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洁

作品数:20 被引量:123H指数:8
供职机构: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2篇乙型
  • 11篇乙型肝炎
  • 11篇肝炎
  • 6篇慢性
  • 4篇乙肝
  • 4篇携带者
  • 4篇结核
  • 4篇病毒
  • 3篇蛋白
  • 3篇队列研究
  • 3篇血清
  • 3篇疫苗
  • 3篇影响因素
  • 3篇阻断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流行病学特征
  • 3篇慢性HBV感...
  • 3篇母婴
  • 3篇结核病

机构

  • 18篇江苏省疾病预...
  • 12篇丹阳市疾病预...
  • 12篇张家港市疾病...
  • 11篇泰兴市疾病预...
  • 9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泰兴市妇幼保...

作者

  • 20篇姜洁
  • 16篇翟祥军
  • 14篇朱立国
  • 13篇彭红
  • 10篇朱凤才
  • 9篇徐建芳
  • 6篇邹艳
  • 5篇刘红建
  • 4篇沈洪兵
  • 4篇胡志斌
  • 3篇陆伟
  • 3篇宋词
  • 2篇姜伟
  • 2篇季明
  • 2篇戴生龙
  • 2篇朱涛
  • 2篇管芳
  • 1篇殷文华
  • 1篇许卫国
  • 1篇朱叶飞

传媒

  • 5篇中华流行病学...
  • 5篇江苏预防医学
  • 2篇中国防痨杂志
  • 2篇中国疫苗和免...
  • 1篇中国肿瘤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乙肝疫苗联合免疫球蛋白母婴阻断效果评价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评价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HepB)联合免疫对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方法对575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产妇所产婴儿,于出生后12h内接种100IU HBIG及10μg重组酵母HepB,并按0、1、6方案完成疫苗全程接种。在儿童>8月龄时采集血样进行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定量检测,并调查母亲分娩方式、喂养方式等。结果 575例婴幼儿HBsAg阳性7例,阻断失败率为1.2%;HBeAg阳性母亲儿童的阻断失败率为2.9%,阴性的阻断失败率为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P=0.04)。未发现分娩方式和喂养方式等与阻断效果有关。结论 HBIG联合HepB阻断HBsAg阳性母亲垂直传播乙肝病毒效果显著,且不受喂养方式和分娩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徐兰云王琴姜洁翟祥军
关键词:乙型肝炎母婴传播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联合免疫
江苏省乙肝携带者队列进展为慢性乙肝的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乙肝携带者进展为慢性乙肝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推进乙肝携带者的社区规范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2012-2014年对在江苏省传染病防治示范区建立的乙肝携带者队列开展定期随访,包括流行病学调查、B超检查、ALT、HBsA...
朱立国姜洁宋词邹艳徐建芳刘红建彭红胡志斌朱凤才沈洪兵翟祥军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队列
中国北方汉族女性HLA-DP/DQ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易感性的关联研究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女性HL4-DP和HLA—D0的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遗传易感性的关联。[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北方汉族人群中831例新发宫颈癌患者和573例按年龄地区匹配的正常女性作为对照。应用TaqMan基因分型方法检测HLA-DP基因上的rs3077和rs9277535两个位点,以及HLA-D0基因上的rs2856718和rs7453920位点。[结果]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年龄、吸烟、绝经状况、肿瘤家族史和活产胎次等因素后,携带HLA—DPrs3077GA/AA基因型和ⅡLA—DPrs9277535GA/AA基因型者分别是HLA—DPGG基因宫颈癌发病风险的2.77倍(调整OR=2.77,95%CI:2.13~3.61)和1.66倍(调整OR=I.66,95%CI:1.25~2.20)。两位点的联合分析显示,与携带0个危险等位基因的个体相比,携带1—4个危险等位基因的个体患宫颈癌的风险增加(调整OR=2.38,95%CI:1.74~3.27),且随着携带危险等位基因个数的增加,宫颈癌的发病风险也逐步增加,呈现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P趋势=1.19×10-11)。但HLA—D0基因上的rs2856718和rs7453920与宫颈癌的发病风险无显著性关联(P〉0.05)。『结论]HLA—DP基因上的rs3077和rs9277535可能是中国北方女性宫颈癌的易感性位点,但该结论还需要大样本前瞻性研究的验证及功能学研究的解释。
张凯孙萍郭兰伟姜洁杨琳毕晓峰李霓李槐
关键词:宫颈癌易感性
江苏省丹阳市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人群就诊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了解江苏省丹阳市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人群的就诊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丹阳市2009年调查发现并参加随访的HBsAg阳性人群开展问卷调查、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就诊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在1 677例HBsAg阳性随访人群中,曾去医院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256例(15.27%);每年至少参加1次体检215例(87.04%);采取治疗措施173例(67.58%),其中慢性乙肝、肝硬化/疑似肝癌采取抗病毒治疗分别占77.08%(111/144)、62.50%(5/8);在未就诊的1 421例HBsAg阳性人群中,78.82%认为不必去医院,24.00%因为医生未建议,5.98%因为经济负担重,0.28%担心无治疗效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年收入、临床分型是影响HBsAg阳性人群就诊行为的因素。结论丹阳市HBsAg阳性人群就诊率偏低,应加强健康教育以提高其乙肝防治意识和就诊积极性。
管芳周羚朱立国姜洁徐建芳翟祥军
关键词: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就诊影响因素
江苏省部分地区社区人群结核病发病风险及危险因素分析
2022年
目的 了解江苏省部分地区社区人群结核病发病风险及危险因素,为制定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江苏省重大传染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项目开展的大规模结核病筛查工作为基础,建立结核病发病风险及危险因素研究队列,对队列成员开展胸部X线检查、结核病可疑症状筛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在主动筛查的基础上,通过将随访人员信息与国家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比对获取研究对象的发病情况,进行结核病发病风险及危险因素的分析。结果 队列共随访211 210人,2018—2020年三年随访期内共发生结核病224例,累计发病率106.06/10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65岁、有结核病既往史、糖尿病史、外出史以及出现结核病可疑症状为结核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BMI<18.5的人群结核病发病风险为BMI≥28人群的11.8倍(P<0.01)。结论 江苏省部分地区社区人群年均发病率虽处于偏低水平,但仍应加强对男性、≥65岁老年人、有结核病既往史、糖尿病史、外出史、低BMI以及出现结核病可疑症状的人群的管理和干预,以降低结核病发病率。
钱姣姜洁朱立国翟祥军姜伟殷文华季明竺丽梅陆伟彭红
关键词:结核病队列研究发病风险
新型肝癌/肝硬化血清标志物在慢性HBV感染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2022年
目的评价血清中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甲胎蛋白异质体(lectin-reactive alphafetoprotein,AFP-L3%)、异常凝血酶原(abnormal prothrombin,DCP)和高尔基体糖蛋白73(golgi glycoprotein 73,GP73)单独和联合检测对肝癌及肝硬化的临床诊断价值,并与APRI指数[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血小板比率指数,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to platelet ratio index]、FIB-4指数(肝纤维化4因子,fibrosis 4 score)两个肝纤维化指标比较,从而为临床肝癌/肝硬化的诊断提供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HBsAg阴性者、HBsAg携带者和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中以上标志物的水平,比较4种血清学标志物在各组间的差异,并通过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标志物诊断肝癌/肝硬化的价值。结果 AFP、AFP-L3%、DCP、GP73等4个指标,在HBsAg阴性者、HBsAg携带者、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5组中均呈随着疾病严重程度升高阳性率逐渐升高的线性趋势,4个指标的特异度均达到90%以上,其中诊断价值较高的为GP73(AUC=0.613),但仍不及APRI指数(AUC=0.732)和FIB-4指数(AUC=0.692);将4个指标按照不同组合方式联合后,灵敏度和AUC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诊断效果最好的为4个指标的四联组合,灵敏度提高到18.4%,AUC提高到0.619。结论 AFP、AFP-L3%、DCP、GP73均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但确诊肝癌仍需结合体格检查、影像学、组织学检查等。
姜洁丁玲云钱姣王涵彭红朱立国翟祥军
关键词:慢性HBV感染肝癌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异常凝血酶原高尔基体糖蛋白73
江苏省2010-2015年乙型肝炎母婴阻断效果的随访研究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 观察江苏省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母婴阻断的效果,探讨HBsAg阳性母亲生产的儿童发生慢性HBV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0-2015年江苏省张家港、丹阳、泰兴3个市HBsAg阳性母亲及其分娩的儿童为研究对象,新生儿在出生后24 h内接种10 μg乙肝疫苗和100 IU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于7月龄后采血并用Abbott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其HBsAg、抗-HBs、抗-HBc的水平。结果 共调查2 099名7-52月龄的儿童,其中34名(1.62%)儿童为慢性HBV感染,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HBeAg和分娩年龄是HBV母婴传播的独立危险因素,与HBeAg阴性母亲的儿童相比,HBeAg阳性母亲的儿童发生慢性HBV感染的风险显著增加(RR=4.997,95% CI:2.408-10.370);与低年龄组母亲分娩的儿童相比,高年龄组母亲分娩的儿童发生慢性HBV感染的风险显著降低(RR=0.264,95% CI:0.101-0.691)。除慢性HBV感染者外,其余2 065名儿童中,9.7%抗-HBs〈10 mIU/ml,35.4%抗-HBs为10-100 mIU/ml,54.9%抗-HBs≥100 mIU/ml,抗-HBs的阳性率为90.3%,抗-HBc的阳性率为13.7%。抗-HBs阳性率和GMT均在7-12个月达到高峰,之后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下降。结论 江苏省现行乙肝母婴阻断策略实施效果理想,母亲HBeAg阳性是母婴阻断失败的主要危险因素,在有效阻断后仍需进行抗HBs监测,必要时需加强免疫接种。
姜洁戴生龙徐建芳邹艳朱立国彭红朱凤才翟祥军
关键词:母婴阻断乙型肝炎疫苗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江苏省2012-2014年慢性HBV感染者HBeAg血清学转换后再逆转的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 了解慢性HBV感染者HBeAg血清学转换后发生HBeAg逆转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推进慢性HBV感染者的规范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2012-2014年对在江苏省传染病防治示范区建立的已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的慢性HBV感染者队列开展定期随访。通过Cox回归分析慢性HBV感染者HBeAg血清学转换后HBeAg逆转的特征及影响因素,通过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不同HBeAg转归者HBV DNA的变化趋势。结果 2012年5 068例已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的慢性HBV感染者[平均年龄(51.9±12.8)岁]随访至2014年时121例发生HBeAg逆转,观察9 359人年,HBeAg逆转率为1.3/100人年。HBeAg逆转率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从〈20岁年龄组的4.7/100人年下降至≥60岁年龄组的1.0/100人年。HBV DNA〈2 000 IU/ml的感染者HBeAg逆转率为1.1/100人年,低于≥200 000 IU/ml者(3.8/100人年)。通过Cox多元回归分析,相对于HBV DNA〈2 000 IU/ml者,HBV DNA≥200 000 IU/ml的感染者HBeAg逆转可能性增大(HR=3.44,95% CI:1.91-6.20,P=0.000)。HBeAg逆转组的HBV DNA和ALT较HBeAg持续阴性组均上升更快(P=0.000)。结论 社区人群中已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的慢性HBV感染者有一定比例会发生HBeAg逆转,低年龄段和高病毒载量者的HBeAg逆转率高。对已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的慢性HBV感染者应定期随访管理。
朱立国田华姜洁宋词邹艳徐建芳刘红建彭红胡志斌朱凤才沈洪兵翟祥军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乙型肝炎E抗原逆转
江苏省2012-2014年HBV携带者进展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队列特征分析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 了解HBV携带者进展为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推进HBV携带者的社区规范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2012-2014年对在江苏省传染病防治示范区HBV携带者队列开展定期随访,并行B超检查及ALT、HBsAg、抗-HBe,HBeAg、乙肝病毒核酸(HBV DNA)检测。通过Cox回归分析携带者进展为慢性乙肝的特征及影响因素,通过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分析携带者进展为慢性乙肝时HBeAg变化特征与HBV DNA的关系。结果 2012年4 069例HBV携带者[平均年龄(52.0±12.8岁)]随访到2014年时1 444例进展为慢性乙肝,进展率为21.0/100人年。男性携带者慢性乙肝进展率(24.8/100人年)高于女性(18.4/100人年);HBV DNA〈2 000 IU/ml的携带者慢性乙肝进展率为19.0/100人年,低于2 000-19 999 IU/ml者(23.7/100人年)、20 000-199 999 IU/ml者(31.1/100人年)和≥200 000 IU/ml者(33.8/100人年)。通过Cox回归分析,除性别外,HBV DNA是携带者进展为慢性乙肝的影响因素(P〈0.05)。40.7%的HBeAg阳性携带者进展为慢性乙肝时发生了HBeAg转换,1.7%的HBeAg阴性携带者进展为慢性乙肝时发生了HBeAg阳转。结论 江苏省传染病防治示范区HBV携带者慢性乙肝进展率为21.0/100人年,建议对HBV携带者定期检查ALT、B超和HBV DNA,可提高早发现慢性乙肝的可能性。
朱立国姜洁宋词邹艳徐建芳刘红建彭红胡志斌朱凤才沈洪兵翟祥军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队列
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阻断成功儿童乙型肝炎病毒突破性感染的特征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成功儿童乙肝病毒(HBV)突破性感染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09年9月-2011年1月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所生儿童,且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成功。阻断成功定义为儿童按国家免疫程序在完成出生时乙肝疫苗(HepB)和乙肝免疫球蛋白以及1、6月龄HepB接种后7-12月龄HBsAg阴性,HBV突破性感染定义为阻断成功儿童在12月龄后HBsAg阳性或24月龄后乙肝核心抗体(HBcAb)阳性。至2019年9月进行5次随访并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分析HBV突破性感染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儿童390名,其中12名29-117月龄儿童发生HBV突破性感染,发生率为3.08%(12/390),均为乙肝核心抗体(HBcAb)阳性和HBsAg阴性。乙肝疫苗(HepB)初次免疫无、低、正常、高应答儿童HBV突破性感染率分别为25.00%、6.67%、2.61%、0.95%;母亲HBeAg阳性、阴性的儿童分别为9.76%、0.00%;母亲高、低HBV病毒载量的儿童分别为11.96%、0.34%。儿童HBV突破性感染发生密度为0.36/100人年;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HepB初次免疫低或无应答、母亲高病毒载量是儿童HBV突破性感染的危险因素(HR=5.91,95%CI:1.87-18.71;HR=45.81,95%CI:5.88-356.96)。结论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成功儿童的HBV突破性感染发生率较低;母亲HBeAg阳性、母亲高HBV病毒载量、HepB初次免疫低或无应答的儿童更易发生突破性感染。
管芳管芳姜洁陈建琳李杰翟祥军
关键词: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