未选择的路》是告诫我们“要慎重选择”吗
2014年
人教版教材在《未选择的路》课后编写了这样的练习题:你从(诗)中悟出了什么人生的哲理。《教师教学用书》给出的参考答案是: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做出独立自主的选择。笔者以为,这样的回答有失偏颇,是对诗歌的曲解,是对诗歌含义的简单化处理。
杨宇鹏
关键词:《未选择的路》《教师教学用书》重选告诫人教版教材
读写交融,向人物的精神掘进——以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被引量:1
2019年
单元概说:1.本单元四篇文章《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孙权劝学》都是写人的散文,通过选取典型材料,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和写作手法突出人物的精神与品质。阅读本单元的文章,我们往往会被这些人物的精神气质所感动,并焕发出一种追求理想的渴望。2.本单元的写作训练点是“写出人物的精神”。单元写作指导指出,写出人物的精神需要选取典型的能够表现人物精神的细节,运用多种描写方法与写作手法以揭示与突出人物精神。另外,还可以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提炼出人物的精神品质,深化文章的主旨。
杨宇鹏
关键词:精神气质七年级下册统编教材掘进《孙权劝学》写作手法
从“言语形式”走向“言语内容”
2016年
只关注"言语内容"而完全忽视"言语形式"的教学倾向,会导致语文学科特点的丧失,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感。先把握"言语内容"后感受"言语形式"的教学理念,会导致教学环节重叠,且违背文艺美学的基本原理。正确对待"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的主张是从"言语形式"走向"言语内容",即通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言语形式",从而理解这些"言语形式"生成、塑造的"言语内容"。教学中教师界说课文(言语作品)"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的途径是借助题材,划清它们之间的边界线。
杨宇鹏
关键词:课堂教学言语内容言语形式题材
抓住文本“矛盾之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被引量:1
2012年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扩大和深化,"学生质疑型"课堂成了越来越多的教师探索和研究的课堂模式。但是实施的过程中往往存在这样的挑战:学生问不出问题怎么办?学生提的问题漫无边际、与文本核心教学价值无关怎么办?
杨宇鹏
关键词:文本课堂模式新课程改革教学价值教师
“我”究竟惆不惆怅?——《未选择的路》细读兼与谢海华老师商榷被引量:1
2012年
《语文教学通讯(B刊)》2011年第3期刊登了谢海华老师对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的解读文章《弗罗斯特并不惆怅》,在文章中,谢老师认为《教师教学用书》中所概括的诗歌主题“诗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一条未选择的路。而不是已经选择的路。
杨宇鹏
关键词:《未选择的路》老师《教师教学用书》细读诗歌主题
运用还原对比法 教出《背影》深层味被引量:1
2014年
《背影》这篇文章,笔者曾执教过几次,总感觉教学是在文字的表面滑行,没有挖掘出文本的深层意蕴。因此,学生除了获得了“父爱”这个抽象的主题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切身的触动。阅读孙绍振先生的《名作细读》后,笔者尝试运用还原法、对比法展开教学,终于教出了《背影》的深层味,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了《背影》的感人力量。
杨宇鹏
关键词:《背影》还原法感觉教学执教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