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忠温

作品数:10 被引量:69H指数:5
供职机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矿业工程

主题

  • 4篇粉尘
  • 2篇端面
  • 2篇选煤
  • 2篇选煤厂
  • 2篇数值模拟
  • 2篇水渣
  • 2篇排污
  • 2篇钻孔装置
  • 2篇污染
  • 2篇滤尘
  • 2篇煤厂
  • 2篇控尘
  • 2篇机尾
  • 2篇粉尘污染
  • 2篇暗道
  • 2篇尘污染
  • 2篇除尘
  • 2篇值模拟
  • 1篇带式输送机
  • 1篇袋式

机构

  • 10篇辽宁工程技术...
  • 4篇教育部
  • 4篇中煤平朔集团...

作者

  • 10篇葛少成
  • 10篇张忠温
  • 6篇陈曦
  • 5篇荆德吉
  • 4篇葛斐
  • 3篇陈曦
  • 2篇黄志辉
  • 1篇刘晓南
  • 1篇樊文涛
  • 1篇高振
  • 1篇张兴华

传媒

  • 3篇中国安全科学...
  • 3篇环境工程学报
  • 2篇辽宁工程技术...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受料点密封负压袋式除尘机理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针对选煤厂输运皮带受料点处粉尘污染严重的问题,研究了密封负压袋式控尘机理.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手段,采用颗粒运动方程理论,对各粒级粉尘颗粒分别受气流变化的运移轨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粒子追踪技术可以实现除尘效率的量化分析,采取治理方案前后粉尘质量浓度的量化模拟数据和现场实际实测数据相一致,显示全尘和呼吸性粉尘质量浓度除尘效率分别达到95%和93%以上;密封负压袋式控尘方法能有效降低输运皮带受料点区域粉尘质量浓度,保障作业人员的健康.
葛少成葛斐张忠温
关键词:粉尘污染
选煤厂暗道多热源叠加作用对通风排尘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为探究选煤厂输煤暗道多热源叠加作用对粉尘颗粒瞬态扩散的影响,采用热-流-固三场耦合理论,利用Fluent软件对通风排尘供暖过程中空间温度分布情况和粉尘颗粒瞬态扩散过程进行模拟研究,并在平朔安家岭选煤厂2125暗道进行试验。模拟结果表明:在内部热源辐射散热的影响下,暗道空间内靠近热源区域形成了明显的温度梯度;热泳力加剧了粉尘颗粒沉积效果,粉尘颗粒更易积聚在设备表面或地面,下部区域粉尘质量浓度高达394 mg/m3。现场试验表明:暗道空间各测点温度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验证了热-流-固耦合方法分析封闭空间内多污染热源通风供暖排尘过程中热源散热、气流场流动和粉尘颗粒动力场的三场耦合关系是正确的;明确暗道空间粉尘颗粒逸散特征,对提高降尘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陈曦陈曦葛少成张兴华张忠温
关键词:温度场温度梯度
输煤皮带机尾粉尘污染及气动射雾除尘被引量:13
2015年
为对选煤厂输运皮带机尾粉尘污染进行控制,对皮带机尾粉尘颗粒运动及机尾处作业空间粉尘质量浓度扩散进行相关的数值仿真.利用气-尘-液多相流理论,对粉尘颗粒运动进行数值分析,得出皮带机尾处粉尘污染规律,实测数据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正确性.提出针对机尾粉尘逸散特性的气动射雾除尘方案,确定了除尘技术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粘附在机尾表面的浮尘是机尾的发尘源,滚筒离心力和风流剪切力是尘源飞扬的动因;对机尾皮带进行封闭是除尘的前提条件,在密封罩内设置气动射雾使得封闭罩内形成雾池,粉尘在过饱和湿空气状态下被迅速捕捉沉降.
葛少成樊文涛张忠温荆德吉陈曦
关键词:多相流粉尘机尾水流量
露天矿潜孔钻机旋风-布袋二级除尘机理量化分析被引量:11
2016年
潜孔钻机是露天矿使用率最高的钻机,其钻孔扬尘是露天矿主要尘源之一,也是粉尘治理的难点。为获得钻孔扬尘最佳控制方案,以平朔安家岭露天矿为例,采用现场实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依据气固两相流理论,运用Eulerian模型和DPM模型,对潜孔钻机粉尘扩散规律和除尘效率进行研究。同时基于粒子追踪技术,通过对比旋风一级除尘方案,对旋风-脉冲滤袋二级除尘方案进行量化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在等风量条件下,二级除尘系统全尘脱除效率要高于一级除尘系统47%,呼吸性粉尘的脱除效率要高于一级除尘系统56%,与现场实测数据相一致。结果表明,治理现场采取二级除尘系统后,全尘和呼吸性粉尘脱除率分别达到99.7%和94.7%,粉尘浓度值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上限值。
葛少成高振张忠温冯耀萱
关键词:潜孔钻机粉尘浓度
针对矿山细粉尘的新型微雾旋风除尘系统被引量:16
2014年
设计、研发一个高效、经济的新型微雾旋风除尘系统,以解决煤矿细颗粒粉尘难以捕集这一难题。采用离散相模型的粒子跟踪技术,对雾滴场与粉尘场进行耦合研究。并从粉尘质量浓度、分离效率和压降等指标对微雾旋风除尘系统和旋风分离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微雾旋风除尘系统的雾化场能够完全捕捉旋风分离器排气口逃逸的细颗粒粉尘,分离效率显著提高;同时,被捕捉沉降至灰斗的粉尘颗粒表面形成一层水膜,使细颗粒粉尘平均粒径增大,避免被气流再次卷起带走,可有效抑制二次扬尘。
陈曦葛少成葛斐张忠温
关键词:旋风分离器压降
原煤暗道通风除尘特征参数的数值模拟及优化被引量:8
2015年
为了掌握输煤过程中原煤暗道粉尘运移扩散规律,确定最优排尘风速,进行通风除尘系统优化改造研究。以中煤平朔木瓜界选煤厂133暗道为研究背景,根据气固两相流理论,利用离散相模型对原煤暗道空间粉尘浓度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现场实际分布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暗道空间内皮带机尾及导料槽出口处粉尘浓度较大,并以给料机及机尾为中心径向逐步降低;最优排尘风速为2 m/s时,粉尘浓度下降幅度能达到97.2%,降尘效果显著,暗道空间内粉尘浓度保持在4 mg/m3以内。
陈曦葛少成张忠温葛斐荆德吉
关键词:气固两相流选煤厂暗道通风除尘数值模拟
一种矿用排污控尘钻孔装置
一种矿用排污控尘钻孔装置,包括钻孔单元、移动单元、控尘单元及排污单元;升降台设置在行走机构上,升降台上端面水平固装有导轨,导轨上安装有滑块,滑块上固装有滑台板,钻机设置在滑台板上,钻杆安装在钻机上;升降台上端面设置有固定...
葛少成张忠温荆德吉陈曦黄志辉康卓伟
文献传递
带式输送机尾粉尘逸散治理技术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为解决选煤厂输煤系统机尾粉尘污染问题,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滑移网格技术与离散相模型的粒子跟踪技术相结合的新算法,研究输煤皮带运行中机尾粉尘颗粒的逸散现象,并自主设计一种密封式机尾集尘罩。分析结果表明,粘附在输煤皮带表面的浮尘是机尾的发尘源,滚筒离心力和风流剪切力是尘源飞扬的动因,煤粒之间的摩擦与碰撞产生的高动能细粉尘颗粒在滚筒处扩散;密封式机尾集尘罩能够完全阻隔机尾粉尘向作业空间扩散,漂浮起来的细粉尘颗粒在碰到壁面后慢慢反向沉降,而粗粉尘颗粒在横向运行一段时间后也自由沉降。现场实践表明,储煤仓106暗道机尾采用密封式集尘罩后,全尘与呼吸性粉尘的降尘率分别达到93.09%和88.92%。
陈曦葛少成张忠温刘晓南
关键词:粉尘
基于Fluent多喷嘴喷雾干涉数值模拟分析被引量:25
2014年
对于发尘强度大的尘源,需要布置多个喷嘴进行联合抑制,多个喷嘴联合布置会伴有干涉现象。干涉区域雾滴之间的相互碰撞和再次破碎在微雾除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喷嘴数量和位置也显著影响整体雾化效果。为了进一步了解雾滴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动力学事件,基于碰撞模型、破碎模型以及蒸发模型,采用UDF方法对雾化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增加喷嘴数目可以适当提高雾滴粒径分布的均匀性,进而提高除尘效率;随着雾化压力提高,雾滴初始动能增加,对小于5μm的呼吸性粉尘有很好的除尘效果。
陈曦葛少成张忠温荆德吉
关键词:多喷嘴数值模拟
一种矿用排污控尘钻孔装置
一种矿用排污控尘钻孔装置,包括钻孔单元、移动单元、控尘单元及排污单元;升降台设置在行走机构上,升降台上端面水平固装有导轨,导轨上安装有滑块,滑块上固装有滑台板,钻机设置在滑台板上,钻杆安装在钻机上;升降台上端面设置有固定...
葛少成张忠温荆德吉陈曦黄志辉康卓伟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