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瑞敏

作品数:15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经济管理
  • 4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哲学
  • 6篇金融
  • 4篇欲望
  • 4篇生态危机
  • 4篇向度
  • 4篇金融化
  • 4篇分配正义
  • 3篇哲学追问
  • 3篇经济理性
  • 2篇动物精神
  • 2篇语境
  • 2篇哲学反思
  • 2篇社会
  • 2篇视阈
  • 2篇经济哲学
  • 2篇暴力
  • 1篇叙事
  • 1篇哲学研究
  • 1篇政治经济学批...
  • 1篇社会存在论

机构

  • 10篇上海财经大学
  • 9篇复旦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5篇任瑞敏
  • 2篇胡林梅
  • 2篇张华勇
  • 1篇左勇华
  • 1篇周露平
  • 1篇高玉林
  • 1篇胡林海

传媒

  • 2篇科学.经济....
  • 2篇云梦学刊
  • 2篇上海财经大学...
  • 1篇马克思主义与...
  • 1篇现代经济探讨
  • 1篇学术交流
  • 1篇北方论丛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学术月刊
  • 1篇伦理学研究
  • 1篇云南民族大学...

年份

  • 2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共同体历史分期的新思考
2014年
共同体研究中,对共同体研究视角、具体存在阶段、与共同体主义关系及民族、国家等概念的理解存在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马克思本人在很多地方提及资本主义社会是虚幻共同体,这是古尔德诘难的根据,古尔德无法理解共同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及其背后生产方式的巨大作用。共同体可以具体分为原始群体、古代共同体、资本共同体、自由共同体等几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可以理解中国建设要重视资本共同体的积极因素原因所在。
周露平任瑞敏张华勇
关键词:共同体历史分期
金融化语境中分配正义的经济哲学反思被引量:1
2016年
分配正义具有历史性,对其考量需置于历史的具体环境中。随着金融化世界的到来,对金融资源的占有程度成为影响财富分配的重要因素。由于经济关系的不平等,金融在配置资源过程中产生了贫富分化的"马太效应"。金融危机与通货膨胀的成本共担,损害了低收入阶层的利益。金融市场中资本的虚拟积累规模日益庞大,它们不创造剩余价值,却在分割剩余价值。这种"钱能生钱"的财富获取模式制造了一种财富幻象,模糊了分配领域中"责、权、义"的关系,造成社会的不公平。但由于人们在认识水平上的限制,使得对分配正义的探讨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从而导致对金融化语境中分配问题的集体失声,使分配正义陷入困境。因此,对分配正义进行经济哲学层面上的反思与批判是时代的诉求。
任瑞敏高玉林
关键词:金融化分配正义
生态危机根源:“欲望”唯物化的三个向度
2015年
生态危机表征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是"欲望支配世界"的现代性后果之一。从深层探究,生态危机的产生源于人性中"欲望"的释放和张扬,追求财富的欲望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它促成了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经济理性;促进了知识的实用化,引发了"向大自然宣战"的科学理性;促进了流通环节中欲望消费的产生,新旧产品更迭速率的加快,加剧了对生态的盘剥与破坏。在财富欲望的驱使下,利润、技术和消费使自然成为欲望满足的来源,最终宣告了生态"被宰制""被规训"时代的到来。
任瑞敏
关键词:生态危机经济理性
经济哲学视阈下生态危机发生机制的“欲望”根源
2015年
生态危机实质上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导源于近代以来人性当中追求财富"欲望"的激活、充盈和非理性冲动。从经济哲学的视角来看,人类追求财富的欲望理应作为生态危机产生的逻辑预设,因而在以追求财富欲望为基始的批判反思坐标系中,"经济理性"、"科技理性"和"消费暴力"构成了三个不同的批判向度。自然变为"他者",生态"被宰制"直至引发难以拯救的灾难性恶果,必然关涉到人类追求财富欲望的这三个向度。
任瑞敏
关键词:生态危机欲望经济理性
社会转型中市场精神的培育路径被引量:3
2017年
从本质而言,市场经济是合作经济,它建构了一个以理性经济人为假设前提的社会交往体系。按照亚当·斯密的思想,"自利"是这种体系的第一推动力。但"自利"并非"自私自利",而是一种目的理性,暗含了"利己"先"利他"的社会命题,厘清这种关系是市场精神培育的关键所在,它需要理性精神、法的精神和分配正义。理性精神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法的精神是市场秩序的理性保障、分配正义是市场精神的物质基础。
任瑞敏
关键词:社会转型分配正义
资本形态演变中的金融逻辑——基于资本在生产与流通中的限制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价值转化为资本的循环过程会受到资本自身的限制。从产业资本到金融资本再到当代资本的金融化,是资本利用金融工具对自身限制进行克服的结果。银行资本控制产业资本形成一种新的资本形态——金融资本,这是资本对自身限制进行克服的第一次尝试,避免了盲目生产和过度竞争,但造就了产业垄断,导致对内扩张停滞和对外强权政治,阻碍了资本的良性扩张。当代资本的金融化是为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资本对自身限制进行克服的第二次尝试。它打造了个性化、小规模、多样化的生产方式,但依赖产业体系之外的资本破坏了产业自身的正常循环,蕴含着金融危机的种子。总之,利用金融克服自身限制是资本形态演变的隐性逻辑。
任瑞敏
关键词:资本形态金融逻辑
资本金融化的精神向度
2016年
资本的内在否定辩证法推动资本不断突破物质形态的限制,实现超越。资本的金融化取代传统产业资本的运作模式,成为21世纪资本的症候。从本质上看,资本颠覆传统、进行创造的生命力来源于精神的驱动。因此,探究金融化形成的内在机理,不应停留在物质实体的现象层面,而更应该关注它的精神向度。近代资本主义精神所召唤的以合理而系统的方式追求利润的诉求与金融的杠杆性之间,具有内在的互洽性;金融市场提供了自由精神充分展现的空间场域,使创新更趋意志化;金融市场在获取财富上的高度或然性,预设了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与悖论,是"动物精神"与"非理性繁荣"互构的基础。
任瑞敏胡林海
关键词:精神向度资本主义精神动物精神
社会新风尚培育的哲学反思
2015年
社会风尚是以物质文明为载体的精神家园。它分为三大阶段,以"劳动叙事"为基础的传统社会风尚,以"资本神圣"为基础的现代社会风尚,以及两者在重新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基础之上合一形成的社会主义新风尚。资本神圣支配下的现代社会风尚具有通约货币化、效率绝对化、关系本位化、存在符号化等特征。构建社会主义新风尚时还需要面对四种意识形态的干扰。
任瑞敏张华勇
关键词:社会风尚
生态危机的经济哲学探析——人类追求财富“欲望”的三个向度被引量:3
2015年
生态危机实质上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导源于近代以来人性当中追求财富"欲望"的激活、充盈和非理性冲动。探究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必须把人类追求财富的欲望作为其形成的逻辑预设。在以追求财富欲望为基始的批判反思坐标系中,"经济理性"、"科技理性"和"消费暴力"构成了三个不同的批判向度。自然变为"他者",生态"被宰制"直至引发难以拯救的灾难性恶果,必然关涉到人类追求财富欲望的这三个向度。
任瑞敏
关键词:生态危机欲望经济理性
金融化视阈中分配正义的经济哲学追问被引量:2
2016年
分配正义的旨趣是在社会成员的相互交往中,建立一种权利、义务和责任的合理配置机制,以实现公平和公正的经济秩序,从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实现程序上来看,分配正义主要包括"事前"和"事后"两个维度:在经济活动之前,每个人对资源的使用机会是平等的;在经济活动之后,每个人分享的收益和承担的责任是公平的。然而,现代经济已被金融所统摄,金融颠覆了分配领域中的"责、权、利"配置原则,使分配正义面临新的困境。金融在资源配置上存在"马太效应",难以保证经济活动之初的平等;在经济活动之后,来自金融领域的通货膨胀和金融危机成本的社会共担,存在收益与责任分担的不公平。
任瑞敏
关键词:金融化分配正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